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價格集體下跌與經濟運行、與供需關系沒有必然的直接關系,它依然是最古老的貨幣問題。
WTI油價從2014年6月20日每桶107.26美元跌到近期每桶57.81美元,跌幅高達46.1%,使石油市場哀鴻遍野,但卻不一而足。
面對暴跌的國際油價,各種陰謀論陽謀論此起彼伏。
為了從中牟利,各類型金融資本紛紛殺進市場,拼命做空;為了降低市場風險,監管者頻頻出手影響市場;為了改變需求減少引起價格下跌的慣性思維,OPEC甚至拿中國說事,在11月中旬宣稱,在過去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試圖送給投機資本一個繼續做空油價的不利因素。
與此相伴,全球分析家都將目光聚焦到了油價暴跌的原因探尋中。然而,若站在全球宏觀經濟大背景下觀察,即使全球整體經濟復蘇乏力,即使總需求下降,可也不至于造成包括糧食、原油、鐵礦石、銅等國際大宗商品的悉數暴跌。
由經濟學基本原理可知,若經濟是真實的衰退,糧食消費應該上升,肉蛋禽消費減少,形成糧食替代。于是,糧價應該上升,肉蛋禽價格下跌。但如今,包括糧食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是全數下跌。所以,可初步判斷本輪價格集體下跌與經濟運行、與供需關系沒有必然的直接關系,它依然是最古老的貨幣問題。
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通貨緊縮同樣也是貨幣現象。通脹和通縮若表現在單個商品上,它就是價格的漲跌。而本輪大宗商品集體性暴跌,實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延續,是國際主要儲備貨幣間的“內訌”,是為了擺脫自己國家經濟停滯或衰退所采取的損人不利己的政策所致。
由于國際大宗商品絕大多數是在以美元計價的市場上進行競價、交易、結算和向其他市場輻射或傳導。所以,當美聯儲停止量化寬松超發貨幣后,日元和歐元等其他國際儲備貨幣繼續“聯手”超發追求貶值時,被偷襲的美元就必然會被動升值,進而使美元的實際購買力上升,以美元標價的國際大宗商品標價必然會集體下降。
盡管美聯儲不希望看到美元快速升值的結果,至今都在增加1-5年期債券的持債比重,增加市場流動性。而且,為了給價格暴跌“滅火”,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近幾個月幾十次增加大宗商品、匯率等期貨的各類型金融工具的交易杠杠,試圖阻止它們的跌勢,其中,WTI原油旗艦期貨的交易保證金分六次從每手2970美元上調到4895美元,而維持保證金從每手2700美元上調到4450美元,升幅均達64.81%。試圖通過增加不同交易者趁機做空油價投機的交易成本,抑制其打壓油價進行投機牟利的沖動,但都無果而終。于是,開始“轉移戰火”。
CME的市場監管者在集中提高NYMAX市場WTI油價交易保證金時,相對滯后和小幅度提高在NYMAX市場上市的Brent原油金融型交易工具的交易杠桿,使炒作WTI油價的成本支出高于炒作Brent,驅使金融資本大肆做空Brent油價,使WTI油價與Brent油價的價差迅速縮小,拓展了Brent油價的下跌空間。
從理論套利空間看,若在7月中旬買入每桶70美元的WTI原油看跌期權,約定執行價格為1美分。至12月12日,這一期權的期權費已漲至12.34美元,五個月內回報率123000%,而年化收益率約折合百分之26億。若將標的油換成Brent原油看跌期權,近三個月收益率約為16220%,而年化收益率竟可高達百分之709億。天文數字般的可操作空間的確撩動著全球金融資本參與投機的沖動。
此時,無法扭轉局勢的監管者們,開始了順勢而為,協同“放火”。放松監管,原本此前被巴塞爾協議Ⅲ禁止直接入市交易的市場主要做市商又開始選擇杠桿交易或者利用衍生品“曲線”參與其中,那些通過資產剝離已經退出石油實體企業經營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又紛紛卷土重來,做空包括原油等大宗商品在內的整個全球價格體系,并從中牟利,進而加劇了整個市場價格中樞的下跌幅度和下跌速率。
其中,投入與石油相關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規模不斷創出四年來的新高,盡管近半年油價下跌46.1%,可同期美國四大石油ETF連續三個月實現資金凈流入。前高盛石油交易員Pierre Andurand領導的倫敦公司Andurand Capital Management判斷對了市場類似11月歐佩克不減產等黑天鵝事件,準確把握了油價走勢,使該公司截至12月12日的超短期投資回報高達33%。
中國在面對具有“堅船利炮”般的國際貨幣體系時,盡管目前無法與之比肩,但國際儲備貨幣間“內訌”所制造出的本輪國際大宗商品集體性暴跌,卻給國內市場進行全面改革提供了寶貴的良機。因此,若要保持與美元匯率波動大體一致或輕微貶值,就應該盡快啟動國內石油市場的市場化再造。
優化路徑應是:一是充分利用國際油價暴跌時機,增加企業自主經營權。任由采油企業全面停產,進行檢修和整訓,為地層原始壓力的修復和上地幔熱液對油氣儲集層的補充創造修養生息的機會。在此期間,允許這些企業在國內發行“原油資產增值債”。用發債所籌資金到國際市場采購原油并供給國內,待國際油價重新漲到每桶80美元以上后,再酌情陸續恢復生產,確保國內原產地原油的資源資產價值不因現國際儲備貨幣間的“內訌”受到貶損,依此最少可創造出原產地原油資產每桶20美元以上的凈收益。更重要的是,降低美元的外匯儲備和購買美債的規模,降低美元長期注水對中國財富的洗劫。
二是放開石油中下游市場,進行資產證券化,并對民資開放,將籌得的資金盡快補充社會養老金賬戶,增加民生投入,為社會長治久安做出貢獻。
三是立即開放原油及成品油進口權,允許所有有償債能力的市場主體參與國際實物原油及成品油的采購經營,使進口石油方式、渠道更加多元,降低國有石油公司采購石油的風險。
四是在放開成品油價格管制的同時加大對市場壟斷行為的監管,讓市場信號不被人為屏蔽,操縱市場行為能得到懲治。
五是盡快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原油等商品期貨,為上述改革提供避險場所和工具。從上述國際金融儲備貨幣“內訌”、金融資本狙擊大宗商品價格牟利和與監管者間博弈的實況看,僅推出原油期貨合約是遠不能滿足上述改革需要。因此,最優、最小的基本工具組配應該是推出原油、汽油、航空油和燃料油等油品的期貨及其期貨期權,以及原油價格指數期貨及其期權等10個交易工具,方可為實體企業提供避險的最基礎工具。在成熟后,盡快推出汽油、柴油、燃料油、航空油等油品的裂解價差、蝶式等價差交易工具,方可為所有市場參與主體提供資產配置和套利的交易工具。它不僅只是為交易深度和廣度空間的拓展,而是要真正能服務于實體企業,進而實現為國民經濟保駕護航的目的,而非只是要提升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