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浙江杭州 310000
護患關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護患雙方彼此尊重并接受民族文化中的差異,并通過相互學習和促進建立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增強,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科的服務對象是未成年兒童,大多數不能自述病情或表達不準確,小兒身體尚未發育成熟,護理操作的難度大且耐受力差,在普遍現代獨生子女家庭模式下,家長情緒易焦慮激動,使得兒科護士護患關系的緊張性日益凸顯。而護生身份特殊,因此,護生的護患關系更具敏感性。如何正確處理好護生與患兒及家長的關系,順利實施護理工作,幫助護生實現角色轉變,轉變為技術強、理論強的新時代合格護理人才,該問題值得醫院護理管理者以及臨床帶教老師深思。
①社會環境因素: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推動了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由以往的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關系模式。由于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在不斷地加強,他們對醫療及護理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就診過程中病人具有選擇醫療服務的權利,特別是兒科患者年齡小、技術操作難度大,家屬希望獲得的護理服務是最好的,維護病人在診治過程中應有的各項權利常由于拒絕實習護士為其提供護理服務而導致矛盾沖突。
②心理原因:患兒一般為獨生子女,配合和表達能力差,懼怕陌生的環境及護理穿刺等;家長普遍年輕化,抗壓能力較差,小兒生病住院,家長易產生緊張、敏感、焦慮,焦慮不安、無助等不良情緒;在“4-2-1”家庭模式下,常見孩子生病,全家出動陪護,圍著患兒團團轉,氣氛十分緊張,情緒極容易沖動[2]。
③其他方面:由于家長個人文化程度及個人素質差異,對護生的尊重程度亦不同、因經濟負擔等原因造成不滿,將情緒發泄在醫務人員身上、及個別媒體的不正確引導引起的關系緊張。
(1)溝通能力弱,欠缺溝通技巧。如①語言表述能力差:太過簡單、生硬會造成家長情緒焦慮或誤解;②溝通方式和技巧缺乏:忽視患兒的自我表述,隨意打斷家長的敘述,或對家長的焦慮情緒表現出不耐煩和冷漠,易使家長產生不愉快;③在繁忙的工作情況下,溝通信息發出量大、速度快,急于求成,易忽略了患兒及家長的感受。④不恰當的使用專業術語:患兒家屬的文化程度、專業知識有一定差異性,經常會導致專業術語使用過多的而產生概念上的誤會及不被理解。
(2)對兒科實習存在一定膽怯及畏懼心理。護生剛從校園接觸臨床,對陌生環境需要適應過程,對于兒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缺乏心理準備,再加上家長的不信任,使得護生易對自身產生不自信。
(3)對于突發事件缺乏應急能力。護生臨床經驗少,面對工作中的突發情況缺乏應對能力,即使遇到小事也手忙腳亂,更易使家長產生不信任感。
(4)理論與臨床操作脫節,知識掌握不全面。護生的文化程度存在差異性,因而在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方面也有強有弱。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向家長及患兒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導及宣教。
(5)缺乏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指導。護生隊伍年輕化,多是個性分明的90后,心理素質及抗挫能力弱,與家長意見相左時,難以設身處地替病人著想,易產生矛盾沖突。
每一位護士第一天進科室,均由護士長或總帶教老師對其進行入科教育,由帶教老師講述病區的管理工作和制度、病房環境、常用物品及急救物品的擺放位置向實習護士,該科室具有高危護理風險及應對方式等,讓護生做到心里有底。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溝通能力是關鍵,也是落實告知義務的基礎和必須的條件[3]。
①語言運用合理,語音語調掌握好。與患兒家屬溝通時保持語言清晰、易懂,盡量少用專業術語或方言,語調保持平緩、柔和,語速應流暢不要太快;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時,可使用歡快上升的語調,具有童心,尋找共同話題,消除患兒的戒備心理。
②合理利用肢體語言。語言交流過程中,搭配相應的動作、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如對嬰幼兒即可采取一些非言語溝通技巧,如撫摸或抱一抱,使其產生親切感。
③積極傾聽,引導患兒及家長談話。這一過程中,護士要對患者表現出充分的關心,不要隨意打斷家長的談話,適當給予肯定與鼓勵,創造融洽的交談氛圍。
④適當的對患兒的稱贊也不失為一種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如視情況贊美他們的孩子"好聰明"、"真懂事"、"性格開朗","具有愛心"等。一定要做出切合實際的贊美,才能獲得家屬的認可,他們才會放心地讓自己的孩子更加配合治療,推進護患關系的進一步融洽[4]。
鼓勵護生多進病房,與家長及患兒交談溝通,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家長給予護生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對于護生取得的進步要適時肯定,不足要及時指出,但不可在患兒及家長面前責罵護生,應給予護生充分的尊重。
根據病區情況,講解常見病種及護理要點,結合實際案例,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勵實習護士去鞏固以往所學的知識,鞭策其進一步學習新知識。如在接下來的護理操作中,對于患兒家長提出的疑問給出正確合理的回答,如此既可以提高家長對其的信任感,又能夠讓他們覺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及學習積極性[5]。
對于科室常見突發事件,如輸液器意外拔出,輸液外滲,小兒高熱驚厥等,需詳細講解其臨床表現及處理流程,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使護生學會對科室常見突發事件的基本處理,并盡可能參與其中,增加其臨床應對經驗。
由于兒科的特殊性,更應對患兒具有熱心、愛心、耐心、細心及高度的責任心,滿足患兒及家屬對臨床護理的合理需求。通過兒科的實習,能使護生體會到更為純粹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患兒真誠的微笑能在護生心里種下希望的種子,這是他們未來成為優秀的護理人員的堅實的思想基礎。
帶教質量的高低對護理隊伍的素質及實習護士未來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帶教老師要求由工作經驗相對豐富的護師來擔當,工作中必須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各項操作嚴格操作,尊重學生,實行一對一且個性化的帶教方式,對護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正如家長們對患兒的呵護一般,作為帶教老師,也應給護生盡力創造適合他們成長的土壤。
作為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實習是護士由理論學習向實踐邁出的第一步,是培養護理學生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重要階段,更是樹立未來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培養工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實習效果對學生今后的臨床工作能力有著直接影響[6]。正確處理好護生與患兒及家長的關系,不僅對圓滿完成實習任務有著重要的作用,更能為今后儲備兒科護理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1]木瓊.針對實習生心理變化以人為本帶教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2):394.
[2]趙飛騰.兒科護患關系緊張原因及對策[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243.
[3]何蓉.臨床實習護士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按摩與康復醫學(第一期下),2012(3):224.
[4]鄒春杰,林曉楓,張井蘭.兒科護患關系與溝通技巧[J].醫學信息,2014,27(4):342.
[5]孫春苗.如何做好實習護士的帶教工作.醫學教育,2013(21):50.
[6]謝少珍.兒科臨床實習護生帶教狀況及指導方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