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速度加快,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加深,國外金融機構紛紛入駐我國市場,對國內金融機構形成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面對機遇與挑戰,金融企業的管理改革迫不及待,在創新條件下,如何做好金融風險管理工作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為提升金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保證其健康的發展,本文基于金融結構分析,對如何提升金融企業金融風險管理進行探索。
關鍵詞:金融企業;金融風險;企業管理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金融市場成為了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撐要素。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革新,金融企業的制度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隨著金融企業創新的不斷深入,其產品在創新、其經營工具在創新、其管理在創新、其制度在創新。金融行業正生機勃勃的活躍在市場經濟中,與此同時,金融企業的風險也與日俱增,做好在創新條件下的風險管理是企業改革的重點話題。
一、我國金融創新活動的特點
(一)金融創新中的理財業務。由于國民素質與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理財業務成為了金融創新的新熱點。受市場需求的推動,理財業務發展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速度,隨之而來的是金融企業在理財業務中的競爭。因此,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在市場中形成,國內四大行以及合資銀行在理財業務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多元化的理財產品形成了嚴重的市場競爭。綜上所述,理財業務無疑成為了現代金融創新中的新亮點,金融企業在理財業務中的付出的精力也在逐步增大。
(二)金融創新的縱向推進。根據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也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廣度。其業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個人理財、證券理財、衍生產品、電子銀行等多個領域。理財產品的多元化是當今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趨勢,當今全國乃至全球的金融業務都在實現跨領域創新,通過進行保險業務、組建金融集團等形式實現資金的跨業流動。因此,在金融業務經營范圍拓展的過程中,金融企業享受著效益與風險并存的態勢。
(三)金融服務對象的擴大。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國民可支配的財產更多。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國民積累了更多的財富?;谠摲N現狀,金融企業獲得了更加寬闊的財富管理空間。隨著金融企業金融服務對象的不斷擴大,金融服務出現了更多樣化的業務,通過對顧客進行個性化服務,做出了“量身訂做”模式的財務分析與投資規劃。其金融服務對象的增大是其發展的有力態勢之一,同時也是金融企業之間競爭的主要焦點。
(四)金融機構同質化問題。市場背景的變化,金融企業在不斷的創新。由于企業的預期能力不足,導致金融企業之間的職能分工不明晰,引起金融企業的服務方向的混亂,最終導致金融企業面臨著更多的競爭、更大的風險。其次,金融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多元化經營、分業化發展。其綜合性較高,同時面臨的風險也越大。再次,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歷程較短,經營管理的政策欠缺,在創新式改革上自主性不高,導致其應對市場能力的不足,最終導致企業的金融風險進一步提升。
二、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的關系
所謂金融風險是在資金流動過程中,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眾多,因此金融風險是金融活動的衍生品。通過經濟合理的手段,分析其不確定因素,是對金融風險的有效化控制。首先,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存在著正向博弈的關系,金融創新的發展是需要風險管理促進的,相反金融創新管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金融創新是基于市場背景和企業條件進行的創新,是基于原有政策進行的,其本質是在進行逃避監管。進行風險控制是在約束金融活動,金融的創新在某種意義上對風險控制起推動作用。在金融創新與金融管理的相互促進下,是金融企業的水準進一步提升。某種意義上,金融創新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其次金融創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金融風險,一切活動均是存在著風險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將風險做到最低。金融的創新過程是對未來發展形勢的看好,是將風險的有效轉移,是對收益與損失的宏觀調整,因此金融創新并未影響其風險的總量,只是將風險的存在方式進行了重新整合,同時為金融企業帶來了新形勢的風險。
三、積極應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也導致過重大的金融風險,因此金融企業必須積極面對金融風險,在應對金融風險上進行實質性努力,金融風險管理即是其應對風險的重要手段。加強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是金融企業正常運行的重要措施,國家相關部門的參與為金融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在管理理念上是對創新和穩定的協調。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主要動力。為促進金融創新發展,國家對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國家通過相關部門進行監管,通過制定相關金融政策為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國家與企業聯手進行金融監管手段的完善,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其次,金融監控的過程中要秉著維護金融穩定和鼓勵金融創新并重的原則,對監管尺度進行良好把握,實現創新與監管的良性循環。綜上所述,加強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是應對金融企業風險的重要對策。
(二)加強金融企業內部的自我控制。在加強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的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應從自身著手,加強金融創新的主體內部控制,將自我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金融創新是對金融產品未來市場的信心,因此,企業應對金融創新的利弊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判斷,對其市場影響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經濟準備。企業應該把美國次貸危機作為良好的先例,對金融產品的殺傷力做出清醒的認識。在外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金融產品日益多樣化、復雜化,金融企業要確立清晰的風險管理意識,并形成良好的風險預測體系,本著為企業負責、為國家負責、為人民負責的態度進行金融活動。其次金融企業要具有制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制度,結合外部環境與自身情況,建立一套適用的風險預測評估系統,對風險進行科學的度量。再次金融企業在進行金融創新活動的時候應該秉著謹慎的原則,做好基礎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金融企業內部的自我控制和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是相輔相成的,企業在其風險控制上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強化國際間金融合作。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雖然我國金融行業面臨著國外金融機構的沖擊。但是我們應該認清經濟形勢,當代的經濟是在全球合作基礎上,共同發展的。對各國對自身經濟的負責是對全球經濟穩定的最大保障,因此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對金融風險方面的國際合作也是勢在必行的。例如,可以通過政府之間簽訂相關合作協議,對有關金融風險控制方面的問題進行國際合作。此外,企業通過國際間的合作會了解學習到先進的管理方法。強化國際間的金融合作是雙贏乃至多贏的金融風險應對措施,是需要國家和企業認真面對的。
(四)控制好金融創新的途徑。控制好金融創新的途徑是企業進行謹慎經營的戰略手段,首先金融機構應該在金融產品上給予重視。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過于復雜的金融產品不適用于我國市場,過于復雜的金融技術是不適用于我國金融機構。其次,金融機構的創新方面,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風險是企業應該關注的,企業應該突出主業優勢來適應市場競爭。再次,金融制度創新上,政府應該給予充分的幫助,企業自身應該有效的落實自身的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金融行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行業在創新條件下的風險控制是保障其發展的重要工作。鑒于此,國家和企業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進行相應協調,國家政策上應給予充分的保障,企業改革上應付出更大的精力。金融制度的創新,重要的是監管制度和創新約束制度的協調運作?;谖覈鴩?,金融企業應該控制其市場流動性,在流動性金融工具上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 梁武寧.淺議內部控制與我國金融企業風險管理[J].中國商貿,2014,(6):59-60.
[2] 張宏麗.現代保險金融企業商業模式的分析[J].時代金融(中旬),2014,(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