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密
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近些年的通報,在金屬非金屬礦山事故統計中,地下礦山發生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占事故總數和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而在地下礦山發生的較大事故中,因火災和炮煙等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分別占地下礦山較大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的30%和40%以上,兩項數據均居于地下礦山各類事故之首。
地下礦山事故,特別是地下礦山中毒窒息事故制約了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有效防范地下礦山中毒窒息事故,減少地下礦山事故總量,已成為當前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毒窒息事故原因
地下礦山中毒窒息事故有3個顯著特點,一是事故起數所占的比重較高,二是事故多為群死群傷事故,三是中毒窒息是造成群死群傷的重要因素。分析近年來地下礦山的中毒窒息事故,可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5個主要原因。
礦井通風系統不完善,通風安全管理混亂。對以往的事故調查分析表明,發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地下礦山企業,大多存在通風系統不完善的問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一些地區的地下礦山沒有建立完善的機械通風系統,日常生產依然采用自然通風和井下局部通風;或者即使建立機械通風系統,也基本不使用,機械通風系統形同虛設。
井下違規動火作業,安全防護措施不落實。這是引發井下火災的直接原因。2004年,河北省邢臺市李生文鐵礦“11·20”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的原因,就是在盲豎井違規實施電焊作業,焊渣引燃護幫的荊笆和木支護,造成70人中毒窒息死亡。2013年,吉林省吉林老金廠金礦股份有限公司“1·14”重大火災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井下違規實施電焊作業,造成10人中毒窒息死亡。這兩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違反《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在井下動火作業前沒有制定防火措施。
井下老舊設備是引發火災的一個直接因素,而電纜、皮帶、風筒等設備使用非阻燃材料,則是造成火災蔓延和人員傷亡擴大的重要因素。2010年,山東省招遠市嶺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8· 6”重大火災事故中,盲豎井低壓電纜在使用中發熱老化,引發電纜自身起火燃燒,并引燃附近非阻燃的玻璃鋼隔板,造成火勢蔓延,16人中毒窒息死亡。
放炮作業后,未按規定檢測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作業人員擅自進入采掘工作面。據統計,在地下礦山中毒窒息事故中,有40%為炮煙中毒事故,這些事故都是放炮作業后通風不良,未按規定檢測工作面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作業人員擅自進入采掘工作面引起的。炮煙中毒事故的案例,在一些小型地下礦山反復、頻繁發生。
事故發生后,救援人員未攜帶個人防護用具,盲目施救引發傷亡擴大。僅2011和2012兩年中,地下礦山發生的23起較大中毒窒息事故,其中有8起因盲目施救造成傷亡擴大。近年來,類似事故還有增加的趨勢。
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針對地下礦山中毒窒息事故多發的薄弱環節,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地下礦山機械通風系統,這是控制中毒窒息事故發生的基礎性硬件條件。機械通風系統要安裝主要通風機,并設置風門、風橋等通風構筑物,形成完備的通風網絡;系統要能實現反風,每年要至少進行一次反風試驗,并保留試驗記錄;獨頭采掘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要安裝局部通風機。
加大地下礦山安全投入的力度,是防范火災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炮煙中毒事故的有效措施。地下礦山企業要配置足夠的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人員進入采掘工作面時必須隨身攜帶;要為入井人員配備額定防護時間不少于30 min的自救器,所有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要淘汰老舊設備、非阻燃材料和主要井巷木支護。
加強對地下礦山企業的通風安全管理,強化應急措施,是預防中毒窒息造成人員傷亡、防止事故擴大的有效措施。地下礦山企業要明確通風安全管理職責,建立通風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通風安全管理人員,并定期進行培訓;要根據井下生產變化,及時調整完善礦井通風系統,并繪制全礦通風系統圖;要及時封閉井下廢棄巷道,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防止人員誤入;要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為減少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企業要成立由主要負責人、專業技術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組成的事故防范領導機構,制定專項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落實資金、人員和措施,筑牢組織保障防線,構建安全防范體系。
同時,企業要筑牢隱患排查治理防線,做好風險預控工作。組織技術人員或聘請專家,對礦井通風系統和通風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全面評估;對井下安全狀況進行一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對照中毒窒息事故防范整治內容,逐條進行專項排查;強化隱患閉環整改管理,理順隱患整改、驗收、銷號、監督的過程管理,形成環形閉合管理機制。
根據中毒窒息事故發生的特點,企業要制定停電、反風、中毒窒息、火災事故等情況下的應急救援預案,明確避災逃生方案,并加強應急演練;按要求配備足夠數量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的能力。
為增強安全保障能力,企業要堅決淘汰局部通風機非阻燃風筒、主要井巷木支護、非阻燃電纜和帶式輸送機等非阻燃材料;注重安全科技進步,保障安全生產投入,配備完善的檢測檢驗裝備和個人防護用具,提高對中毒窒息事故的防范能力。
提升監管執法能力
要確保中毒窒息事故的防范整治工作收到實效,各級安全監管部門還必須強化監管、嚴格執法,把緊安全準入關,嚴格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安全設施“三同時”是從源頭上防范和控制礦山生產安全隱患和事故的發生,實現礦山安全生產的保障線。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通過推動地下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與地下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相結合,嚴把準入門檻關,防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企業投入生產,提高地下礦山安全生產水平。
檢查是預防和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是落實制度約束的有效形式。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在全面督查檢查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檢查方式,采取明察暗訪、突擊夜查、回頭檢查、交叉檢查等多種方式進行安全檢查,督促礦山企業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對重大隱患,要掛牌督辦、一盯到底;要把安全檢查與嚴格執法相結合,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必須現場依法提出處理意見,對存在重大隱患的,要依法停產整頓,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
此外,還要把緊宣傳教育關,營造強大的輿論聲勢。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通過強化輿論宣傳,讓轄區內每一家地下礦山企業都充分了解中毒窒息事故防范整治工作的內容和重點,充分認識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地下礦山企業開展中毒窒息事故防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各類活動載體,選樹正面典型,查處并剖析反面典型,適時召開現場會,交流工作經驗,褒揚積極整改、效果顯著的正面典型,鞭策問題嚴重、進展緩慢的落后企業,推動中毒窒息事故防范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