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河
淄博市衛生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山東淄博 255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日益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聯系的越來越密切。因此,公共社會危機事件危害的群體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成為一個危害國際的全局性危機事件。例如,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的鼠疫,危害的范圍就不斷在擴大,到新世紀的SARS、禽流感等公共危機事件的涉及范圍越來越廣,由此可見,社會公共危機事件對我們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不僅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問題,對整個社會的和諧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國要不斷完善社會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為公民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公共衛生事件常在我們身邊發生,而發生的特點是突然的沒有預防性的事件,例如重大食品中毒事件、疫情傳染事件等,發生的原因都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危害的范圍很廣,都是可能嚴重的對公眾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事件,可見公共危機事件對我們的威脅性很強,因此,我們要對公共危機事件突發的狀況做好充分的了解和預防。
由于人們目前所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廣泛,造成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的突發狀況可能性也越來越大,由于環境、事件等多種因素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能夠很好的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樣的威脅到我們健康的事件,同樣不能及時的對它發生的原因做出很好的分析。可見,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的突發狀況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從社會的進程腳步來看,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和種類都是我們不能夠預料到的,記得發生在新世紀的SARS病毒和禽流感等危機事件,危害到的群體范圍就比較廣,危機事件的發生時間是不固定的,由此可見,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和種類是多種多樣的,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社會危機事件發生和擴散的原因基本上是通過人與之間的接觸和日常飲食工作之間傳播的,它發生的事件種類例如疫情傳染、事物中毒、水污染和職業危害事故等原因,可見它發生的群體不是針對確定的群體和確定的人,危機事件都是事先無法通過常規手段覺察到的,可見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容易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為了預防和減少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危害,我們應該覺察到社會危機的復雜性,在處理危機問題上,冷靜不要驚慌失措,及時做好處理和應對危機的管理行為。
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特性種類有很多,因此,在解決公共衛生事件時,我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同時加強公共衛生方面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危機發生時不知所措。
目前,我國的公共危機事件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方面,與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公共事業起步較晚,體制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階段,只有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案。
我國政府在處理問題上一直存在的問題時職能劃分的不夠清晰,政府部門缺乏責任感,在面臨危機事件時,沒有明確的處理方案,部門的團隊意識差,在處理問題的分工上不夠明確,這些都是導致問題處理的不夠及時的原因,可見,政府的溝通協調機制所存在的問題,沒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最快效率是溝通機制所存在的問題。
危機管理體制的職能是在發生危機時,政府部門能夠針對危機發生的環境制定出解決危機的方案。我國危機管理體制尚不成熟,缺乏經驗,在面臨危機時,沒有及時有效的提出解決危機的方法,控制危機的蔓延[1]。我國政府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市場是機制的方案,無論是在危機發生前還是危機發生后,都能夠及時的對問題進行解決,在醫療費用上,要合理的配置,保證城市和農村醫療費用的平衡,加大醫療衛生的投入加強管理機制的完善,才能確保處理危機的效率。
由于我國醫療機構發展的還不夠完善,就會在面對公共危機事件發出的信息處理不及時現象。目前先進的醫療工作崗位都會建立一套覆蓋完整的城鄉公共衛生網絡,通過網絡系統來接受危機信號,對危機信息進行直播和報道[2]。在面對危機信息處理不及時的問題上,我們需要完善我們的網絡系統,加強信息的儲備和溝通,加大信息管理,在面臨突發危機時,要保障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提出處理信息的對策,加大信息網絡的規格和規模加強人才建設,不斷促進信息化衛生醫療結構的發展和進步。
提出解決公共衛生危機的策略,是面對和解決公共危機事件的基本要求,只有提出了相對于的解決策略,在面對突發危機事件時,我們才能夠提出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為公共事業發展起到引導作用[3]。
政府是人民群眾的領導者,在面對突發危機時,政府要做好統一領導的工作,達到資源配置的相對平衡,爭取用最小的成本去彌補危機帶來的損失,爭取最大限度的降低政府面對危機的成本,政府是面對危機的統一領導者和執行者,是能夠處理好危機的保證,正確處理危機的前提是合理的分配任務,每個部門都能夠清楚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在處理危機事件時,能夠提出明確的方案,加強團隊合作意識,共同應對社會公共危機給我們帶來的難題。加強和提高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意識,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基礎。
加強危機管理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府要加強危機管理體制的建設,在面對突發危機時,能夠明確處理危機,為人民創造一個健康的和諧生活環境,在面對重大危機的威脅時,能夠積極的去承擔危機的風險,做人民的保護盾,還要在社會上積極宣傳和倡導人民,通過教育、媒體等多種手段來維護人民的利益,以負全責的態度保護人民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4]。另一方面是人民要加強危機管理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留意身邊的社會公共衛生的危機事件,積累經驗,在面對突發危機時,能夠獨立最大程度的處理危機,不要產生恐慌感,提高面對危機事件的主動性,積極宣傳和引導身邊的人努力學習面對危機時的自救能力和認知知識。因此,面對社會公共危機,我們必須加強危機管理建設,是處理危機的重要手段。
加強社會危機責任,是指在面對危機時,體現團結一致的精神,整個社會都投入到面對危及的困難當中去,只有整個社會都參與到危機管理事件中,我們才能集結全部的資源和力量去對抗危機[5]。大眾媒體是日常的傳播手段,在危機發生時,媒體起到的作用是宣傳認知知識,正確引領群眾的作用,一個社會危機的宣傳片能夠加大處理危機的力量,我們不可以小看它。
通過該文對公共衛生所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國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不僅要加強公共管理機制,還要動員民眾積極參與公共衛生事業的建設當中來,積極做好預防公共衛生危機的準備,極大程度的減少和預防公共衛生危機所造成的危害,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1]高小平.建設好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體系[J].中國應急管理,2009(4):13-19.
[2]郎佩娟,王傳宏.論我國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管理機構[J].中國行政管理,2010(11):106-110.
[3]王歡.我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6-11.
[4]王淑嫻.公共衛生危機管理應對機制[J].生物技術世界,2014(11):220.
[5]祁志偉.我國公共危機補償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4(5):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