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2014年9月22日15時20分左右,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浦口南陽出口鞭炮煙花廠(以下簡稱“南陽煙花廠”)發生重大爆炸事故。2014年9月28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發布通報稱,該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45人受傷,事發生產區內工庫房全部被炸毀,相鄰的醴陵市白兔潭鎮先鋒花炮廠多棟工庫房嚴重受損,周邊約1200戶村民房屋因爆炸沖擊波作用受損。
事故發生原因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14年9月28日召開的全國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視頻會議通報,南陽煙花廠位于醴陵市浦口鎮保豐村,該企業是在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整合中由原來的3家小型企業整合而成。
事發場所是原南陽煙花廠的老廠區。在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時通過審批的設計圖紙中,該區域的設計用途為成品庫、紙筒庫和包裝材料庫區,共有7座建筑物,分成南北兩側排列。南側自東向西依次為108號的1.3級成品倉庫(按國家標準《煙花爆竹工程設計安全規范》規定,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的1.3級建筑物為建筑物內的危險品在制造、儲存、運輸中具有燃燒危險,偶爾有較小爆炸或較小迸射危險,或兩者兼有,但無整體爆炸危險,其破壞效應局限于本建筑物內,對周圍建筑影響較小)和109號、110號、111號、112號共4棟無藥包裝材料庫;北側自東向西為107號值班室和113號無藥筒子庫。
事發時,該區域及其內建筑物被完全改變設計用途,用于小禮花生產和儲存。其中,108號倉庫存有小禮花成品;109號庫房用于包裝;110號庫房用于半成品中轉;111號、112號庫房用于糊球;113號庫房用于鉆孔、安裝引火線等作業;在113號庫房西側有一烘干房;在109號、110號庫房之間南側山體上有一存藥洞;在111號、112號庫房北側晾曬開包藥;在109號至112號庫房之間空地上晾曬小禮花半成品。
小禮花產品的生產工藝包括球殼中裝入效果件和開包藥、敷球、干燥、鉆孔安引、裝發射藥、包裝等環節。其中的開包藥生產一般是將混合好的粉末黑火藥、稻谷谷殼和淀粉膠等濕法拌合均勻后,再經攤開曬干、散熱、收集。按照國家標準《煙花爆竹工程設計安全規范》和《煙花爆竹作業安全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從事小禮花生產、儲存及開包藥制作的作業場所危險等級屬于1.1級(1.1級建筑物內的危險品制造、儲存、運輸中具有整體爆炸危險或有迸射危險,其破壞效應將波及周圍),應嚴格控制人員、藥量。事發企業在設計用途為1.3級和無藥的建筑物區域內聚集大量人員、藥物從事1.1級危險作業,現場完全不具備從事此類危險作業應有的安全生產條件。
據全國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的通報,初步還原的事發過程是:作業人員在111號、112號庫房北側使用掃帚、耙子等工具收集晾曬的開包藥時,引起燃燒、爆炸,繼而引發該區域內各工、庫房相繼發生爆炸。事故直接原因還有待湖南省人民政府事故調查組最終認定。
事故暴露的問題
據全國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的通報,這起事故暴露出南陽煙花廠存在諸多嚴重非法違法行為。
一是超許可范圍生產。南陽煙花廠安全生產許可證許可范圍是組合煙花類(C級),事發時,卻在根本不具備小禮花安全生產條件的作業現場超許可范圍生產小禮花。
二是擅自改變工房用途。南陽煙花廠在設計用途為無藥的庫房內,同時進行小禮花糊球、裝發射藥、鉆孔并安裝引火線等多個危險工序作業,增設開包藥晾曬場、明火烘干房等場所,工房外隨地晾曬小禮花半成品,管理混亂,導致整個生產區嚴重超員、超量。
三是外部安全距離嚴重不足。南陽煙花廠與醴陵市白兔潭鎮先鋒花炮廠僅一墻之隔;與周圍民房距離不足,導致事故損失擴大,傷及路人,損毀民房及相鄰企業工、庫房。
四是“一證多廠”。南陽煙花廠3名股東分別在不同的區域內各自獨立組織生產活動。其中,法人代表和1名股東組織超許可范圍生產小禮花;另1名股東組織生產組合煙花。
這樣的非法違法行為并非孤例。近年來,由類似非法違法行為引發的重特大煙花爆竹事故時有發生,教訓極其慘痛。如,2010年黑龍江省伊春市華利實業有限公司“8·16”特別重大煙花爆竹爆炸事故、2012年河南省淮陽縣東屯花炮廠“6·18”重大爆炸事故、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三堡鎮炮竹廠“11·1”重大爆炸事故,都是因一證多廠、分包轉包或“三超一改”(超許可范圍、超人員、超藥量、擅自改變工房用途)引發的。
對策措施
湖南醴陵“9·22”事故發生后,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迅速行動起來,先后于2014年9月24日印發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南陽出口鞭炮煙花廠“9·22”重大爆炸事故的通報》、9月28日組織召開了專題視頻會議,研究部署針對性事故防范措施。
整治一證多廠和分包轉包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各地特別是煙花爆竹主產區,采取企業主要負責人簽訂承諾書、加大群眾舉報獎勵力度、落實基層特別是鄉鎮監管責任、嚴格安全生產許可審查、強化執法檢查、加大處罰力度等多種措施,徹底整治一證多廠問題。發現一證多廠以及分包轉包的,一律依法暫扣、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
整治“三超一改”
“三超一改”是當前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的“頑疾”。為根治這一“頑疾”,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要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加強企業“三庫”(中轉庫、藥物總庫、成品總庫)建設,強化企業生產現場突擊檢查,采用視頻監控等先進技術手段進行監管,讓違法違規行為無處藏身。對違法違規者還要快處重罰,讓其付出更大的代價,從而使違法違規者真正不敢、不能、不想。
整治小禮花等高危產品
對小禮花、禮花彈等A、B級產品,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生產企業要進行全面清理、集中整治,嚴格執行“B級小禮花、B級以上小禮花組合煙花只能由禮花彈生產企業進行生產”的規定要求。
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煙花爆竹安全生產許可審查和發證機關,要認真落實責任、規范程序要求、嚴格審查把關,防止責任層層下放、層層落空。特別要嚴格審查企業安全基礎設施條件,嚴格審查整合企業是否存在假整合現象,做到“誰審查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發證誰負責”。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不得發證,已發證的要予以撤銷糾正。
強化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和停產整改企業安全監管
對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停產整改企業,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采取工庫房張貼封條、停供黑火藥、引火線藥料、向社會公告名單等多種措施,落實鄉鎮以及村委會的安全監管責任,明確監管責任人,加大巡回檢查頻次。特別是對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的企業,發證機關要及時注銷安全生產許可證,向社會公告,并通報工商部門;對整合的企業,要加強監督執法檢查,嚴防多股東各自組織生產。
嚴格復產驗收“六不準”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健全完善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復產驗收制度,實施“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進一步規范復產驗收程序,把好復產驗收關,切實做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予驗收。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堅決不得進行生產;隱患問題嚴重的,堅決停產整頓或予以關閉。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做好煙花爆竹旺季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廳管三〔2014〕92號)要求的“六不準”,即: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未延期換證的不得生產;“三庫(中轉庫、藥物總庫和成品總庫)、四防(防爆、防火、防雷、防靜電)”不達標的不得生產;產品滯銷,庫存產品已接近或達到成品總庫核定儲量的不得生產;爆竹生產未使用自動裝藥機和帶藥插引的不得生產;排查出的隱患問題未消除的不得生產;沒有應用煙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統、張貼產品流向標識的不得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