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24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本屆論壇以“強化安全基礎建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為主題,分為1個主論壇和4個分論壇。4個分論壇分別圍繞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法制、化學品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安全生產基礎建設、煤礦地質保障及災害治理專題進行研討交流,來自國內外的58名代表進行了演講。
開幕式隆重熱烈
2014年9月23日上午,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務委員王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開幕式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孫華山主持。國際勞工組織副總干事吉貝爾·福松·洪博,來自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以及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國際勞動監察協會的專家學者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來自國內外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和國際組織代表5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王勇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把“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生產狀況呈現持續好轉的發展態勢。當前和今后時期,中國政府將牢牢堅守“紅線”意識,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健全責任體系,深化專項整治,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努力實現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
王勇強調,促進安全發展,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科技界、企業界、學術界,進行范圍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的國際合作,相互學習和借鑒,分享知識和經驗,共同促進世界安全生產發展進步,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的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楊棟梁作主旨演講,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構想。
楊棟梁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明確提出“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要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從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間,我國經濟總量從11.7萬億元增長到56.8萬億元,與此同時,安全生產狀況保持了穩定好轉的良好態勢:事故總量明顯下降,重特大事故明顯減少,主要相對指標明顯好轉,煤礦等重點行業領域成效顯著,職業健康工作得到切實加強。
楊棟梁強調,安全生產工作盡管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很多,形勢依然嚴峻。對此,我們有著清醒的認識,將始終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中國政府鄭重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主要相對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相適應。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安全生產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加快實施安全發展戰略,更加注重預防和治本,切實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扎實有效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下一步將從以下5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建設,不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認真貫徹實施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強化依法治理;架起安全“紅線”,堅守安全“紅線”;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推動工作創新。
分論壇重點突出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法制分論壇
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生產監察專員陳光在分論壇上表示,“我國將于2014年12月1日實施新《安全生產法》,新法鼓勵企業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這是一項重要的規定,推廣安全生產責任險,是各企業必然的選擇。”
香港勞工處處長、太平紳士黃智強介紹了香港職業安全及健康的未來方向。近年來,香港勞工處致力于通過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以降低在工作場所發生的危害,保障在職人士的職業安全及健康。黃智強表示,隨著近年香港大型基建工程及大量舊樓維修工程陸續開展,加上建筑業未來數年的繼續蓬勃發展,預計投身建筑業的人數會不斷增加,這些給職業安全工作帶來很大挑戰。為應對上述情況,香港勞工處制定了新的策略,從源頭做好防止意外的工作,通過與工程項目委托人的協調聯系,督促相關責任人履行職業安全健康法律責任。同時,還通過向重視安全的雇主推出資助計劃及提供保險優惠,強化職業安全健康的賞罰制度。
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空氣取樣設備委員會主席梁嘉南對政府如何加強安全衛生檢查機構執行化學品危害公示法規進行了闡述。化學品危害公示是指:依法公開有害化學品的危害資訊,并由上游制造商和供應商依法將其傳遞到下游使用者和消費者的資訊公示系統。梁嘉南表示,政府檢查機構用于執法的資源過于有限,而流通市場和工作場所的化學品種類卻又過于繁多。因此,制訂和實施執法的策略方針,有助于確定執法重點,提高執法效率。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和實踐分論壇
澳門勞工事務局副局長丁雅琴介紹了澳門建筑業職業安全健康發展和政府監督的情況。城市的急速發展,帶動了建筑業的蓬勃發展,也增加了行業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為應對此風險,澳門勞工事務局自2002年開始舉辦《建造業職安卡訓練課程》,并為相關立法工作做準備。2014年,澳門特區政府通過了《建造業職安卡制度》法案,該制度將更好地保障建筑業工人的工作安全。
歐洲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基金會工作條件和勞資關系部高級經理艾格尼斯·帕朗-蒂里甕介紹說,歐洲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基金會是歐洲一家第三方機構,致力于改善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該機構通過EWCS(歐盟工作條件調查)工具對歐洲各行業勞動者的工作條件進行調查分析。這些調查和分析對完善政策、改善勞動者的工作和就業質量問題有很大的貢獻。從1991年開始,他們已經進行了五次調查,第六次調查將在2015年開展。
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分論壇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四司副司長尚文啟在發言中介紹了我國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體系的基本思路,即以法規為根本,以制度為保障,以機制為核心,以標準為基礎,以系統為平臺,以培訓為手段,試點先行,積累經驗,逐步推廣。長期的實踐中,各地不斷探索和總結出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有效做法,解決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部門“管什么、怎么管、誰去管”和指導企業“怎么查、怎么改、怎么報”的問題。北京順義等地區在實踐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隱患,對推動各地、各企業做好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莫里森介紹了巴斯夫安全文化和責任關懷管理體系,即:企業安全運營承諾,不斷改進環境、健康和安全表現;無論是裝置、物流和產品,乃至員工、承包商和周邊鄰居,巴斯夫在安全方面從不妥協;通過“溝通交流、警覺防患、人人有責、追求卓越”的C.A.R.E.系列活動,逐漸提升安全表現。
參會代表感言獻策
曾在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工作、現任國際勞工組織總部勞動監察與職業安全健康專家的朱常有認為,在中國政府大力倡導“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的背景下,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的舉行具有更為突出的政治意義。首先,論壇可以宣傳這一理念,展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和工作取得的成績;第二,論壇恰逢新《安全生產法》修訂公布實施之后,這為宣傳該法提供了最好契機,也進一步展示了政府依法治安的意志和承諾;第三,論壇舉辦到第七屆,技術專題針對性和目的性更強,體現了為技術部門服務,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落實大政方針服務的目的。此外,論壇國際化特點依然明顯,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和國際勞動監察協會等國際組織高水平參與會議的組織、地區性和雙邊合作積極、務實,進一步促進了該領域的國際合作。朱常有建議,下一屆論壇可以更加發揮工會組織和雇主組織的作用,積極探討工作場所落實和實施《安全生產法》的機制,特別是建立隱患排查和治理的機制。此外,還應更加關注中小企業在遵守《安全生產法》方面的能力建設,以及政府監察機構如何幫助它們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等問題。
香港職業安全健康聯會會長鄺超靈說,與以往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和實踐的分論壇比起來,這一屆論壇的外國專家更多,介紹了更多國際上關于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新經驗、新做法,使與會者眼界更加開闊。如果能有更多時間和外國專家交流探討,效果會更好。希望下一屆能夠聽到更多外國專家的聲音。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安監局工作人員楊先生說,作為基層安監人員,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得到一些指導性、可借鑒性的工作思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很多政策貫徹下來,到了基層,落實起來遇到很多困難。比如,他們作為化工產業發展重點區域,關于化工園區一體化建設的主題,就很感興趣,希望專家講的一些安全對策,能指導他們的化工園區建設。他們更想聽到的是基層安監部門如何落實監管危化品運輸安全問題。
來自新疆一家氯堿化工企業的李先生說,感覺這次論壇主題還是“高大上”的東西多一些,更多的主題是停留在思想上、理論上,如果能轉化為方法論的東西,會更有借鑒性。他曾經參加過一次石油化工行業論壇,印象深刻的是一家英國實驗室的專家講的“氫氣在狹小空間爆炸預防”主題,感覺非常實用。“通過參加這樣的論壇,可以學習借鑒他人的管理思路和有效做法,回去落實到我們企業的現場管理中。希望今后論壇設定的主題對企業的指導能夠更有針對性一些。”
來自中國化工集團的劉先生認為,化工分論壇上幾名中國專家講的內容更貼近他們的實際一些。比如中石化安工院牟善軍講的風險的動態評估理念很有道理。“11·22” 青島黃島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發生后,對管道企業的檢查發現,大量隱患多數已在企業平常檢查中查出,企業知道風險存在,但是依然按照已有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并沒有對管控措施進行及時調整,及時應對風險增大的情況。因此,企業安全管理呈現的“穩定狀態”,是應對動態變化的風險時的最大風險。這一點他深有同感。作為一家大型化工企業,更希望聽到國外先進企業的安全管理經驗。
在云南一家有色金屬企業工作的淳先生認為,中石化安工院牟善軍講的事故的系統分析方法很有道理,整個事故分析應該著眼于從整個管理系統進行分析,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系統缺陷,通過完善整個安全管理體系,才能從系統管理的角度避免同類事故會發生。企業里面的確是這樣,出了事故后,處理幾個人,過后同樣的錯誤照樣會犯,同類事故照樣會發生。事故處理完了,整個系統里面的缺陷并沒有解決掉。
美國BST公司的張女士認為,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面臨相似的安全挑戰,比如安全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領導力的問題,重大事故預防課題等。但是,因為中西方工業化所處階段不同,國內企業可以借鑒國際上一些好的安全管理實踐方法,從而避免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的張先生認為,通過這次論壇接觸到了國外一些高層次的安全理念,但應用到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中來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而尚文啟副司長介紹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十分切合目前我國國情,對開展具體工作更具有現實意義。他對于今后論壇舉辦的期望是,希望能夠增加一些互動,比如在每段演講之后增加一個提問環節,讓參會者能夠就專家演講中提到的某一方面感興趣的話題更深入地進行探討。
中國檢測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先生認為,通過論壇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的安全理念對人很重視,重視基層員工。我國從國家層面上來講還是更注重結果,不能出事故,不能死人,但是這一結果如何從過程上來控制,如何提高基層員工的思想理念,基層領導如何讓員工從內心深處重視安全,這方面和國際上還有很大差距。對于論壇的建議,石先生認為兩年一次的國內外交流是遠遠不夠的,希望能夠借這個論壇,通過互聯網建立起一個長期交流的平臺,便于國內外安全生產行業的人士能夠就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新思路、新方法隨時溝通和相互學習。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的楊先生認為,論壇中各位專家受演講時間限制,僅僅介紹了一個理念框架,對于各自的議題沒有充分地展開,讓想了解更多的國內外先進理念和先進方法的業內人士感到“吃不飽”,希望今后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更充裕的時間和專家們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