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謝勤麗王燦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400014)
摘要〔〕目的探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在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120例老年結腸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給予對照組傳統結腸癌根治術治療,給予觀察組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術后出血量和淋巴結清除術、并發癥和復發情況、1年和3年生存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46.67%(28/60)高,術后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淋巴結清除數明顯比對照組多,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明顯比對照組低,1、3年生存率均明顯比對照組高(均P<0.05)。結論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安全可行。
關鍵詞〔〕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735.35〔
第一作者:謝勤麗(1977-),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急救醫學研究。
手術是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放化療是臨床采用的輔助治療方法。現階段臨床已經逐漸應用了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結腸癌根治術得到了極大的推動,為有效治療結腸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1〕。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應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普外科120例老年結腸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53~77〔平均(64.3±4.7)〕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2.2±0.8)年。對照組男44例,女16例,年齡52~79〔平均(63.5±4.6)〕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2.3±0.5)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對照組傳統結腸癌根治術治療,充分有效地完善是術前相關準備,對患者進行麻醉,有效后讓其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將皮膚及皮下組織逐層切開,結腸邊緣和腫瘤的距離在10 cm及以上,直腸遠切端和腫瘤的距離在2 cm及以上,同時切除原發灶、區域淋巴結等,對大網膜進行良好的保護。將腹膜切開之前在十二指腸懸韌帶,對相關動靜脈進行有效分離,然后切實有效地做好結扎工作。清洗腹腔之前對左半結腸進行有效地分離并將其切除,之后逐層關腹〔2〕。
1.2.2觀察組給予觀察組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同對照組完善術前相關準備。先后分離兩側結腸系膜和血管,徹底清除血管周圍的脂肪組織及其根部的淋巴結,然后夾閉并切斷腸系膜下血管,之后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其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包括結腸切除及斷端吻合術等〔3〕。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術后臨床各個指標變化、安全性等進行比較。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復查,如果患者有淋巴結或其他器官等轉移出現,則評定為復發〔4〕。
1.4療效評定標準如果患者的疼痛消失,具有正常的胃腸道功能和通暢的大便,其他相關指標也明顯好轉,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患者的疼痛減輕,具有一般的胃腸道功能和難解的大便,但是不需要用藥,其他相關指標也有所好轉,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患者的疼痛、胃腸道功能、大便及其他相關指標均沒有消失、恢復或好轉,甚至有加重的跡象,則評定為無效〔5〕。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22例(36.67%),有效24例(40.00%),總有效率為76.67%(46/60),無效14例(23.33%);對照組顯效12例(20.00%),有效16例(26.67%),總有效率為46.67%(28/60),無效32例(53.33%)。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2.2兩組患者的術后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術后出血量〔(137.0±3.0)ml〕明顯比對照組〔(409.0±3.2)ml〕少(P<0.05),淋巴結清除數〔(23.0±2.0)枚〕明顯比對照組〔(11.0±2.0)枚〕多(P<0.05)。
2.3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及復發情況觀察組患者中吻合口瘺1例,殘端腫瘤殘余3例,復發2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分別為6.67%(4/60)、3.33%(2/60);對照組患者中吻合口瘺4例,殘端腫瘤殘余6例,復發8例,術后并發癥和復發率分別為16.67%(10/60)、13.33%(8/60)。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
2.4兩組患者的1、3年生存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中1年生存56例(93.33%),3年生存46例(76.67%);對照組患者中1年生存46例(76.67%),3年生存32例(53.33%)。觀察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3討論
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術,其目標在于顯著提升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同時極大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傳統的結腸癌根治術相對來說較為粗糙,癌癥細胞在分離過程中極易受到擠壓,進而向周圍組織擴散,造成患者具有較大的術后復發風險。同時,手術過程中患者具有較重的損傷,手術之后患者具有較多的術后出血量。此外,患者的術后吻合口瘺及感染發生率會在該術式的作用下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6〕。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對融合平面進行鈍性分離,比傳統的結腸癌根治術具有較小的術后復發或向周圍組織傳播風險〔7〕。同時,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將系膜完整切除,能夠對淋巴結進行較為徹底的清除,不會對周圍血管造成損傷,從而促進了患者術后出血及吻合口瘺風險的極大降低。淋巴結轉移是腫瘤轉移的主要方式,手術過程中患者術后復發及遠期生存情況受到淋巴結清除程度直接而深刻的影響〔8〕。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高位結扎血管,促進了淋巴結清掃區域更大范圍的增加,能夠對第3站淋巴結(腸系膜根部淋巴結)進行徹底的清除,從而促進淋巴結陽性率的極大程度提升。
腹腔鏡左半結腸切除術操作的關鍵就是清晰暴露手術視野,而手術視野受到患者所取體位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9〕。在手術視野方面,傳統常規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常規切除中無法有效切除惡性組織,相關淋巴結也無法被有效清掃,因此患者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完整腸系膜切除術則對傳統常規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在手術視野方面的局限進行了有效地克服,相關癌癥細胞擴散的途徑被其從根本上切斷,對淋巴結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清掃,因此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術后出血狀況,并將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看出,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極大程度上對術中腫瘤細胞的擴展及血管損傷進行了避免,促進了患者術后出血風險的極大降低,將較多的淋巴結清除掉,從而促進了患者短期生存率的顯著提升、術后感染及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發生率的極大程度降低,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分析。
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能夠顯著提升對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減少患者的術后出血量,增加對患者的淋巴結清除數,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安全可行,值得在臨床推廣。
4參考文獻
1劉奕武,沈雄飛,程勇.結腸癌完整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585-7.
2孫鵬.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13):9-10.
3李國新,趙麗瑛.結腸癌切除標準化手術-全結腸系膜切除術〔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14-6.
4康亭,張英利.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7):1194-5.
5單龍成,楊搖煜.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應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1):6520.
6高志冬,葉穎江,王杉,等.與傳統根治術治療結腸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19-23.
7周錄平.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327-8.
8張松峰,王敬典.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與傳統根治術治療結腸癌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280-1.
9West NP,Kobayashi H,Takahashi K,etal.Understanding optimal colonic cancer surgery:comparison of Japanese D3 resection and Europea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with central vascular ligation〔J〕.J Clin Oncol,2012;30(15):1763-9.
〔2014-05-11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