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理論在基層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應用
賈景香1張曉剛1張曉君2
將中醫“治未病”思想與西醫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結合起來,創立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根據我院體檢中心統計,糖尿病、高血壓和脂肪肝的檢出率最高。將中醫“治未病”理論運用于基層百姓,并開展多項健康教育措施并通過中藥調理,取得滿意療效。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120例病人均來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來我院參加體檢且檢查項目齊全的體檢人員,年齡18周歲以上,64周歲以下;患者知情同意。符合2006年中華醫學會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1],排除了其他原因導致的肝病。將120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普通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最小33歲,最大60歲;按脂肪肝病情程度分期輕度40例,中度20例。健康管理組60例,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64歲;按脂肪肝病情程度分期輕度33例,中度27例。兩組病例在年齡分布、性別構成等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健康管理方案及指導方法
普通組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對健康管理組發放宣傳資料,其中包括介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癥狀、預防、綜合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1.加強認知。首先評估患者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如不良飲食習慣、酗酒、吸煙等。其次,發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及相關知識的宣傳資料,或舉辦專題講座,讓患者了解到脂肪肝發生的病因、誘因及其嚴重性,清楚認識到脂肪肝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基礎。使患者認識到,放棄危害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采取相應的促進健康的行為,從而達到預期的結果。
2.加強運動。運動既可減壓又能減重。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體育運動建議是:中度以上活動60 min/d,每周至少5 d;每天步行,每隔3 d增加500步至每天步行10000~12000步;慢騎20~40min/d或游泳45~60 min/d,可以替代步行,促進減重。
3.調攝精神情志。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影響到整個人體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素問·玉機真臟論》說:“然其卒發者,不必治于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明確指出異常的情志活動,不僅能導致相應臟腑的病變,而且可進一步影響其他臟腑,致使病情惡化。因此我們作為醫生首先要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正確認識脂肪肝,使患者通過溝通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愉悅的心情。
4.飲食管理。建立患者體重表,并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確定患者體質,再明確相應體質的飲食原則。《黃帝內經》中記載“飲食有節,度百歲乃去”。合理的飲食習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食物和中藥一樣,也有“四氣”“五味”,須采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辨證施膳是科學運用食療的基礎。筆者重視不同體質與證候的內在聯系,根據不同體質來指導食物和運動的調養方式,通常將中國人的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等9種[2]。氣虛體質應多吃具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濕熱體質應飲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并指導不同體質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適量服用配有山楂、菊花、決明子等具有降脂護肝作用的中藥煲湯、熬粥等制成藥膳用。
結果
從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指標綜合評價普通組與健康管理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健康管理組總有效率86.67%,其中臨床痊愈12例,顯效20例,有效20例,無效8例;普通組總有效率23.33%,其中臨床痊愈0例,顯效6例,有效8例,無效46例。健康管理組總有效率高于普通組,防治效果顯著,有明顯的差異性。
討論
“治未病”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其中就提出了防病養生謀略,是迄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和既病防變3個方面的內容。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還要防病,不但要防病,還要注意阻止病變發展變化的趨勢[3]。近年來,“治未病”思想經過醫家不斷的總結、發展,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為疾病的防治、康復保健及養生提供了指導思想,用以確立各種措施的實施,發揮“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對臨床醫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循證醫學證據表明,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是世界上公認的人類的三大殺手之一,是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也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4]。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將更加重視對身體健康的投入。人們對健康的需求,為中醫“治未病”的全新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從“重治輕防”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轉變中,中醫“治未病”的優勢必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可。中醫“治未病”走進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這是一條可行之路,相信中醫“治未病”會是未來中醫藥發展的真正優勢所在,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6.
[2] 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3] 鄭秋甫.影響健康長壽的十大因素(三)[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0,12(2):156-157.
[4] 譚少青,劉春先,劉德新.1273名腦力勞動者體檢資料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雜志,2008,16(2):46-47.
單方驗法
收稿日期(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