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胃炎的小偏方及護理
陳斐
(濟南軍區青島第二療養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慢性胃炎大多數由急性胃炎轉變而來,有食欲減退、噯氣、惡心等表現。筆者臨床應用偏方治療,效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方法:取梅干20個,水1.5 L,加3湯匙的粗茶葉,使用平鍋,以弱火煎30 min~1 h,每天飯前飯后當茶飲用。本偏方可治胃弱、噯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
護理:保持精神愉快,戒煙忌酒,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及食物。
掌骨全息法治療牙痛
董超單艷榮
(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風正鄉衛生院,057350)
筆者應用掌骨全息法治療牙痛63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男40例,女23例;胃火牙痛51例,腎虛牙痛7例,齲齒5例。
治療方法
將雙手的第一、第二掌指關節對齊,由第一、第二掌骨圍成一個形似的口形,第二掌骨為上牙,第一掌骨為下牙,兩個重疊掌指關節的連線為中切牙間隙。牙痛時找出相應的對應點,比如右上牙痛,沿左手第二掌骨觸摸相應的反應點,采用1.5寸毫針向掌骨方向斜刺;如果多顆牙痛則沿掌骨向腕關節方向斜刺。有針感后囑患者輕輕叩齒。
治療結果
63例病人經過治療后,治愈(牙痛消失)48例(76.2%),好轉(牙痛明顯改善)11例(17.5%),無效(牙痛無改善)4例(6.3%),總有效率93.7%。在無效的4例中有3例是年紀較大的腎虛牙痛,另外1例是齲齒,牙根損害嚴重轉牙科治療。
典型病例
患者某,男,39歲,2013年7月28日就診,右側上牙痛1 d,右臉紅腫,其痛甚劇,不能進食,不能入睡,口臭、便秘、溺黃,舌紅苔黃,脈滑數,辨證為胃火牙痛。觸及患者左手第二掌骨有一條索樣物,并有壓痛。取1.5寸毫針,刺壓痛點,針尖達第二掌骨骨面,患者描述整個手酸脹,囑其輕輕叩齒,自述疼痛減輕。因天色已晚讓患者帶針而走。第二天患者來說牙已不痛不腫,之后沒有復發。
體會
牙痛是指牙齒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為口腔疾患中常見的癥狀之一,可見于西醫學的齲齒、牙髓炎、根尖周圍炎和牙本質過敏等,屬中醫的“牙宣”“骨槽風”范疇。其發生與外感濕熱、胃腸積熱或腎氣虧虛有關,并在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發作或加重。掌骨全息法根據全息胚的特點,利用全息胚對整體或局部情況的種種外在表現,以刺激相應的區域為手段,對全身功能起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從經絡的角度來講第一掌骨為肺經的經筋所在,第二掌骨為大腸經的經筋所在。大腸經“還出挾口”,肺經經別“上出缺盆,循喉嚨,復合陽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指出:“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為原則,結合整體觀念、以痛為腧等理論,發揮針灸激發全身之經氣,調和氣血運行、平衡陰陽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5-03-01) (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