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頭骨折內復位固定術后預防肘關節功能障礙的護理體會
詹亞麗程溢芬
(安徽省中醫院, 合肥 230031)
橈骨頭骨折是指患者平地跌倒或體育運動時因肘關節伸直并在肩關節外展位手掌著地,使肘關節置于強度的外翻位,導致橈骨頭猛烈撞擊肱骨小頭,引起橈骨頭骨折。也是臨床骨科肘關節常見骨折類型。根據臨床常用Mason分型方法:Ⅰ型為線狀骨折,即無移位型骨折,骨折線可通過橈骨頭邊緣或呈劈裂狀;Ⅱ型移位骨折,有分離的邊緣骨折;Ⅲ型為粉碎型骨折,移位、無移位或呈塌陷性骨折[1]。目前針對其治療,Ⅰ型多以非手術治療;Ⅱ型依據辨證常采用切開內復位固定(克氏釘、Herbert螺釘固定、鋼板等)術;Ⅲ型多以橈骨頭切除術、橈骨頭置換術等治療。而Ⅱ型治療獲得臨床效應的同時,多出現術后肘腕部疼痛、前臂肌肉萎縮、肌力下降、肘關節旋前、旋后障礙、肘關節屈曲、伸展功能障礙等并發癥,進而影響患者生活、工作質量及整體手術效果。進行合理及時的術后護理及康復是預防肘關節功能障礙的有效、必需措施。通過總結我們科室2012年1月~2014年6月30例橈骨頭骨折術后護理資料,談橈骨頭骨折內固定術后預防肘關節功能障礙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30例橈骨頭骨折Mason分型Ⅱ型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齡19~52歲,平均36.4歲;右側肘關節19例,左側11例;單獨Herbert螺釘固定17例,經克氏釘、Herbert螺釘結合鋼板固定13例。所有病例均無明顯手術禁忌證及并發癥,結合隨訪及復診統計。
功能障礙癥狀:肘腕部疼痛、腕部指曲背伸旋轉障礙、前臂肌肉萎縮、肌力下降、肘關節旋前、旋后障礙、肘關節屈曲、伸展功能障礙等。
護理評定:參照Metaizeau肘關節功能評定標準[2]。優:關節活動好,功能無受限;良:屈伸或旋轉受限;可:屈伸或旋轉明顯受限。
護理
1.術后護理:①常規監測:觀察患者術后病情,心電監護患者呼吸、脈搏、血壓,穩定生命體征。②骨科護理常規:合理飲食,術后早期患肢氣滯血瘀、腫脹疼痛明顯,宜食清淡、營養豐富且易消化食物,以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中后期以強筋健骨、補氣養血,宜食動物骨質類、肝臟類、富含鈣磷食物,壯骨生髓,促進骨折愈合。③術后體位護理:橈骨頭骨折患者多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手術,術后應囑患者平臥休息2 h以上,用墊枕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避免肢體下垂;術后1周內下床時應用三角巾固定肘關節屈曲90于胸前,促進肢體血液回流,防止腫脹發生。④心理護理:患者發生橈骨頭骨折多因外力損傷、意外跌倒、突發事故等因素,對骨折、疼痛、手術產生恐慌、憂慮,術前、術后均有較大心理壓力,擔心上肢功能恢復不全、遺留肘關節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因此,術前、術后的心理疏通尤為必要,更需較多心理關心和鼓勵。
2.康復護理:康復護理指導在骨折功能預后中起重要作用。針對橈骨頭骨折術后常見功能障礙癥狀:肘腕部疼痛、腕部指曲背伸旋轉障礙、前臂肌肉萎縮、肌力下降、肘關節旋前、旋后障礙、肘關節屈曲、伸展功能障礙等進行有效預防,常規護理的同時,還需及時進行康復訓練指導。 具體方法:①康復理療,術后第1 d即可進行紅外線照射,消炎止痛,緩解術后肘關節腫脹及疼痛、預防肌肉痙攣、粘連;骨創傷治療儀促進骨質愈合,預防骨質疏松及畸形。②功能鍛煉:早期進行主、被動關節運動訓練。針對預防肘關節屈伸運動障礙,及早進行患肢肩、肘關節運動,囑患者主動握拳,等長收縮肱三頭肌,被動抗阻收縮肱二頭肌,恢復肘關節屈伸肌力,每日2次,每次20 min;術后1周囑患者前臂中立位進行主動旋前、旋后運動,并過渡至負重狀態被動訓練,每日2次,每次20 min,促進肘關節旋轉功能恢復。訓練均以患者耐受為度。③輔助鍛煉:術后3周可開始借助康復儀器CPM機鍛煉肘關節屈伸運動,促進關節活動度的恢復;CPM角度逐漸增加,每日1次,每次20 min[3]。
結果
結合復診及X線片證實,30例患者平均住院28.4 d,隨訪6~12個月。肘關節功能評定:26例優,4例良,優良率100%。
討論
正常解剖學肘關節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上尺橈關節及其附屬關節囊、韌帶組成。肘關節基本功能以屈曲、伸展為主,而橈骨頭的完整性對肘關節的功能至關重要,其承擔30%的外翻應力,對于肘關節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肘關節的解剖特性,更容易產生僵硬和關節囊、肌肉和肌腱的攣縮。從功能角度考慮,肘關節屈曲的重要性要大于伸直;且由于體位和重力作用的自然趨勢多是伸肘位,一旦產生肘關節功能障礙,多以屈肘受限較多,伸肘基本正常,導致上肢最有利的活動范圍受限。因此,橈骨頭骨折術后產生肘關節功能障礙的護理康復重點應是恢復屈肘,其次為伸肘功能。
臨床報道指出,積極的術后護理及早期功能鍛煉等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使患者肘關節功能達到滿意恢復效果[2]。專科護理是基礎,為后期骨折順利愈合、功能鍛煉提供基礎;良好的肢體擺放護理較為重要,有利于預防并發癥、減輕術后疼痛等發生;術后心理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壓力,增加信心,鼓勵患者主動訓練,盡早開始和堅持功能鍛煉,也體現出綜合護理在臨床中的重要性。
康復護理是現代臨床日益重視的輔助治療,骨折術后尤其強調早期功能鍛煉,以恢復關節活動度及功能。鼓勵患者早期、主動、無痛康復功能鍛煉,有助于關節軟骨、關節囊及韌帶組織的恢復。鼓勵患者通過主動活動關節,一方面能夠牽伸關節囊及韌帶組織,促進關節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內滑液分泌,有利于代謝產物的吸收及靜脈回流,進而消除水腫;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關節僵硬、消除關節內外粘連,降低關節腔及周圍韌帶、肌肉的張力,有利于關節解剖結構的恢復,增加關節穩定性及活動范圍。同時,通過主動關節功能鍛煉,還能促進患肢運動條件反射功能的恢復,增強肌肉收縮力及關節活動度,可以有效預防失用性肌萎縮的發生[3]。
橈骨頭骨折術后康復護理的同時,不僅要預防肘關節功能障礙,還需注意骨折本身愈合程度、骨化性肌炎、骨化異位、肢體腫脹、疼痛等并發癥的發生。護理康復中,進行主、被動訓練防止關節腫脹,運動后應及時冷敷。綜上認為,橈骨頭骨折術后早期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可以有效降低關節活動障礙的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期康復,改善生活和工作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加東,周敦,趙劍,等.橈骨頭骨折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6):475-478.
[2]江玉宇.經皮herbert釘內固定術治療橈骨頭骨折10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7):71-72.
[3]翁峰標,沈鵬程,蔣富貴,等.綜合康復療法預防橈骨頭骨折術后肘關節功能障礙的體會[J].右江醫學,2007,35(6):691-692.
第28次全國特色醫療學術交流暨不孕不育論壇的通知
本次會議由全國中醫科技推廣先進單位北京聚醫杰醫藥科學研究院與中國醫療衛生信息網等學會聯合主辦,定于2015年12月22~25日(21日為會議報到時間)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會議交流的主題是:中醫藥治療男、女性不孕不育癥及各種男性病、婦科病和疑難病的特色療法及經驗。
一、會議內容:1.請中醫藥治療男女不孕不育的專家作專題學術講座及技術培訓;2.成立“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研究專家委員會”,聘任專家委員;3.舉行《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經驗薈萃》一書的首發式;4.代表們交流學術經驗;5.評選表彰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的特色醫療名醫和優秀論文。
二、征文內容:運用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方法、民間療法治療男女不孕不育及男性病、婦科病的臨床經驗或學術成果;治療其他常見病疑難病的經驗。稿件需打印,附200字以內作者簡介,郵寄或發電子信箱(13366005273@163.com)。
三、有關說明:1.向所有參會代表頒發“參會紀念獎章”及證書、《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經驗薈萃》《谷英武中醫婦科暨醫話》等書刊;2.參會代表均將注冊為聚醫杰會友,長期獲贈《聚醫杰中醫資訊》及有關資料;3.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對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男性病、婦科病有專長者可申請加入“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研究專家委員會”。
四、會議費用:參會報名費300元,會務及資料培訓費1200元,會期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五、報名方法:請在11月20日以前將參會報名表、交流論文(無論文也可報名)、個人技術簡介、申請聘任專家委員或表彰的材料、二寸登記相片四張用快遞寄北京市100036-98信箱葉續宗主任收,郵編:100036,注明“杭州會議”報名,電話:010-637720511860089381718515917952
收稿日期(20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