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盈
摘 要:本文主要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闡述,同時還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內部控制理論的概述
內部控制就是指單位為了實現經營目標,為保證企業的財產具有安全性、完整性,為保證會計信息資料具有準確性、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內部控制包括設計組織機構以及企業內部所采取的協調方法以及措施。內部控制這一理論興起于西方國家,在西方國家得到發展并且逐漸成熟起來。然而在中國內部控制理論還處于起步階段,并且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內部控制理論在經歷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開始擺脫前期所產生的問題逐漸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控制環境基礎較為薄弱。在內部控制中,控制環境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控制環境影響著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以及是否能夠繼續貫徹下去。控制環境中包括了建立、加強以及效率所產生各種影響因素,其中包括了管理人員的素質、管理人員的經營觀念等。(1)企業管理層缺乏內部控制意識。目前在我國中小型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的作用。雖然有一部分中小企業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卻沒有執行這些制度。有一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銷售產品,對于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日后慢慢完善。(2)設置組織機構的不合理。有一部分中小企業雖然進行了改革,但是在設置組織機構的時候仍然按照計劃經濟體制來進行,企業存在較低工作效率以及較多管理層次等問題。
(二)企業內控部門責權不對稱,缺乏內部控制以及監督力量。企業內部控制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內部管理控制;另一方面,內部會計制度,然而我國的內部控制是指內部會計控制。(1)當前,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缺乏內部控制意識,專業知識不夠。還有一部分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因此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錯誤,不能通過會計報表將企業財務以及經營成果反映出來。(2)中小企業還沒有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在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內部審計不僅使得企業經營管理得到改善,而且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然而,有一部分雖然設立了審計部門,但是卻沒有將審計部門的作用發揮出來。(3)審計專業性較差。大部分中小型企業中都是由財務人員來兼任審計,這些財務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不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4)審計缺乏獨立性。審計就是指站在第三者立場上來監督企業的經濟,它的地位是獨立的。然而在我國由于審計缺乏獨立的地位,最終沒有收獲良好的效果。(5)注重審計監督,忽視服務建設。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是至關重要的,內部審計的生存以及發展有助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并且也促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得以提高。
三、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所有者與經營者矛盾導致內部控制不力。在控制主體治理結構上,我國中小企業存在著一部分問題,第一種問題就是過于集中的權力,也就是說公司的最大股東掌握著權力,然而其他小股東的權力卻無法得到保障。第二種問題是我國中小企業內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素質,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企業經營管理層的管理缺陷導致內部控制不被重視。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學歷較低,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管理培訓,他們通過自身的勞動創立企業,所以這些企業經營者缺乏市場經驗,并且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多的缺陷,例如:這些管理者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感悟來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們沒有建立討論機制,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會打亂企業內部監管機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各種監督機制的弱化影響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沒有從銀行融資,并且政府參與外部審計能力較弱,并且這些監督部門又屬于不同的部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起整治的方案。第一,財政、稅務等在社會監督結構中沒有形成監督合力,不能合理的管理企業。第二,中小企業不重視公正職能,所形成的審計制度不具備規范性。
四、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與保障機制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機制。內部控制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控制環境、控制目標以及控制技術。因此,中小企業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加強,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完善,不斷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1)對控制環境進行合理的優化。組織機構、職工的勝任能力以及組織牽制等多種因素會影響企業的內部控制。控制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內部控制兩大類,然而外部環境遠遠超出了企業的控制能力,因此在內部控制系統不包含外部環境這一組成部分。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制度執行者的態度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組成了內部環境這一系統。所以,企業管理者要重視控制環境的優化。企業要想成長起來,就要依靠政策以及市場等外部環境,并且企業還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經驗。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此時中小企業要抓住發展機遇,還要不斷加強內部控制,提高經營效率。同時,企業還要創建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上至董事長下至員工都要嚴格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促使公司的正常運行。另外,企業要建立科學的治理模式,從治理結構上劃分內部控制體系,促使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2)要明確控制目標。通過內部控制目標來順利實現內部控制的目的。企業內部控制目標與經營目標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經營目標不僅是生產良好的產品,而且要給員工合理的待遇,促使企業的正常運行。內部控制目標就是要確保資產安全,提高各項作業的效益。隨著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不斷發展變化,此時要從控制目標的制定、目標分解等來確定企業控制目標。
(二)改善企業管理者的控制技術。中小企業要通過不斷改善控制技術從而推動內部控制目標的順利實現。第一,建立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組織機構。企業通過設置專門的組織機構來促使各項業務活動的順利開展。中小企業在設置組織機構的時候要從自身的實際特點出發來劃分管理層次,同時在劃分職能部門的時候要做到高效、協調。第二,按照崗位的特性來選擇人才,培養出適合此崗位的人才。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人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才因素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在選拔人才的時候要選拔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人才,充分發揮這些人才的作用。第三,健全控制措施。通過國家的相關政策來組織、調節以及制約企業的經濟活動,另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確保控制體系向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三)加強監督機制,尤其是加強審計制度的建立。公司要想健康運轉起來這就離不開相關的制度,中小企業要想樹立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這就要不斷履行自身的監督職能和評價職能。中小企業通過完善內部治理機構,確保內部審計管理體制的正常運行。為了能夠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執行,這就要保證內部審計制度的完整性。所以中小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時候,還要完善外部審計制度,保證中小企業的資產安全,促使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出來。
總結: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內部控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內部控制并不是某一個時間段,而是貫穿在企業經營一系列活動中。在經營過程中,內部控制要充分發揮各項要素應有的功能、通過內部控制可以監督以及控制企業整個經營活動。企業中的每一位員工不僅是控制的主體而且也是控制的客體,通過企業內部員工來控制企業整個經營活動。
參考文獻:
[1] 李三喜. 企業內部控制目標體系新定位[J]. 中國審計. 2013(15)
[2] 楊照春. 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J]. 冶金財會.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