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關鍵詞】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10-02
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生活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使思想品德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且富有生命力。而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模擬、再現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舉辦辯論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案例教學,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能夠將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知識要點融入教學案例當中,這樣的教學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課文《身邊的誘惑》為例,筆者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這樣設計教學:以學生喜歡玩網絡游戲為話題,請學生討論玩網絡游戲的利與弊。筆者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正方觀點是“玩網絡游戲弊大于利”,反方觀點是“玩網絡游戲利大于弊”。持反方觀點的學生認為:玩網絡游戲對于開發人的智力和鍛煉人的眼耳手腦并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還可以快速獲取各種信息。持正方觀點的學生則認為:玩網絡游戲容易令人沉迷于游戲當中,浪費學習時間,有的學生為了玩網絡游戲,甚至通宵不眠,這樣很不利于身體健康;有的學生迷上網絡游戲后,經常遲到、曠課,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并且視力將會急劇下降;有的學生為了逃避老師和家長的批評,養成了撒謊的習慣。正、反雙方通過激烈的辯論,都認識到了要辯證地看待網絡游戲,玩網絡游戲有利也有弊,適當且有節制的娛樂是有益的,但是要堅決抵制網絡游戲的誘惑。
在教學課文《身邊的誘惑》時,筆者選取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玩網絡游戲的利與弊,請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對網絡游戲并不陌生,有的學生甚至很喜歡上網,尤其喜歡玩網絡游戲,因此他們能夠針對這個問題發表看法,積極思考,自主尋找相關的材料證明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興趣。類似這樣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學生們都比較感興趣,只要教師以學生關注的話題作文教學的切入點,那么就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問題探究,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讓學生討論和探究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課文《愛在屋檐下》為例,首先,筆者針對有的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這一現象,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①你能說出爸爸媽媽愛你的幾個事例嗎?②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呢?對于這些問題,學生比較容易回答,并且能夠快速進入問題討論情境。由于討論的內容與自己的親人有關,因此學生自主討論的積極性很高。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感恩,并且深刻體會到了父母給予自己的關愛。接下來,筆者又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②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當中?③孝敬父母是否就是孝敬我們的爸爸媽媽?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和討論,解決了如何對待父母、怎樣與父母相處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進一步理解親情的可貴。最后,筆者布置了一道課后作業題:給爸爸端洗腳水、給媽媽捶背、給爺爺讀報紙、給奶奶梳頭等。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產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結論,既解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學習難點,增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活動實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課文《生活離不開法律》為例,筆者開展了以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實踐活動1:假如你在商場買了一雙鞋子,只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于是你把鞋子拿到商場要求退換,但是卻遭到了售貨員的拒絕。此時,你該怎么辦?由于這樣的情況比較常見,因此學生覺得有話可說,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有的學生說:“我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反映情況,要求商場賠償損失。”有的學生說:“我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有的學生說:“我會找商場經理理論,不能便宜了這家鞋店。”學生的討論非常激烈,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的方法。此時筆者讓學生對提出的解決對策進行評析,說一說哪一種辦法最好。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最后筆者進行小結:當消費者的合法權利受到損害時,消費者可以有不同的維權方法,如訴訟手段和非訴訟手段等,但是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力,而不能采取過激的行為,甚至做出違法的舉動。
實踐活動2:小麗的日記本每天都被鎖在抽屜里。一天早上,由于上學比較匆忙,小麗忘記給抽屜上鎖了。晚上,小麗回到家發現日記本已經被父母看過了。面對小麗的責問,父母辯解說自己是她的監護人,有權看她的日記。小麗感到很委屈,也很生氣。那么,她該怎樣與父母溝通呢?日記是學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在開展這個實踐活動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現場辯論,讓學生分別扮演學生、父母進行辯論。在辯論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進行表演的學生積極投入,而觀看表演的學生進行評價。通過辯論,學生得出結論:偷看他人的日記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是違法行為,但是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記是愛的一種表現,孩子可以跟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是違法的,而孩子也沒有必要為此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應該懷著感恩的心體諒父母的心情,多與父母進行溝通,讓父母放心。筆者通過開展上述實踐活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事件入手,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他們主動探究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明白每一個公民都必須知法、守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課文,增強了法律意識,并且做到學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在教學法律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法庭模擬,讓學生扮演法官、審判長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相對于空洞的“說教”更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在討論與實踐活動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要讓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大膽創新,將思想品德教學由空洞的“說教”變為有趣的學習活動,讓教學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從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責編 歐孔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