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根平 羅正德 江福生 鄭偉
介入治療對婦產科出血性疾病價值分析
晏根平 羅正德 江福生 鄭偉
目的探討介入治療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治療價值。方法對80例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n=40)。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守治療,實驗組采用介入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30例完全止血,6例部分恢復,止血成功率為90%,顯著高于對照組(止血成功率為75%)(P<0.05);實驗組治療后35例滿意,3例較滿意,滿意率為95%,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80%)(P<0.05)。結論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療效果理想,能提高臨床治愈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推廣使用。
介入治療;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治療效果;治療價值
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機制復雜,誘因也較多,患者發病時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急性出血等。對于這種疾病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1]。目前,對于婦產科出血性疾病醫學界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常規方法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這種方法難以控制患者出血,藥物依從性也較差。因此,臨床上探討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2]。為探討介入治療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治療價值,本研究對80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診治的80例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治療時間順序均分為2組(n=40)。實驗組有40例,患者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4.3±1.2)歲,患者出血量500~1500 mL,平均出血量(1018.3±42.4)mL;對照組有 40例,患者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36.7±0.8)歲,患者出血量550~1500 mL,平均出血量(1032.3±41.6)mL。2 組對其治療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權,患者出血量、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藥物保守治療,根據患者癥狀、病情等口服1~2粒宮血寧膠囊(云南白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 20020087),患者每天2次,連續使用5 d;患者每次肌肉注射5~10 U/次的宮縮素(深圳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59994),每天1次,連續使用5 d,根據患者情況適當的增減藥物劑量。實驗組進行子宮動脈栓塞介入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情況先進行抗休克等基礎治療,然后根據Seldinger’s技術對患者右股進行穿刺,并放入5 F導管,穿刺過程中對患者使用雙側髂內動脈造影和子宮動脈造影等動態監測患者病情,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性插管栓塞治療,醫師在透視等輔助作用下注入明膠海綿顆粒,如果患者血流速度變慢并且影像檢查均正常說明治療成功,治療后對患者給予補液并采用抗生素等常規治療[3]。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30例完全止血,6例部分恢復,止血成功率為90%,顯著高于對照組(止血成功率為75%)(P<0.05);實驗組治療后35例滿意,3例較滿意,滿意率為95%,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 80%)(P<0.05)。見表 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療效對比(n)
婦產科出血性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發病時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停經、反應、流血量、腹痛等,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目前,醫學界對于這種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規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治療效果不理想,藥物依從性也比較差[4]。因此,臨床上探討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近年來,介入治療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止血成功率為90%,顯著高于對照組(止血成功率為75%)(P<0.05);實驗組治療后滿意率為
95%,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80%)(P<0.05),該結果與相關研究[5]結果類似。介入治療與常規方法相比優勢較多,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縮小肌瘤體積、糾正患者出血量,其優勢如下:(1)微創性。患者治療過程中只需要對患者皮膚置管穿刺進行診治,患者治療過程中能夠避免對患者其他周圍組織的損傷[6]。(2)療效顯著。介入治療時效果理想,這種方法對于出血性病變等優勢明顯;而低于晚期癌、腫瘤等患者中介入治療也具有明顯的優勢,治療過程中能夠保證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這種治療方法。(3)痛苦小。介入治療減少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能夠保證醫師在直視下放置引流管等器械[7]。
但是,這種治療方法目前并沒有在婦產科疾病中廣泛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與這種手術治療過程中的禁忌癥、治療方式等關系密切,并且與患者止血過程中栓塞劑的選擇等因素關系密切[8]。另外,栓塞技術的改進、組織損傷控制再加上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后可能產生的病理組織的變化、血液的變化,也使得介入治療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并沒有大力推廣,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綜上所述,婦產科出血性疾病發病率較高,臨床上采用介入治療手術時間短、療效顯著、創傷小、能夠保留子宮,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治療效果理想,能提高臨床治愈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推廣使用。
[1] 張曉磷,魯玲,譚一清,等.急診介入治療婦產科繼發性出血的臨床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5):723-725.
[2] 付忠連.介入治療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臨床應用中的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11):2135-2136,2139.
[3] 伍靚,李少瓊,譚靜.介入治療在婦產科臨床的應用21例[J].醫學信息,2011,24(2):1053.
[4] 司少臣.急診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大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1,25(2):284-285.
[5] 劉秋環,胡永剛.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2845-2847.
[6] 梅海炳,汪期明,何忠威,等.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子宮腺肌病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09,21(5):445-446.
[7] 寧豐,黃玉葵.輸卵管妊娠腹腔鏡保守治療與藥物治療后妊娠相關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2012,2(34):91-93.
[8] 陰敏.腹腔鏡治療宮外孕321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3):17-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44
江西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晏根平 羅正德 江福生 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