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梅 董利靜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洛陽 471023)
推拿配合藥物熏洗熱敷治療肩周炎
馮秋梅 董利靜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洛陽 471023)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是肩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性退變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性反應,以長期肩部疼痛,夜間加重,肩關節活動障礙為特征。臨床多見于中老年人。筆者應用中藥辨證及推拿治療,配合外敷及功能鍛煉,治療本病獲得較好效果,總結如下。
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齡47~61歲,平均53.3歲。其中右側16例,左側6例,均為單側患病。病程最短20 d,最長者1年。全部病例均為患肩持續性酸痛,夜間疼痛加重,有較明顯的壓痛,外展、外旋等功能障礙及肩部肌肉萎縮,甚者僵硬。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辨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并經X線檢查均排除頸椎病、胸肺部疾患、肩關節結核、腫瘤、外傷等骨質病變。

2.肩臂藥物熏洗熱敷法。藥用:蜈蚣7條,桂枝45 g,羌活45 g,川牛膝30 g,片姜黃45 g,細辛45 g,獨活60 g,生川烏30 g,烏梢蛇60 g,生半夏60 g,生南星60 g,生草烏30 g,伸筋草120 g,透骨草120 g,海桐皮60 g,牽牛子30 g,地龍45 g,乳香30 g,沒藥30 g,桃仁45 g,紅花45 g,甘遂15 g,黃酒300 g。加水適量,煎熬。水煎后取汁熏洗、熱敷患肩。
3.功能鍛煉:指導和鼓勵患者每天堅持功能鍛煉,主要進行拉單杠、吊臂、手指扶墻摸高等鍛煉,并加強肩關節的內收、外展、屈伸、上舉、環轉等活動,逐步增加活動次數和幅度。每天1次,每次20 min。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肩關節疼痛消失,功能活動正常或基本恢復;好轉:肩關節疼痛減輕,功能活動明顯改善;無效:肩關節疼痛如初,功能障礙維持原狀,無改善。
結果:22例均于4個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痊愈15例,好轉7例,無效0例。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凍結肩”“漏肩風”,屬中醫學“痹證”范疇,是因肩部外傷,氣血不足,勞累過度,風寒濕邪侵襲,經絡痹阻,引起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充血、水腫、滲出、粘連等一系列的退行性病變。因疼痛而致活動度受限,使氣血愈加虛衰,陰陽失衡紊亂,以致經絡受阻,氣血瘀滯,此所謂“不通則痛”。治以溫通經絡,活血止痛。

中藥熏洗、熱敷集祛風勝濕、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解痙止痛藥物為一方。通過熱效應和透皮藥物吸收作用,可以直接發揮鎮痛作用,如細辛、生南星、姜黃等;另可提高痛閾,減少炎性細胞侵襲和炎性滲出,促進和改善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加速炎癥介質的吸收,減少其對神經末梢的刺激,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同時可促進受損肌纖維增生和修復,減少或消除滑膜的粘連和變形。
肩周炎患者的肩部功能鍛煉亦十分重要。因為功能鍛煉不僅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肌肉營養,鞏固治療的成效,且可起到緩解肌肉痙攣,松節粘連的作用。尤其是晚期、粘連嚴重的,要告知患者正確的鍛煉方法,對預防復發、防止再次粘連、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避免方法不當或鍛煉時斷時續,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頸肩部的保暖,防止受風著涼,以防癥狀的加重而影響療效。
用推拿手法治療,配熏洗、熱敷方法及功能鍛煉綜合治療是各種單一療法互相補充、協調發揮治療作用,可達到舒筋活血、祛風散寒、祛濕通絡、止痛消腫、避免肌肉組織粘連復發的目的,痛苦小,療效好,患者易于接受。
201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