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平
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499
目前,醫學模式已從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適應的醫學模式,即醫療服務應滿足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孕產期保健是根據孕產婦孕產期的生理,心理特點,提供相應的醫療保健服務,從而滿足孕產婦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研究顯示孕產婦孕產期保健質量對妊娠結局及產后產婦及嬰兒的健康有較大影響[1]。孕產期保健的主要內容是醫護人員根據孕產婦不同階段的需求向孕產婦傳播相應的知識,使其對孕產過程有正確的認識,從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提高新生兒存活率,使產婦平安度過孕產期[2]。社區孕產期保健服務是孕產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研究表明我國社區孕產期服務質量差是導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和產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保健,健康教育等便捷,有效,連續的醫療服務。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存在較大問題,如醫療設施簡陋,人員專業技能掌握差,導致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質量較差[4]。為了提高社區孕產期保健質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孕產期保健進行全覆蓋管理,并對管理效果進行評價,旨在為提高社區孕產期保健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南橋鎮地處奉賢區中心城區,區域面積57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7個行政村,36個居委會,服務人口約22萬人,每年孕婦建冊管理數為1300多名。
孕產期保健全覆蓋管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組成:①政策指導部分;②業務指導部分;③技術指導部分;④保健監測部分。政策指導部分由區孕產婦保健全覆蓋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業務指導部分由區婦幼保健所負責,技術指導部分由區內三家助產機構的婦產科門診負責人及中醫院婦科門診負責人負責,保健監測部分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保人員和產科門診醫生負責。
南橋鎮建立健全以村、社區(街道)、居委為單位的計生干部、計生協管員、婦女干部、衛生干部、鄉村醫生、綜治協管員等組成的“網格化”管理組織,認真排摸孕產婦等信息,做好登記和宣傳資料發放工作,及時與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交換信息,實行孕產婦管理全覆蓋,確保外來孕產婦進入該社區兩周內發現并建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助產機構及時將“網格化”組織排摸到的孕產婦納入孕產期保健管理體系,切實做好孕產婦保健管理;繼續實行優惠政策,提供孕期常規產檢“定項目、定金額”服務舉措;全面開展妊娠風險預警評估,落實高危隨訪管理,及時干預不宜妊娠對象。
孕產期保健全覆蓋管理的主要宗旨是可提高孕產婦孕產期保健管理有效率,重點孕產婦管理有效率,提高早孕建冊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針對2011年南橋鎮排摸后建冊率偏低,2013年南橋鎮明確網格化成員職責。制定獎勵標準,對各村(居)委簽訂責任書,年終按考核等級給予獎勵,有效調動網底排摸員積極,精心打造健康教育巡講團。聘請具有感染力,親和力,溝通技巧的社會知名人士及熱心公益工作者,針對孕產婦保健等主題下村(居)委進行宣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升宣傳效果。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加強了婦保力量由原來的1名專職人員和一名兼職人員增加到3名專職人員,由其中的一名婦保人員專門負責孕情監測,電話催建冊工作,并組建了一支由全科團隊中業務精干組成的上門催建冊隊伍,對電話催建冊不來的孕婦,上門進行宣教,并填寫上門催建冊登記表。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其中P值代表顯著性水平,當P<0.05時,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為2011年及2013年南橋鎮孕情排摸情況,結果顯示2013年該市及非該市孕產婦的建冊率明顯高于2011年,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011年及2013年南橋鎮孕情排摸情況[n(%)]
研究顯示孕產期保健質量對孕產婦妊娠結局及產后產婦及嬰兒的健康存在重要影響。目前由于我國醫療系統不完善,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較大問題,如醫療設施簡陋,人員專業技能掌握差,社區孕產保健系統及管理系統不完善,嚴重影響我國孕產保健工作質量[5-6]。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我國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與我國社區孕產保健質量差相關。為完善社區孕產保健系統,該研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孕產期保健全覆蓋管理的實施和效果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孕產期保健全覆蓋管理后,無論是管理有效率,管理質量,還是孕產婦早孕建冊率及產后訪視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本研究認為管理效果明顯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的全覆蓋管理相關,合理的管理結構框架在管理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覆蓋管理框架分為四部分,包括政策指導,業務指導,技術指導和保健監測,這些部分相互合作,緊密配合,有利于有效全面的進行全覆蓋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孕產期全覆蓋管理框架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保人員和產科門診醫生。所以這些人員的工作質量對管理效果起決定性作用。社區聘用專業背景層次高的人員組成健康教育巡講團,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并開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孕產期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孕產婦孕產期保健知識水平及保健意識,對孕產期有正確認識。此外,社區還聘用溝通能力強,責任心強的人員為全覆蓋聯絡員,計生干部,旨在能夠領會保健管理工作的要領,密切監測孕產婦孕產期心理和生理情況,并及時上報。人員之間及時良好溝通有利于相互合作,提高工作質量,減少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工作人員與孕產婦及其家屬的良好溝通有利于及時了解孕產婦情況及需求,讓孕產婦及時掌握孕產期保健知識。為充分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社區還制定獎勵制度,年終按照考核等級進行獎勵。結果說明制訂合理有效的孕產保健管理措施可明顯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孕產保健管理質量。
[1]宋曉,許娟.孕婦學校在孕期保健中作用現狀的調査[J].河南醫學研究,2010,19(1):96.
[2]曹榮桂,朱士俊.醫院管理學一質量管理分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7.
[3]JP Souzal,AM Gulmezoglu,P Lumbiganon,M Laopaiboon,Caesarean section withoutmedical indic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dverse shortterm maternal outcomes:the 2004-2008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J].BMC Medicine,2010(8):71,1741-7015.
[4]顧春怡,張錚,朱新麗.孕晚期千預支持對孕婦產時認知行為及分挽結局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569-571.
[5]曾緩,王宏,唐曉君,等.中國西部農村地區某縣孕產期保健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1,40(4):497-502.
[6]李秀.對孕產婦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1(5):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