英國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新建核電項目,中國企業不僅要適應英國洶涌的民情,還要努力跨越被量身定做的準入門檻。
還記得2012年8月13日那天,也就是英國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的當天,我們代表團一行來到了倫敦,城內大街擠滿看最后一場馬拉松比賽的人群,我們也湊熱鬧翹首在大街上等了好半天,只看到各國馬拉松選手一溜煙跑過歡呼的人群,還沒分清模樣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過一會兒再一陣歡呼和掌聲,又跑過幾個落后的運動員,此起彼伏,我們就這樣算是親臨了一場盛會。曲終人散后還是回歸正題,這次代表團來參與英國地平線核電公司收購調研和商洽,加入的又是另一場此起彼伏的商業競賽。
作為老牌的核電強國,英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在位于坎布里亞郡建成全球第一座商用核電站,至今擁有16臺在役核電機組,核發電量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8%,為英國電力能源供應發揮重要作用。可惜時過境遷,英國自行研發而不在世界核電堆型主流的先進氣冷堆機組絕大部分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逐漸臨近退役期,如果沒有新的核電機組投運,英國到2025年將剩下一個核電站運行了。時日不多,英國自身早已失去核技術的先發優勢,而資金上捉襟見肘也不得不依賴海外的投資,是時候考慮拿什么來填補近五分之一的電力缺口的大問題了。
由于英國1971年在北海發現了布倫特大型油田,使得英國人對核電依賴相比他的近鄰法國少了許多熱度。三哩島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讓歷任英國首相都忌諱觸碰發展核電的話題。直到氣候變暖帶來的綠色能源風潮,如果在2020年前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從眼下占全國發電總量3%左右提升到政府許諾的30%目標,就不得不選擇核電。
就在世界核電復蘇風潮漸起的2009年,英國政府宣布計劃新建10座采用新一代核電技術的核電站。當時樂觀預測第一座核電站有望在2018年投產,其余的也將在2025年之前陸續完工,未來英國40%的電力供應將來自核能,被稱為“世界上最具野心的核電擴張計劃”。這給英國國內外能源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在歐洲經濟危機烏云重重之際,這個龐大的規劃不僅能提振經濟,還能增進就業,也多少提升了民眾對核電的認可度。
根據英國政府2011年7月18日發布的“國家核能政策聲明”,批準8個備選核電廠址中,法國電力公司(EDF)便擁有5個,德國電力巨頭萊茵集團(RWE)和德國意昂集團(Eon)合資成立的地平線核電公司(HorizonNuclear Power)擁有其中兩個廠址,而NuGen公司擁有另一個項目。無一例外的是,錢和技術都得來自國外。
無奈,2011年初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全球核電市場帶來了災難性的沖擊,歐洲核電更是退聲一片。2012年3月,為了響應德國的“棄核”政策,英國地平線核電公司的老板德國萊茵集團和意昂集團突然做出了出售的決定,徹底退出英國核電市場。
德國投資者的退出給英國核電計劃的打擊是很大的,地平線公司的轉讓不是一個普通的商業個案,而是關系到英國核電發展戰略是否能順利推進及實現的“政治問題”。只是進退維谷之中的英國政府發展核電的政策以及電力市場改革沒有退路了,英國政府能做的除了改革產業監管機制,還有就是通過建立售電機制的保障以吸引投資,而吸引外資的眼光不得不從近鄰的歐洲國家放寬到遙遠的東方。
德國兩大電力集團希望通過競爭方式,在最短時間、最高價格完成地平線公司資產轉讓和員工安置,同時希望收購者能繼續推進項目建成。要求收購方的聯合體成員至少是具備資金和融資能力投資者、在業界具有建設和運營的相當實力和信譽的技術供應商,同時還附加應當是“西方營運商”控股。無奈國際上有意愿且有實力的收購方應者寥寥。
接下來便是幾家核電公司加入了對該公司的收購爭奪,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阿海琺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國國家核電與西屋公司組成的聯合體,還有日本的日立公司也后來加入了競購。盡管中國和英國政府之間在2011年9月8日已經簽訂《關于加強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但還沒有大的合作項目落地,此時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進入英國核電市場的態度也未明朗,核電資金技術進入英國表面上沒有法律的障礙,但商業談判中卻困難重重。
核電建設觸動著英國公眾敏感的神經,英國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新建核電項目,不管哪個運營商都需要考慮英國民眾的感受。作為收購門檻之一的“西方營運商”指得是控股收購方應該是歐美知名、有經驗的核電營運商,也包括日本和韓國這樣的“東方”核電營運商。中國核電企業即使在建設和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優良的業績也要受到限制,形式上幾乎就是個財務投資人。這個先決條件在崇尚法律和商業規則的英國是明顯為中國企業度身設的一道門檻,法律上有失公平,甚至有歧視之嫌。而英國政府各主管部門都表示對引入中國資金的關切,同時也陳述了中國核電企業的核電建設和運營的能力和業績在英國尚不知名,民眾了解不多,心理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的現實難題,這也是中國核電企業走出去必須面對的“國情”。
收購并沒有出現激烈的競爭和波瀾,2012年10月30日,日本日立公司在地平線的競購中以六億七千萬英鎊奪標。應該說,日立公司的收購讓地平線旗下核電項目有了符合英國政府期望的生存機會,而后續的核電建設投資規模、建造計劃、運營模式、英國政府電價保障、日立的沸水反應堆技術認證等路途還遙遙無期。
核電建設總像一場馬拉松競賽,毅力和堅持是爭取優勝的基礎。中國的核電企業第一次在英國核電市場試水收購核電項目,雖無功而返,卻也對英國的核電政策、監管體制、技術選型、公共關系有了一次全面的摸底,看到了心理的分歧也尋得了合作的意愿,為下一次的回歸增添了更多的底氣。經歷過這次核電走出去的商業起伏,更堅定了參與海外核電市場的開發信心。
也就在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帶領著中國的核電企業簽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中英雙方簽訂了《關于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讓雙方的核能合作的意愿更進了一步。目前,參與新的英國核電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中國核電企業在艱難摸索和堅持過程中,已經看到了英國核電的地平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