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波+鄧婉


著一襲白衣,手持三尺寶劍,都江堰市翠月湖鎮五桂社區付家大院的古稀老人宋域安一連舞出幾個飄逸的劍花,引得圍觀鄉親們連連喝彩。
此時星級農家樂“羅雞肉”老板梁顯富則忙著接聽訂餐電話:“星期六50桌婚宴?沒問題,我馬上安排,你們到時放心來就是!”
盆景世家的傳人楊慶也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拾掇院落中的珍稀盆景,一邊念叨著“如今鄉下社會治安好多了,我們家的貴重苗木也不用擔心被偷了!”
這是國慶節前夕,記者一行來到都江堰市的柳街鎮、翠月湖鎮、安龍鎮等地采訪時,看到散居院落治理后,當地農民的快樂生活剪影。
散居院落整治:柳街破題
“集中居住區農民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但一部分散居院落的農民生活條件反而下降了,衛生沒人打掃、便道少于維修,小偷小摸的治安案件也偶有發生?!倍冀叩脑S多群眾對此很有意見,“集中區健身設施、活動中心一應俱全,散居院落一無所有,這太不公平了吧?!薄敖ㄔO新農村喊得震天響,難道只是讓集中區的農民住得舒服,散居人家就該是被遺忘的角落?”
統籌城鄉的目的在于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而推進新農村建設卻產生了集中小區與散居院落反差很大的“農村新二元結構”,怎么辦?從2013年秋開始,地處都江堰市南端的柳街鎮從搞好散居院落環境衛生破題,發起了一場“衛生大掃除”的環境治理行動。
起初部分群眾有怨氣還發牢騷:集中點衛生有專人打掃,散居戶憑什么自己干?為了引導群眾主動融入,柳街鎮先后召開鎮、村、組、院落四級宣傳動員會議477次,利用晚飯后時間到院落開“三無壩壩會”(沒有固定會議程序、沒有正規場所、沒有照本宣科發言),通過與群眾拉家常、話鄉情,使大伙兒認識到搞好環境衛生的種種好處。
柳街鎮金龍村二、三組黃家大院的群眾整整干了1個星期,在房前屋后的林盤里清理出100多車垃圾,大伙兒汗顏了,“我們居然生活在垃圾堆中,糊里糊涂遭了好多年罪呀!”隨后,鎮上配套資金,把院落的入戶道路統一硬化,配置了健身器材,黃家大院煥然一新。
為民辦實事經驗全域推廣
“盡管統籌城鄉推進力度大,集中安置點建設很快,但全市仍有近40%的農民居住散居院落,一些不發達的鄉鎮甚至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如果這一部分農民沒有享受到高質量生活,難免會形成新二元結構?!倍冀呤形?、市政府敏銳意識到“柳街經驗”的價值,為提高群眾居住和生活質量,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將全面開展散居院落整治作為為民辦事的8項實事之一,按50—100戶整合院落1032個,成立院落自治組織913個,使這一接地氣的模式迅速在全市所有鄉鎮推廣,并被賦予了新的內容。
“過去,我們五桂社區的散居院落垃圾到處亂扔、蒼蠅蚊子亂飛,雨天小路泥濘不堪,多虧學習了柳街鎮的經驗,我們才舊貌變新顏。”翠月湖鎮五桂社區支書楊德春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自己的衛生自己干,自己的家園自己管。”翠月湖鎮按照農家分布狀況,在全鎮劃分了33個散居大院,覆蓋1197戶農家。五桂社區付家大院的36戶人選出付學良為院長,他平日除了督促協調搞好衛生外,還要協調處理本院居民糾紛、牽頭巡邏護院,職責和城里社區的居民小組長差不多。
付家大院還聘用了兩名本院落困難群眾當衛生保潔員,并把居住區劃成若干個衛生清掃“板塊”,每戶就近負責一塊,確保衛生落到實處。
干凈一時容易,長久保持咋辦?“農民每人一年只出20元衛生費,不可能聘請拿工資的清潔員,最實用的辦法就是開展住戶衛生評比?!薄稗r村人最好面子,以‘面子來激發大家的榮譽感爭當最美院落,就能釋放出強大的動力?!倍冀哙l鎮工作人員普遍有這樣的體會。
“張大爺,你家后院又該清除雜草了?!薄案独先?,你竹林頭又有垃圾袋了,我今天幫你揀了,你二天揀仔細點喲!”宋域安大爺不僅把自家打掃干凈,還督促左鄰右舍保持衛生。
許多鄉鎮在推廣“柳街經驗”過程中,還將整治院落與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一度失修的進組入戶道路變成了三四米寬的硬化水泥路,城里自駕游的客人可以輕松開進農家小院,大大小小的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付學良搞了個“付涼粉”,平時就周末忙兩天,一個月也有上萬元的營業額呢。
“盆景之鄉”安龍鎮因地制宜,引導村民自愿聯合打造了園藝景觀特色小院,建起了兩條景觀路,吸引了大量的客戶和游人。茂盛園的川派盆景傳人楊本厚大爺笑逐顏開,“周末好多城里人開小車到家里來欣賞盆景,說不定哪天就撞上一個大買主呢!”
美麗大院給農民帶來什么
如今,散居院落整治工作已經在都江堰全市推廣,一個個美麗大院會給祖祖輩輩生活于此的農民帶來什么變化呢?
過去村民圖方便,就在自己的房前屋后隨意倒垃圾。如今,衛生習慣好了,村民們對美麗家園倍加愛惜,紛紛將垃圾收集后,倒入專門的垃圾箱里面。
隨著大量農民遷入集中點,散居院落住家顯得更分散,鄰里之間連走動都沒有,大家都生疏了?!按笤赫魏?,一個個佩戴紅袖標的共產黨員、村組干部三天兩頭進大院跟大家聊天,干群關系拉近了,大家的感情越來越深了!”鄉村更和諧了,付家大院村民任秀芬喜滋滋的。
石羊鎮何家大院村民黃小燕以前很羨慕集中點的鄉親健身跳舞有場地,自己要跳舞得走很遠的路。今年春天整治后,何家大院添置了健身器材,修起了小廣場,“我們現在晚飯散步后都要跳會廣場舞,不用大老遠上集中區了!”
而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更高興的是產業帶動起來了,他們有了更多就近務工的機會。“散居院落整治后環境變好了,治安狀況明顯改善了,老板也愿意來投資了,今年村上引進了羅雞肉餐館和發展觀光農業的上游農莊。”翠月湖鎮民興社區主任鄭兵高興地說,“羅雞肉平時聘用員工40多人,周末、節假日還要招20來個村民端菜送茶才忙得過來。村里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可以打短工,一天能掙五六十塊現錢呢!”
后記:在9月17日至18日召開的“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上,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要建設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俗特點、鄉村情趣的新農村,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都江堰市發揮散居群眾主體作用,開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做法,既切實改善了散居群眾的居住環境,提高了農村文明水平,又尊重群眾意愿,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與全省深化農村改革的方向高度契合。(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