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
2014年9月23-2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展覽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本屆展覽會以“強化安全基礎建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為主題,展覽面積共計2.5萬m2,共有270多家單位參展。
在參展單位中,既有多年來一直從事安全科研的大型央企、國企,也有密切關注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的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形成各方共同參與、保障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的濃厚氛圍。
注重硬件更新
在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以下簡稱“中煤科工”)的展位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臺臺類似坦克的大型裝備,有的觀眾不明所以,走近銘牌察看,才知道展出的是煤礦使用的各種型號的液壓鉆機。
這些龐然大物跟安全生產有什么關系呢?中煤科工的技術人員介紹說,這些煤礦井下履帶式全液壓鉆機既可用于煤礦瓦斯抽采的鉆孔施工,也可用于井下探放水、地質構造和煤層厚度探測、煤層注水、頂底板注漿等多種高精度定向鉆孔的施工?!盀楸U习踩?,國家法規要求煤礦開采前,要先進行瓦斯抽采治理,而使用自動化的液壓鉆機,不僅可以讓鉆孔按照設定的軌道前進,還可以提高瓦斯抽采的效率。”
同時,中煤科工還展出了可以遠距離控制的鉆機。據了解,這是一種通過機械、電子、液壓等部分有機配合來進行遠程控制的新型鉆機,能夠實現工作面無人員值守,遠距離控制自動系統即可作業,能夠有效地保證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礦井自動化、智能化裝置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導產業的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展出了多種可以智能操控的設備,包括煤礦皮帶巡檢機器人、礦用水下機器人裝置、礦用災區偵測機器人裝置等。
經了解得知,煤礦皮帶巡檢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對皮帶機的巡檢,以及時發現皮帶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避免事故擴大化,把皮帶巡檢工從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解脫出來,減輕勞動強度、降低安全風險。
礦用水下機器人裝置則是綜合了機械設計、水下動力裝置、智能控制和礦用防爆技術等各方面的高新技術產品。展商負責人介紹稱,這種防爆水下機器人體積較小、結構緊湊,自帶高能量動力電池,能夠在水中任意深度航行,最大下潛深度可達100 m,可進行定深、定向、定速巡航,采集水中和水面的影像信息,并實時傳輸回防爆計算機。礦用水下機器人裝置不僅能夠用于日常的水下目標偵測,還能用于礦山透水事故救援。
同樣可用于救援的還有災區偵測機器人,其外形類似小型坦克,裝置包括防爆計算機和各種紅外線探頭、傳感器等,能夠代替搶險救援人員及時進入具有潛在危險的礦山區域,或人員無法到達的區域進行探測,并實時傳回現場數據,為搶險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
軟件升級換代
目前,互聯網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在安全生產領域,將互聯網絡與監測設備結合的物聯網也得到了廣泛發展。作為這一領域的專業科研單位,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在展會上推出了許多創新性的安全科技產品,如尾礦庫邊坡位移監測合成孔徑雷達系統、重大危險源區域定量風險評價軟件、化工園區安全規劃與應急能力評估軟件、地鐵全過程風險評估與控制技術等。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提出的口號是:利用航天技術,服務民生安全。在其展位上,重點介紹了各種安全生產預警與監控系統,包括區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大型活動安??萍枷到y、油氣管路安全防護系統,以及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系統,實現安全監管、安全預警、事故調查、事故分析、應急指揮、報警聯動等各方面的一體化控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應用物聯網技術服務安全生產方面,也有所創新。它們展出了?;肺锪鬟\輸智能監管系統和水面溢油監控系統。?;肺锪鬟\輸智能監管系統可用于油、氣、化工產品的陸地、內河及海洋運輸的全過程實時監控,能夠定位采集到危化品運輸過程的位置信息和狀態信息,為危化品的物流運營管控、事故應急處理提供平臺支撐和決策支持。另外,這一系統還可以針對化工園區的車輛管理、特種車輛調度、集裝箱流轉等領域進行拓展設計。
水面溢油監控系統是針對油田企業的部分作業區和輸油管線處于敏感區,存在原油溢入水面的風險,這一系統綜合考慮油井和管線的分布、溢油環境敏感等級等因素,結合航天遙感技術實現溢油監測和應急響應。
奇點新源國際技術開發(北京)有限公司為實現礦山井下通信的“準確、快速、節省、穩定”,開發研制了隧道移動通信系統。該系統最大的創新之處是“智慧線”,即這一線纜鋪設到的地方,就可形成無線信號覆蓋,無需基站、天線,不受地形、空間限制,能夠快速構建一張覆蓋指定區域的無線通信網絡,為井下各類通信和監控系統提供高速的數據傳輸通道和實時精確的定位管理,并且能夠接入語音通話和應急廣播。
防護更加人性化
對于安全生產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源頭設計或其他輔助裝備實現工作環境的本質安全。然而,如果當前的工藝水平達不到這一要求,個體防護裝備對于保障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及職業健康,將會起到了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
在本屆展會上,國內外的勞防用品生產企業紛紛展出了各自的明星產品?;裟犴f爾公司為提高作業人員佩戴防護目鏡的透氣性,專門在防護目鏡的上部設計了大面積的通風孔,取名為“鯊魚腮”,并且通過間接通風設計,大大降低了各類污染物進入眼睛的風險。同時,防護目鏡的鼻墊是可調節的,進一步增強了佩戴的舒適性。
創新技術的應用,為防護用品的性能改進提供了可能。霍尼韋爾公司使用氣流控制技術,解決了傳統耳罩的降噪效果在高頻波段好而在低頻波段不太好的問題,在不增加耳罩尺寸和重量的情況下,為作業人員提供良好的低頻降噪效果的同時,也維持良好的高頻降噪效果。在耳塞方面,霍尼韋爾公司應用低溫發泡技術,讓聚氨酯材料的內部氣孔相聯通,以獲得更好的降噪效果,而且這一技術使得聚氨酯材料的回彈較慢,減少對耳道的壓迫感。
安思爾公司在展會期間,特別邀請觀眾參與防護手套性能的互動體驗活動。觀眾通過親身參與“抓握表現力測試”“防割表現力測試”和“靈敏度表現力測試”,來體驗同類產品的不同防護效果。該公司負責人稱,手套并非是簡單的防護產品,選擇適合工作場所需要的手套也是一門“技術活兒”。觀眾在對比不同手套的抓握力、靈敏度和防切割性后,能夠體會到科技給防護功能帶來的改變,從而了解什么樣的手套在工作中更有效率、更加舒適、更加安全。
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杜邦公司,不僅以安全文化理念聞名,各種防護面料也頗具盛名,如用分子結構決定永久阻燃性的阻燃防護面料,質量輕、強度高的防切割紗線,以及具有熱防護性能、抗靜電性能、抗爆裂性能的防電弧面料等。
其中,種類多樣的化學防護服更引人注目。據杜邦公司負責人介紹,化學防護服是該公司唯一一類從原材料到成品都由自己公司生產的產品,依托杜邦公司強大的化學工業基礎,其對化學防護服的性能檢測更加嚴格。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杜邦公司生產的化學防護服分為氣密性應急防護、非氣密性應急防護、液密性防護、一般防護4類,并建立有化學防護服抵御上百種危險化學品侵蝕時間的數據庫,為使用者選擇合適的化學防護服提供了科學、準確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