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斌
工作單位:15001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醫院
?
淺析脛骨后側平臺骨折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孫承斌
工作單位:15001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醫院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脛骨后側平臺骨折接受創傷關節鏡下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2011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52例脛骨后側平臺骨折患者,將這些患者分成了觀察組、對照組,均有26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脛骨平臺后內側或者后外側入路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使用創傷關節鏡手術,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骨折復位優良率是96.2%,對照組是73.1%,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和關節活動情況比對照組優秀,P<0.05。結論 使用創傷關節鏡下手術來進行脛骨后側平臺骨折治療,患者受到的創傷小,恢復效果比較好,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關節鏡;脛骨后側平臺骨折;骨折復位;臨床療效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ibia platform fracture analysis of rear side accept traumatic arthroscopic operation therapy effec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a total of 52 cases of posterior tibial platform fracture patient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postermedial tibial plateau or posterolateral operation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arthroscopic operation trauma,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ect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reduction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was 96.2%,compared with 73.1%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pain and joint activ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cellent,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umatic arthroscopic operation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form fracture of posterior,patients are less trauma,recovery effect is better,and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
【Key word】Posterior tibial platform fracture; Arthroscopy; Fracture reduction; Clinical effect
脛骨后側平臺骨折主要是因為外力作用以及跌落導致的。患者的骨折部位比較靠后,附近有很多的血管,臨床中使用切開內固定的治療方式比較困難,會導致患者的附近血管以及組織受到損傷,引起并發癥[1]。現在的微創外科技術發展快速,關節鏡的使用也比較多,對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療效起到了促進作用[2]。此次根據我院接收的52例患者來進行研究恩熙,探討床上關節鏡手術治療效果,現進行以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2011至2013年我院接收了52例脛骨后側平臺骨折患者,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患者24歲,最大患者72歲。患者會有比較強烈的膝關節疼痛癥狀,活動受到限制。術前進行影像診斷來判斷骨折情況。全部患者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將這些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有26例,其一般性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關節鏡手術,使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為患者置入關節鏡,對關節情況和結構進行了解,判斷患者的韌帶和半月板情況。對于合并半月板撕裂傷者,于關節鏡下實施部分或者全切術;對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者,予以等離子刀進行熱療緊縮。然后根據患者的骨折分型實施針對性復位。復位滿意后,取自體骼骨準確植入骨缺損區域內,并以鋼板牢靠固定。手術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并調高患肢,使膝關節處于伸直狀態,予以加壓包扎2 d后解除,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手術后3個月時接受X線片檢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對于完全愈合者,可恢復負重行走。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后外側手術治療,術畢的處理方式和觀察組一樣。
1.3療效標準
兩組術后隨訪6~12個月,根據Rasmussen評標標準評價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根據Rasmussen反射學標準評價骨折復位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 190軟件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骨折復位優良率是96.2%,對照組是73.1%,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和關節活動情況比對照組優秀,P<0.05。
目前骨科醫療技術發展快速,臨床中對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治療方法開始使用生物學固定,既要求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同時也需要對附近的組織和韌帶進行保護[3]。脛骨后側平臺骨折有后外側和后內側兩類,一般會合并半月板損傷,因此手術治療具有比較大的難度,術后不能夠快速參與功能鍛煉,導致其并發癥產生。
創傷關節鏡能夠為手術提供比較清晰的視野,對交叉韌帶、半月板進行更好的觀察,了解其損傷情況,為手術清除關節內碎片和積血提供幫助,對合并損傷提供處理。這樣操作均能夠讓患者的骨折復位情況良好,防止游離體出現[2]。該手術的切口比較小,剝離的軟組織比較少,不用打開關節囊,因此創傷小。手術不需要將關節腔曝露出來,能夠讓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復,避免并發癥產生。
觀察組患者經關節鏡手術治療,其骨折復位率達到了96.2%,對照組是73.1%,兩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活動情況和行走能力評分結果為觀察組優秀,優良率是84.6%,對照組是46.2%。
總而言之,創傷關節鏡手術治療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效果好,患者受到的創傷小,林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優秀,是值得推廣使用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古文炎.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脛骨平臺后側骨折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9):24-25.
[2]張帆,羅曉東,葉茂,等.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24):33-34,37.
[3]馬興明.脛骨后側平臺骨折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3,20(12):61-64.
Traumatic Arthroscopic Operation Treatment of Posterior Tibial Platform Fracture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SUN Chengb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Harbin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10,China
【Abstract】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125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12-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