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丙文
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發布,要求加快落后小煤礦關閉退出、嚴格煤礦安全準入、深化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全面普查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大力推進煤礦“四化”建設、強化煤礦礦長責任和勞動用工管理、提升煤礦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科學化水平。
2013年12月,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市、區)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堅戰工作方案》,明確了攻堅戰的時間、目標、任務和責任。方案以“一個目標、九個規定動作、四個小組”為框架,對攻堅戰進行了全面具體的部署。
為了對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攻堅戰的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效,以及當前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有一個更加詳細的了解,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宋元明。
記者(以下簡稱“記”):宋副局長您好!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攻堅戰是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該攻堅戰9項規定動作的執行情況。
宋元明(以下簡稱“宋”):在全國范圍內,目前正在大規模地開展一場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的攻堅戰,就是從全國772個縣里面選出50個縣,進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攻堅,這些縣是煤礦安全的“重災區”。這50個縣一共有2 789處煤礦,其中包括國有重點煤礦。
我先介紹一下攻堅戰的9項規定動作的執行情況。
第一項就是對實際控制人再教育、再培訓。實際控制人是指小煤礦的礦長、大煤礦的礦長以及小煤礦兼并重組后成立的新企業集團的董事長等,現在已經延伸到對縣委書記和縣長進行培訓。2014年7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親自與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的縣委書記和縣長們進行了座談。此外,在全國分4個片區已經對小煤礦的礦長進行了培訓。
第二項是真查、真停、真盯、真改、真驗。就是對照《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煤礦要進行自查或接受政府部門檢查,看是不是符合“七條規定”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就要“真停”。但是,一些煤礦很多時候是明停暗開,白天停工、晚上開工,所以要對其進行“真盯”,要求每個縣對每一個煤礦安排一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負責監督煤礦是不是真正停產。現在這項工作在1 425處停產整頓煤礦得到了100%的落實。盯著停產的同時,還要進行“真改”,按照標準化或“七條規定”去整改。整改以后要“真驗”,662處小煤礦的驗收要由縣長簽字,市屬煤礦要由市長簽字,省屬煤礦要由省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炭管理部門的負責人簽字。
第三項是關閉淘汰小煤礦。2014年,全國至少關閉800處小煤礦,力爭關閉1 000處。小煤礦有3條出路,即:關閉(政府給補償)、整改(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進行脫胎換骨地改造)、停產(派人盯死)。
第四項是嚴格準入,重新核定生產能力。停止核準30萬t/a以下煤礦,停止核準90萬t/a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此外,還要重新核定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等災害嚴重礦井的生產能力,這項工作將于2014年底前完成。
第五項是普查治理水害。現在很多技術可以預測水害,要在“笨”辦法的基礎上找“巧”辦法。
第六項是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目前全國的大煤礦基本上都建了瓦斯監控信息平臺、安全監控信息平臺,但建好了不一定能夠用好,要在用好上做足文章。已經發生的事故顯示,很多煤礦的瓦斯監控系統和調度系統還處于“分家”的狀態。2004年鄭煤集團大平煤礦“10·20”事故之后,國家出臺相關法規要求瓦斯監控調度中心和生產調度中心要合并在一起,便于發現瓦斯超限等突出情況時進行調度指揮。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授予調度中心調度員井下撤人的權力。此前在調度員發現瓦斯超限甚至大面積瓦斯超限時,通常要先打電話詢問井下作業崗位、生產調度中心等部門了解情況,而在詢問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教訓接二連三,比如,2004年鄭煤集團大平煤礦“10·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和2009年黑龍江省鶴崗市新興煤礦“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都是在詢問期間發生的瓦斯爆炸。2014年湖南省湘煤集團金竹山礦業公司土朱煤礦“3·17”瓦斯爆炸事故也是在發現瓦斯超限18min之后沒有及時撤人而導致4人因瓦斯爆炸死亡。用好瓦斯監控信息平臺首先是要讓瓦斯探頭裝在井下正確的位置,讓這個信息平臺變成礦長的“眼睛”。通過這一信息平臺的應用,倒逼瓦斯治理。
第七項是機械化升級改造。煤礦的生產能力要和掘進能力與瓦斯抽采能力相配套。有開采條件的要加以改造,沒開采條件的要堅決退出。此外,還要對機械化升級改造加強技術管理。
第八項是嚴格勞動用工管理。從業人員(礦工)要持證上崗,生產礦井要配齊“五職礦長”,即:礦長和分管安全、生產、機電、技術的副礦長。
第九項是嚴厲打擊非法和超層越界行為。非法開采行為在新礦井比較突出,超層越界行為在小煤礦表現得特別突出。靠安全監管部門去查超層越界現象確實很難,大型煤礦的礦長要積極向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國土資源部門舉報小煤礦的超層越界等非法行為,也可以直接向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舉報,以便將其納入“六打六治”行動中去。
記: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攻堅戰已經開展了約一年時間,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當前煤礦安全的總體形勢如何?
宋:攻堅戰的核心目標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與對照期相比較(2008至2012年1-8月份),死亡人數下降 63.9%。與2013年同期相比較: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6.4%、40%,較大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0%、20.3%。已經連續18個月沒有發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這是歷史上時間保持最長的記錄。但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央企和省屬煤礦企業共發生事故17起,死亡53人(其中央企煤礦事故1起,死亡1人),占比分別為27%、36%。較大以上事故4起,死亡39人,分別占較大以上事故總量的50%、83%。
2014年,國有煤礦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4起,共死亡39人。具體情況為:“3·17”婁底冷水江市湘煤集團金竹山礦業公司土朱煤礦瓦斯突出及爆炸事故,死亡4人;“5·25”六盤水市水城縣貴州玉舍煤業有限公司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死亡8人;“6·3”重慶萬盛經開區南桐礦業公司硯石臺煤礦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死亡22人;“7·23”郴州市嘉禾縣湘煤集團嘉禾礦業公司浦溪井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死亡5人。
記:何為“三期疊加”?它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安全監管在“三期疊加”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宋: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2013年下半年經濟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期疊加”的概念,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同時出現,即為“三期疊加”。目前,中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期。
“三期疊加”中的安全生產面臨著兩個機遇,即:總體上,換擋后的增速適度有利于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最怕高速增長引發的煤炭供不應求,供應緊張程度和事故高發成正相關關系;結構調整有利于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比如淘汰落后、升級改造、先進能力釋放等。對高耗能產業的調整壓縮,會降低對煤炭的需求。
“三期疊加”為安全生產帶來了六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一降下來,立即顯現出煤炭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導致虧損面擴大,虧損時間長了,必然影響安全投入。
二是老國企困難加大,隊伍不穩,領導干部抓安全精力分散。
三是部分礦井停產減產,部分礦井嚴重超能力生產,大事故風險加大。
四是被關閉范圍內的小煤礦實施“最后的瘋狂采掘”導致事故風險更大,如2014年黑龍江省雞西市安之順煤礦“8·14”透水事故、2014年安徽省淮南市東方煤礦“8·19”瓦斯爆炸事故都屬于這種情況。
五是小煤礦在兼并重組、升級改造中有諸多不適應,這些不適應對安全生產來說也是一種挑戰。比如技術不適應,綜采、瓦斯抽采技術應用還不夠熟練;心理不適應,對關閉的小煤礦舍不得,習慣巷道式的采煤方式;管理不適應,新整合主體責任人素質不高,新組建的企業還沒有形成安全文化等。
六是政府安全監管在行政審批改革中也要適應,一些許可發證取消,并不表示監管職責減輕,相反要適應新形勢,改革創新監管方式,更好地發揮政府安全監管作用。
那么,安全監管在“三期疊加”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呢?要把安全監管變成宏觀調控的手段,在控制總量、嚴格準入、治超、煤炭脫困等方面發揮作用;要把安全監管變成結構調整的手段,在關閉小礦、機械化升級、專業人員配備等方面下功夫;要種好重點突破的“試驗田”,打好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攻堅戰,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用“1+4”工作法在50個縣搞重點突破,以此帶動煤礦安全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