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范
山東省廣饒縣丁莊中心衛生院,山東東營 257345
近些年來,我國糖尿病病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于糖尿病患者,由于不了解相關疾病知識,不熟悉預防方法與治療措施,血糖控制效果較差,引起嚴重并發癥。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目前,糖尿病是社會公共熱點研究課題之一。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在糖尿病護理中社區糖尿病管理屬于重要內容,可有效預防、控制糖尿病進展,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合理控制糖尿病并發癥[1]。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糖尿病護理經驗,主要分析社區糖尿病管理的方法。
首先,長期性。對于糖尿病患者,因其終身性、慢性特點,加上病情加重、反復,經常住院治療。患者渴望能夠正常工作與生活。因此,科學指導糖尿病患者,可使生活質量提升。因此,社區糖尿病管理是一項長期堅持的護理內容。
其次,艱巨性。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控制飲食,經常監測血糖與注射胰島素,加上并發癥出現,病情日益加重,及醫療費用,對患者治療信心造成嚴重影響,患者需要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所有這一切,均需依靠護理人員幫助。因此,社區糖尿病管理艱巨性較大。
最后,廣泛性。目前,農村糖尿病病發人數日益增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缺少運動量,飲食結構發生變化,遺傳因素關系十分密切。因此,社區糖尿病管理可協助患者轉變不良生活習慣,提高鍛煉強度,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危害性,是一項非常有意義,且十分重要的工作[2]。
首先,心理護理。對于糖尿病患者,需接受終生治療。當患者確診為糖尿病時,即會產生一種應激源,極易發生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加上心理負擔逐漸加重,不利于患者病情進展。若心理負擔過重,會降低患者機體免疫力,引起內分泌失調。同時,若患者情緒不良,會嚴重影響治療積極性,使患者依從性降低。
其次,健康教育。針對糖尿病患者,需掌握其基本資料,例如患者職業、文化程度、年齡等,入院之前,是否有運動、飲食、吸煙、飲酒,需監測患者心理狀態與血糖水平。按照不同患者需求,需針對性制定教育計劃。建立責任護士制度,具體負責健康教育。可編制小冊子、口頭教育、實際操作等方法,為患者實施全程教育。向患者仔細講解糖尿病病因、轉歸、診斷、監測與治療方法,讓患者了解自身病情,認識到治療重要性。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并發癥知識,使患者了解并發癥危害,提升患者治療積極性,加強機體保健、疾病預防,使患者及家屬能夠主動配合治療、護理,科學自我監測,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第三,飲食治療。對于糖尿病治療,需合理控制飲食,在任何階段,飲食控制十分重要。患有糖尿病后,需實施終身飲食控制,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家屬仔細講解飲食治療重要性。
第四,用藥指導。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藥物治療十分關鍵,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確保患者血糖水平處于穩定狀態。因此,指導患者用藥,合理使用降糖藥物,熟悉降糖藥物的藥理作用、適應癥及不良反應,進而提升用藥療效。其一,口服降糖藥物。針對糖尿病患者,以“口服”方式服用降糖藥物,然而醫生開具醫囑時,并非為單一用藥,往往為兩種及以上用藥,加上降糖藥物種類較多,藥物作用機理也存在差異,服藥注意事項也不同,患者區別難度較大。而糖尿病患者,極易出現各類并發癥,特別是老年患者,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加強用藥指導,對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因此,護理人員需合理指導患者,使患者了解用藥時間與用藥劑量,掌握藥物機理與用藥時間。同時,需提升患者主動參與意識,防止患者誤服藥物,確保用藥安全性,提升用藥療效;其二,使用胰島素。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需注射胰島素,需使患者了解胰島素注射重要性,掌握胰島素種類與類型、抗體差異與個體差異、注射劑量與注射部位,熟悉胰島素堅持時間與作用強度。使患者掌握正確注射方式,使患者掌握儲存、使用、劑量等注意事項[3]。
第五,運動指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運動療法,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水平,合理調節代謝水平,科學控制血糖水平,提升脂肪分解速度,控制肥胖與血脂,使心肺功能得以改善,降低血壓水平,促進凝血功能恢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與睡眠質量。尤其是胰島素治療患者,在餐后活動之后,能夠提升胰島素吸收率。但實施運動指導時,需注意某些事項,在運動之前,給予必要醫學檢查。在運動中,攜帶糖尿病卡,注明發生意外時,他人怎樣進行處理,將降糖藥、胰島素藥物,放在易發現位置。
第六,合理監測尿糖與血糖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尿糖、血糖變化頻繁,患者需掌握自我監測方法,合理調整治療方案,轉變運動、用藥與飲食方案。讓患者掌握監測尿糖、血糖方法,合理把握監測時間,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第七,并發癥預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需使患者、家屬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向患者講解飲食方案與運動方案,了解脫水、嘔吐、呼吸加快、食欲差等并發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眼壓與眼底進行定期檢查,避免損害視力。
按照患者病程長短,病情輕重程度,則管理內容側重點不同。針對初發者,因病情較輕,且病史較短,尚未發生并發癥,在社區管理中,普及相關知識外,使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危害性。針對病史較長者,因病情比較嚴重,已發生并發癥,在健康教育時,使患者了解并發癥引發原因,如何配合指教,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痛苦,如何預防其它并發癥。
按照患者經濟、文化差異,則教育導向也不同。雖然患者屬于同一種疾病,然而因文化水平、經濟條件不同,在治療方案制定、治療反應也存在差異。對于經濟狀況較好、文化層次較高者,在治療中,患者會經常提出疑問,除加強知識宣教外,還需向患者推薦自我保健書籍,觀看教育視頻,使患者掌握怎樣使用血糖儀,定期對血糖進行監測。對于經濟狀況較差與文化水平較低患者,在健康指導時,需選擇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向患者說明藥物使用事項、藥物特點[4]。
除一般性社區管理之外,指導患者走出治療誤區。防止胡亂控制飲食,并非吃得愈少愈好,不能吃牛奶、水果等食品。仔細向患者講述飲食控制要點,既要滿足治療、總熱量控制要求,又需達到機體營養標準。如果進食太少,無法保證機體熱量,會使代謝紊亂加重。如果進食碳水化合物,會使病情加重,極易引發尿酮癥,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針對糖尿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中,不論是年輕患者、老年患者,均不能正確認識胰島素,許多患者主觀認為注射胰島素會成癮,導致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拒絕胰島素。對于該類情況,需向患者仔細、耐心講解胰島素優點、好處。以實例為依據,向患者講述不接受胰島素,會出現嚴重并發癥,使患者了解胰島素重要性。
按照患者心理特點,需注重溝通技巧。對于初期患者,由于糖尿病知識了解較少,若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病情、并發癥之后,極易出現恐懼心理。社區護理人員需采取親切交談方式,掌握患者基本信息,例如發病經過、經濟狀況、家庭狀況、性格特點與工作情況,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情況,開展針對性管理。對于中期患者,對糖尿病有基本認識,極易出現悲觀心理,除同情患者外,可選擇反復勸導方式,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并發癥才是關鍵控制因素,指導患者正視糖尿病,主動配合治療,防止出現并發癥。
針對中期患者,由于患病病程較長,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較為豐富,不太重視社區糖尿病管理。因此,可尋找提問糾正方式,使消除患者自傲心理。在傾聽患者主訴過程中,充分肯定患者的正確觀點,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以豐富臨床經驗、疾病知識,提高患者信任感。在健康教育中,需注重多樣化教育,可選擇電化教育、形象教育、文字教育、語言教育等方式,做到科學、合理的社區糖尿病管理,一切為患者服務[5]。
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社區糖尿病管理作用十分重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科學管理,注重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通過科學、合理的社區管理方式,提升患者糖尿病知識知曉率,使患者掌握合理治療手段、疾病預防手段,提升戰勝疾病信心。利用社區糖尿病管理方式,加強飲食治療,合理掌握運動量,注意服藥事項,掌握注射胰島素正確方法,有效延緩、預防并發癥,使患者有一個系統性、全面性認識。社區護理人員在社區糖尿病管理過程中,需科學掌握社區糖尿病管理內容,合理運用社區糖尿病管理方法,做到科學、合理的社區糖尿病管理,不斷提升糖尿病治療效果,明顯改善生活質量。
[1]符鴻俊,林琴,應曉劍,等.社區糖尿病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5):24-26.
[2]張云.淺談如何開展社區糖尿病管理[J].醫學信息,2013(23):476.
[3]鄭宏強.社區糖尿病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5):76-77.
[4]黃紅初.社區醫生糖尿病KAP在社區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137-138.
[5]賈秀紅.健康教育在社區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4(z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