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華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12-01
只有吸引兒童興趣的學習活動,才能夠真正催生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自由,擺脫各種妨礙其身心發展的桎梏,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會由此得到最充分的張揚。怎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性的最大發揮呢?筆者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摸索,談一談在此方面的點滴心得。
一、自由環境
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必須給予他們一個心理安全的自由環境,讓學生在輕松平和的學習環境中展示自我。教師要努力避免在課堂上不經意間制造出的那種脅迫性的教學氣氛,正確合理地使用教師的天然權威,特別不要采用“懲罰性提問”,否則學習的主體性必然受到遏制,造成課堂教學氛圍的沉悶。
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筆者通過問題分層,為學生搭建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較為簡單的問題筆者會讓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來回答,如讓他們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例,讓他們獲得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感;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讓他們根據物體實例嘗試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
二、自由探索
學生的探索過程,其探索進度、探索方式應當貼近學生實際,使得探究活動由教師的安排布置轉變為學生的真正需要。教師的調控要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鼓勵學生采用多樣化、充滿個性的探究形式;對于探究結果要允許學生的不同解讀,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獨立自主的探究過程中感悟、交流、分享和提升,從而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球的反彈高度》時,在學生探究事物的客觀規律的過程中,筆者著重讓學生明確實踐活動的目的,加強活動中的指向性,同時淡化實踐步驟強制的要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最大的自由。學生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自主歸納出了實踐的注意點,即:①球下落前要與高度標記齊平;②在測量時要看準球反彈的最高點;③為了及時和準確地記錄,要進行合理分工。這些注意事項的主動形成,正是自由探索賦予學生自主性的集中體現,這比教師單純地“告訴”要更加清晰、深刻。
三、自由思維
在學生討論交流時,要凸顯學生思維活動的自由,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思考過程,刻意淡化結果的唯一性和確定性,避免學生思維的固化;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學現象,對于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征但嚴密性不夠的思維結果要給予適當的評價和引導。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時,本課時引導學生將事件發生的可能進行羅列并通過整理找到問題的解答途徑,重點在于讓學生感受問題分析的有序性。筆者在教學時重思想而輕形式,鼓勵學生自主創造列舉形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創造出如表格、文字、符號、畫圖等多種形式的列舉形式。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優化,引領學生體會到列舉的關鍵在于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于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的體悟。
四、自由反思
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和小結,是整個教學流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讓學習反思發揮它應有的效果,就不能限制學生在反思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多樣性,讓學生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情知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促進課堂學習的全面沉淀,為后繼自主學習奠定持久永恒的發展基礎。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筆者在課堂總結回顧階段進行了一些嘗試,引導學生在反思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認識,更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激發學生進一步深究的欲望。例如,讓學生觀察教師的板書,思考這些相等的分數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學生在分數的基本性質基礎上,初步發現了分子與分母之間的倍比關系,這種直觀的認識為他們后繼學習比和比例的知識奠定了感性認知的基礎;又如讓學生齊讀課題,展開聯想:既然分數有它的基本性質,那么分數還會有哪些性質呢?這種由此及彼的聯想對于學生構建知識有極大的幫助作用。這樣的反思,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貫通性和脈絡性。
(責編 林 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