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興的科學互聯網和最核心的產業制造業的結合,才是產業發展的正道。
“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沒消化完,“工業4.0”又成了最熱門的概念。
“工業4.0”是德國人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定位于以蒸汽機、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和電氣自動化為標志的前三次工業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德國,“工業4.0”不僅僅是概念,而是開始施行的戰略,其目的是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該戰略已經得到德國科研機構和產業界的廣泛認同,西門子等公司已經開始將這一概念引入其工業軟件開發和生產控制系統。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這個概念對于外行人來說很深奧,但它產生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將會感受到: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這種影響堪稱革命。
《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2014年1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迄今已經印刷5次。這其實是一部論文集,由八篇論文組成,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只讀過兩三篇,但這不影響“工業4.0”概念升溫。
“工業4.0”為什么值得關注,一是因為它代表未來的發展趨勢,二是因為它提醒我們關注以前被忽視的模式——德國制造。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讓產官學界反思,中國最如火如荼的產業——互聯網業真正的發展道路是什么。
國內人士對“工業4.0”的解讀中,我推薦德意志銀行亞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最近的一篇演講,他的觀點我完全同意。他認為: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中國的互聯網在流通、消費、零售、溝通行業的高潮已經到了,也就快結束了。不相信以后再會有一個馬云,所有人跟著這個潮流往前走則意味著要死亡。
互聯網未來的發展道路在哪兒?他認為,要在所有硬軟件和網絡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動員所有的網絡向生產力進軍,學特斯拉,學蘋果。他花了兩年時間考察這一波4.0的工業革命,得出的結論是,歐洲國家組成了第四代工業革命的火車頭,但這一波工業革命不帶中國人玩!
蔡先生的觀點,本人感同身受。作為打敗了98%的淘寶用戶的大媽的家屬,幾乎每天都要接收快遞,所以我也幾乎每天都在想,這就是所謂的互聯網生活嗎?當然,作為財經媒體人,我自然關注,2014年互聯網讓中國誕生了新的首富馬云,我還記得,互聯網業的大佬馬化騰和李彥宏都在首富榜的前幾位。互聯網被視為中國的天賜良機,我們這個后發國家可以借此趕超先進,但在所謂的“互聯網新興大國”,互聯網的應用限于消費和社交。所以,蔡先生一句驚人:“如果中國的互聯網全部都沖著零售消費,買便宜貨、求方便等。這樣下去我們民族一定會完蛋。”
從這個意義上講,“工業4.0”概念恰逢其時。最新興的科學互聯網和最核心的產業制造業的結合,才是產業發展的正道。
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就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它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工業4.0”項目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
在過去的15年里,許多政府都在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但新經濟泡沫的幻滅和經濟危機使政治家和企業家們認識到,強大的工業是就業率、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和平、公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也正是強有力的工業才促使了服務業的發展。因此,許多西方國家紛紛回歸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的數十億資金項目開始啟動。大多數政府和經濟學家的目標是將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提升到20%。
在新經濟的熱潮中,德國顯得特立獨行。過去的20年間,制造業似乎預告了自己的終結,未來看起來屬于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于是不再大規模地使用昂貴的工業設施建筑機器,以及受過良好訓練的工人。對于真正的制造業來說,美國都算不上領先了。而與此相反,制造業在德語區是依然最重要的支柱,德語區的工業盡可能全面地實現了自動化,而沒有大規模外遷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國家去。德國作為一個工業國,一如既往地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無數公司和行業的產品都是國際市場上同類產品的領先者。
德國工業界是如何做到這些的?一是由于開發和制造過程的高度可靠性,這些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二是在于極富效率的新技術投入,特別是信息技術工程在工程產品驗證、生產規模運轉和制造的應用,這也是德國工業不同于競爭對手的地方。德語區成為全球相關信息技術系統供應商最重要的市場,是不無道理,三是著力于在幾乎所有種類的產品上,熟練使用嵌入式軟件,正是這些革新性的功能和服務,才使德國產品在全球如此暢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