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2014年12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中,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的要求,貫穿在整部新法中。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先進的理念是行動的指導,先進技術和裝備是基礎建設和能力保障。正如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闞珂所指出,修法重點解決的一些核心問題,既有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不落實,守法意識淡薄,也有安全生產基層監管能力不足,人員、裝備、技術欠缺等。
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暨中國國際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展覽會,就是對“新安法”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要求的一次全面的詮釋。
論壇圍繞“強化安全基礎建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這一主題,50多位中外演講嘉賓提出了許多安全生產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思想,交流了全世界范圍內的良好實踐。國務委員王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在開幕式及主論壇上分別致辭和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紅線”觀點,展示了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表明了加強國際合作的愿望,使全世界看到我國黨和政府保護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的意志和決心。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蓋伊·萊德書面致辭指出:國際勞工組織估計,每年有234萬名工人死于工作場所事故和職業病,其中202萬名工人死于職業病。國際勞工組織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將重點關注職業安全健康問題,包括提高中小企業生產力水平并改善其工作條件,推動非正規經濟形式的正規化管理。
國際勞工組織勞動監察與職業安全健康專家朱常有認為,在中國政府大力倡導“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的背景下,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的舉行,具有更為突出的政治意義。首先,論壇展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及工作取得的成績;其次,論壇恰逢新《安全生產法》修訂公布之后,這為宣傳該法提供了最好契機,也進一步展示了政府依法治安的意志和承諾;第三,論壇舉辦到第七屆,技術專題針對性和目的性更強,體現了為企業服務,為國家安全監管大政方針服務的目的。
第七屆展會展覽面積共計2.5萬m2,共有270多家單位參展。本屆展會的特點:一是更加注重安全保障的硬件更新。圍繞煤礦安全管理,展出了多種可以智能操控的設備,包括煤礦皮帶巡檢機器人、礦用水下機器人、礦用災區偵測機器人、井下工作面無人開采自動化的裝備,這些裝備為煤礦井下作業的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此外,“城市安全智慧管網”,通過對城市地下管網的智能化監測,大大減少了地下管線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更加注重安全軟件開發和升級換代。如尾礦庫邊坡位移監測合成孔徑雷達系統、重大危險源區域定量風險評價軟件、化工園區安全規劃與應急能力評估軟件、地鐵全過程風險評估與控制技術等。各種安全生產預警與監控系統,可以實現安全監管、安全預警、事故調查、事故分析、應急指揮、報警聯動等各方面的一體化控制。三是安全防護裝備開發更加注重人性化。本屆展覽會科技裝備展出比重達到了40%,科技含量較往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安全基礎建設,既包括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理念的樹立,也包括科技水平和裝備的提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全方位保障人的生命安全。這就是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暨中國國際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展覽會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