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孫波1張明明2

【關鍵詞】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闌尾清;西藥;臨床觀察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屬中醫學“腸癰”范疇。運用中醫傳統理論,以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原則治療該病,可有效地控制急性闌尾炎患者的病情發展,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其手術率、惡化率,且在西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入中藥治療急性闌尾炎,效果優良,明顯勝于單純西藥療法。筆者2010~2014年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6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16~20歲5例,21~50歲48例,51~60歲7例。從發病到入院時間最短為6 h,最長為3 d。其中43例伴有輕中度發熱,T 37.6~38.8℃。全部病例均有轉移性右下腹痛或者持續性右下腹痛,伴有不同程度惡心、嘔吐癥狀。實驗室檢查:WBC均在10×109/L以上。另外,均經B超或CT確診或排除其他臟腑病變。
診斷依據:①臨床表現: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或持續右下腹痛,伴發熱、惡心欲嘔。②臨床體征:麥氏點壓痛及反跳痛,腹肌緊張,結腸充氣試驗陽性。③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B超闌尾區常規檢查:急性闌尾炎陽性征象。
治療方法
60例患者西醫以抗生素聯合應用,給予頭孢曲松鈉2.0 g入0.9%生理鹽水100 mL中靜滴,每日2次;替硝唑200 mL靜滴,每日1次。部分患者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中藥以闌尾清每日1劑,分2次早晚飯后溫服。中藥以活血行氣破瘀法,處方:桃仁;厚樸、枳實、牡丹皮各20 g,紅藤、蒲公英、金銀花、連翹、敗醬草、紫花地丁各30 g,乳香、沒藥各10 g,生甘草6 g。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治愈:癥狀、體征消失,體溫正常,復查B超、血常規正常;好轉:癥狀、體征減輕,血常規基本正常;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結果:治愈49例,治愈率81.67%;好轉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67%。治愈病例腹痛多在當天減輕,4 d內基本緩解,一般7 d后停止靜脈輸液治療,繼續其他治療。無效病例轉外科手術治療。
討論
腸癰病始見于《素問·厥論》。其病因多為飲食失節,暴怒憂思,跌仆奔走,使腸胃部運化功能失職,濕熱邪毒內壅于腸而發。中醫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研究主要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里瀉下三法組方進行辨證施治。一是首重攻下,著眼于通。二是清熱解毒,重用早用。三為活血化瘀,擇機選藥。近代中醫對腸癰的辨證一般分為瘀滯證、蘊熱證和毒熱證三型。瘀滯證屬于發病早期,氣滯血瘀、濕熱阻滯尚未化熱的階段。筆者認為,血瘀氣滯為腸癰的基本病機,故治法宜用活血行氣破瘀;方中桃仁、敗醬草、紅藤活血破瘀;厚樸、枳實行氣導滯;蒲公英、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清熱解毒;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臨床驗證,該方藥性平和,療效顯著。中西醫結合治療既發揮了西藥補液、抗菌消炎、療效快速之長,又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注重整體功能改善的特點,因而提高了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治愈率。
單方驗法
收稿日期(201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