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辰教授調補心腎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
張秀梅段海辰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鄭州 450000)
【關鍵詞】段海辰;慢性疲勞綜合征;調補心腎法
收稿日期(2014-08-12)
段海辰教授為全國名老中醫,從事臨床工作近50年,臨床經驗豐富,在診治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時,經益氣養陰、溫陽補腎的參麥飲合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均收到很好的效果,現整理總結如下。
病因病機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亦即亞健康狀態,是1998年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臨床表現以疲勞持續6個月以上,伴低熱或自覺發熱、咽喉痛、肌痛、關節痛、頭痛、神經精神癥狀、睡眠障礙等非特異表現為主。近年來發病率日益升高,目前西醫對本病的病因及病理機制尚不明確,亦無有效的治療辦法,而中醫對該病較早就有認識。
根據慢性疲勞綜合征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歸屬于中醫學“虛勞”范疇。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首次將虛勞作為病名提出,并對其脈象、證候及治療做了詳盡論述,其后《中藏經》將虛勞稱為“勞傷”,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稱為“虛損”;至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對虛勞的病因及癥狀做了進一步的論述,提出五勞(肺勞、肝勞、心勞、脾勞、腎勞)、六極(氣極、血極、筋極、骨極、肌極、精極)、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寒飲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大恐懼不節傷志);明代張景岳認為虛勞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景岳全書》指出:“凡虛損不愈,則日甚成勞矣”,吳謙所著《醫宗金鑒》認為:“虛者,陰陽、氣血、營衛、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損者,外而皮、脈、筋、骨,內而肺、心、脾、肝、腎消損也”。提出虛勞與氣血陰陽、五臟六腑有關。歷代醫家針對虛勞不同臟腑氣血的虧虛制定了不同方藥,如補中益氣湯、四物湯等。
段海辰教授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癥狀表現雖涉及五臟六腑,但主要以心、腎為主。心傷神擾,肢體無主,可見面色無華,不耐勞累,腎傷陰虧,肢體無養,可見肢體酸懶、耳鳴、精神昏憒、記憶力減退、或有腰膝酸軟,肌肉酸痛等。治療上補虛扶正,以養心益腎,培補正元為主。以參麥飲合六味地黃湯加杜仲、川續斷、淫羊藿、巴戟天等組成,臨床效果顯著。
典型病例
患者某,女,31歲,2013年8月23日初診。主訴:疲乏無力1月余 。1個月前因緊張勞累出現疲乏無力,納食無味,咽干澀不適,雙下肢酸困,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緩。既往體健,檢查血常規正常。中醫診斷:虛勞;西醫診斷:疲勞綜合征。治法:養心益腎,培補正元。處方:六味地黃湯合生脈飲加減。方選熟地黃15 g,山藥15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5 g,澤瀉15 g,茯苓15 g,黃精15 g,仙靈脾15 g,巴戟天15 g,太子參15 g,麥冬15 g,五味子15 g,炙甘草6 g。服上藥7劑后疲乏無力略有好轉,仍感雙下肢酸困無力,夜間尤甚,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二診繼予上方加川續斷、仙鶴草繼服7劑。 三診:服藥后精神好轉,雙下肢酸困乏力減輕,咽干澀不適消失,守方7劑鞏固,1個月后隨訪無不適。
討論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以陰陽為綱指出平衡是身心健康的根本,若人體陰陽氣血、升降出入失衡,又未形成疾病即為亞健康狀態。段海辰教授在臨證時以“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作為治療指導原則,以調補陰陽為主。段海辰教授認為虛勞是由于煩勞過度,損傷五臟所致,煩勞有勞力、勞神和房勞,現代人少體力勞動,煩勞主要以勞神和房勞太過為主。《診家四要》指出:“曲運神機則勞心……色欲過度則勞腎”。勞心太過,情志內傷則耗傷陰血,出現心肝血虛,《難經·二十二難》云:“血主濡之”,具有滋潤、榮養功用。心主血脈而藏神,血虛心失所養則神不守舍,可見心慌、不寐。肝藏血,主筋,主疏泄。《素問·六節藏象論》云:“肝者,罷極之本。”《素問·五臟生成論》載:“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肝血不足,筋脈失養,則易出現肢體疲勞。肝血不足臟腑經絡失于濡養,則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肌膚不仁或疼痛等。《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入房過度則傷腎”。勞倦淫欲過度,損傷腎精。《靈樞·海論》云:腎虛“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腎虛可表現為腰膝酸軟、無力、頭暈、健忘等。由于五臟存在生克制化,相互影響,虛損常由一臟累及他臟。因此認為本病病機關鍵為心腎虧虛,治療尊“虛則補之”原則。以益氣養陰、調補心腎、培補正元為法,用參麥飲和六味地黃湯加味治療,達到去除疲勞、恢復健康的目的。 六味地黃湯專攻腎肝,寒燥不偏,兼補氣血。參麥飲益氣養陰補養心氣而不燥,另加杜仲、川續斷、淫羊藿、巴戟天溫補腎陽,強壯筋骨。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陰、調補心腎的作用。心理因素在慢性疲勞綜合征發病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調適,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適當參加體育活動,以改善睡眠,消除抑郁,流暢氣血,以利康復。
參考文獻
[1]Holmes Go,Kaplan J E,GantzN M,et al.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Workjing Case Difinitian[J].AtomLntemed,1998,108(3):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