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配合耳穴壓豆對人流術后患者的鎮痛作用觀察
王喆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鄭州 450000)
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后的有效措施,成為目前終止早期意外妊娠的首選方法。無痛人流術中的麻醉效應,僅能解決術中的疼痛問題,子宮創傷導致的術后下腹疼痛仍困擾著患者。如何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應引起婦科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2013年9月~2014年12月,筆者運用穴位貼敷配合耳穴壓豆干預人流術后疼痛296例,緩解疼痛效果明顯,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科門診收治的人流術后患者296例,其中無痛人流275例,傳統人流21例;年齡15~46歲;妊娠6~11周;孕次1~3次;手術時間3~7 min。無手術并發癥,手術均一次成功。
治療方法
1.穴位貼敷。①取穴:神闕(肚臍中央)。②操作:溫經止痛散:吳茱萸、肉桂、延胡索、烏藥、細辛、胡椒等量配比,由我院制劑室制成粉劑,裝瓶備用。待患者手術結束后,護士即取溫經止痛散適量,加溫姜汁調成糊狀,均勻敷在神闕穴,外用臍貼覆蓋,繼而搓熱雙手,覆蓋臍貼部位,以助溫經通絡、散寒解痙之藥力,并加強臍貼的牢固度,可保留4~6 h后去除,去除后不再貼敷。
2.耳穴壓豆。①取穴[1]:內生殖器、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②操作步驟:患者取舒適體位,操作前洗手,用75%醫用酒精清潔消毒耳部皮膚,在耳郭前面從耳垂至耳尖部自下而上,耳郭背面從耳尖至耳垂自上而下按摩3~5次,使患者兩耳發紅,以促進耳部腧穴氣血流暢[2]。選用5 mm×5 mm醫用膠貼,篩選表面光滑,直徑為1.5 mm的王不留行籽,放于膠貼中央。運用耳穴望診法,觀察患者耳郭,排除異常情況后,左手持患者耳輪及耳背,右手持探棒,用均勻柔和的力量,尋找所需穴位的壓痛點,準確定位,做好標記,用75%醫用酒精消毒脫脂待干后,將備好的王不留行籽膠貼對準敏感點貼緊,食指和拇指指腹分別置于耳郭的正面和背面,相對按揉片刻加強刺激,使雙耳有發熱、酸麻沉脹、循經傳感、微痛的感覺即為“得氣”。得氣后持續按揉雙側耳穴2~3 min,以盡快達到止痛效果。在人流術后門診留院觀察期間,每隔5 min重復按壓諸穴,每穴按壓20 s,停歇10 s,再按壓20 s。持續3~5個循環,以持續鞏固止痛效果。根據感覺強弱調整按壓力度,結合患者的耐受力和主觀感受,靈活掌握按壓時間。耳穴壓豆可保留3~5 d。出院后如發生下腹疼痛,仍可重復按揉。
注意事項:①臍部及外耳皮膚有明顯炎癥或潰瘍、濕疹、結節等皮膚病變應終止治療;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及精神高度緊張者不適宜此治療方法。②對膠貼過敏者可選用脫敏膠貼。③穴位貼敷藥膏現配現用,以保持溫熱狀態,增強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貼敷期間若皮膚有燒灼刺痛感,及時去除臍貼,以免刺激過強。④耳穴壓豆按揉刺激時,手法要正確柔和,按壓力度由輕到重循序漸進,不可采用蠻力搓動按壓的方法,刺激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以免引起皮膚、耳軟骨的損傷。⑤治療期間及時和患者溝通,認真傾聽患者主訴,準確把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指導,及時調整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把真誠相助的情感融入言行中,增進患者對操作者的情感信任,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疼痛程度指標參考WHO疼痛分級標準[3]。0級:無痛,稍感不適,腰腹酸楚;Ⅰ級:輕度疼痛,疼痛輕微可忍受;Ⅱ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仍可忍受;Ⅲ級:重度疼痛,疼痛劇烈,喊叫,躁動不安。
本組296例人流術后患者治療5 d后觀察療效:0級74例,占25.00%;Ⅰ級189例,占63.85%;Ⅱ級30例,占10.14%;Ⅲ級3例,占1.01%。
典型病例
患者某,22歲,宮內孕63 d,行無痛人流術,手術順利。患者麻醉清醒后感少腹痙攣性疼痛。痛苦面容,身體蜷曲,無法平臥。即姜汁調和溫經止痛散熱敷于臍部,繼而行雙側耳部按摩2 min,患者腹痛稍減。取舒適體位,行雙側內生殖器、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等耳穴進行壓豆治療,以均勻柔和的力量由輕到重依次按揉各個穴位,使局部產生酸麻、沉脹、發熱微痛等得氣的感覺,動態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及時調整按壓力度。5 min后疼痛緩解。繼續每隔10 min重復按壓一次。每穴按壓20 s,停歇10 s,再按壓20 s,如此循環按壓治療,直至門診留觀結束離院,疼痛已完全緩解。1周后電話回訪,未再發生腹痛情況,術后恢復良好。
討論
人流術后疼痛是由于機體受到人流手術創傷的刺激而產生的應激反應。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對術后的疼痛反應極其敏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不利于術后恢復。緩解術后疼痛,減輕患者痛苦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中醫臟腑學說認為,任何形式的應激首先影響了機體的正常氣機,人工流產的機械性刺激傷及子宮脈絡,導致胞宮氣血逆亂,經絡閉阻,不通則痛[4]。治宜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提高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
穴位貼敷所選神闕穴,為任脈要穴,是任脈經氣匯聚之處,奇經八脈的任、帶、沖脈都從臍部循行而過,因此神闕穴有“神氣通行之門戶,連系命門之真陽”的功能[5]。刺激該穴能夠驅寒回陽,培補元氣,激發人體的自愈功能。所取方藥為溫經止痛散,方中吳茱萸、肉桂、細辛、胡椒可溫經通脈、助陽散寒、活血止痛;延胡索、烏藥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作用。諸藥合用加姜汁調和,溫熱敷于神闕穴,共奏補腎散寒、溫經暖宮、調和氣血、通絡止痛之功效。
《靈樞·口問》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穴即為全身各臟腑組織在耳郭的相應反應點,刺激耳穴可對相應臟腑起雙向調整的作用。因此,耳穴壓豆通過對內生殖器、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等相關穴位進行機械性刺激,能夠激發經絡之氣,協調陰陽,調節神經,平衡內分泌,從而達到調理臟腑氣血的功能。按壓內生殖器穴,能緩解子宮的應激狀態,達到疏經理氣、通脈止痛的效果;神門穴為止痛要穴,有補益心氣、安神止痛的作用;交感穴可調節血管舒縮功能,緩解平滑肌痙攣,有解痙止痛、養血安神之效;刺激內分泌穴,可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消除大腦皮層中的痛性病灶,改善內分泌功能;皮質下則是調整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關鍵穴,能夠提高機體對于疼痛的耐受力。諸穴合用,能調整中樞神經系統的痛閾,達到鎮靜、止痛、止痙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穴位貼敷配合耳穴壓豆能夠有效緩解人流術后疼痛,是人流術后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簡便易行,生理干擾少,病人易配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植蘭英,蒙貴清.耳穴療法[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70.
[2] 楊京哲,安松,沈華,等.耳穴貼壓配合安慰性撫觸對剖宮產術后機體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0):2191.
[3] 李仲廉.臨床疼痛治療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96.
[4] 杜曉梅,王河寶,劉潔.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貼壓對人工流產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江西中醫藥,2012,12(12):45.
[5] 孫六合.古今穴性探微[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9:237.
收稿日期(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