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關鍵詞】直觀思維 理性思考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110-01
直觀和抽象是數學教學中關系非常緊密的一對關系,如能豐富學生的直觀感知,形成豐厚的感性積淀,那么勢必會對學生理性思考注入強勁的動力。用直觀作為鋪墊,以活動為媒介,讓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發展。教師要善于把握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強化直觀學習的引領,加速直接經驗的積累,進而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的積累,開啟學生的理性思考之門。
一、改變呈現方式
下面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中的一道思考題,教學中如果直接呈現習題,不利于學生在實踐和觀察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為此,教師應適度改編教材,給予學生更多操作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規律的存在。
把一個六面都涂上顏色的正方體木塊,切成64塊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如右圖)。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師:用橡皮泥做成一個2×2×2的正方體,并在它的表面涂上紅顏色。
(學生們按照活動要求,認真做著)
師:用小刀把它切成8個小正方體(保持原型),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發現每一個小正方體上涂色部分都是一樣的,都涂了3個面。
師:和你的同桌相互指一指。
師:如果我們做成3×3×3的正方體,再來做這個試驗,又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呢?小組合作研究一下。
生:我們切開后發現,還是有8個小正方體是涂色3個面,但又多了12個涂色2個面的,6個涂色1個面的,還有1個一點顏色也沒有的。
師:這2次活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生:都有8個小正方體是涂色3個面的。
以教材為藍本,把64個小正方體的拼圖演變為由8個小正方體構成的正方體,讓學生利用橡皮泥來模仿操作,有效地克服了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的缺陷,讓學生在直觀的實物中去數一數,從而獲得最真實的感知。再引導學生思考由27個小正方體構成的正方體,采用同樣的策略,引領學生解讀相關的信息,并利用問題串聯學習。直觀具體的實物為學生理性提煉提供了豐富的感知,也為學生抽象出共同點提供了厚實的基礎,讓學習變得更具理性。
二、引發學習思考
活動不是營造熱鬧的氛圍,而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在探索中理解數學規律,把握知識的本質。
師:認識到3個面涂色,仔細想想,你是從哪兒獲得這些小正方體的呢?
(學生思考,并在討論中認識到每一個頂點都會連接著3個不同的面)
師:那2個面涂色的呢?1個面的呢?
學生們結合具體的模型,通過分析與思考,感知到與棱連接的有2個涂色的面,在6個面上的只有1個面是涂色的,而在正方體的中心部分的1個則沒法涂色。
師:這是通過2個正方體來研究的,這種規律能推廣到4×4×4的正方體中嗎?小組合作探究一下。
(學生仿照前面的活動經驗,研究這種規律的存在)
生:頂點上8個小正方體都是涂色3個面,當變成4×4×4時,每一條棱上就有2個小正方體是涂色2個面的,每個面上就有2×2個小正方體是涂色1個面的,剩下的內核是2×2×2正方體,這樣就有涂色3個面的8個,涂色2個面的是24個,涂色1個面的是24個,沒有涂色是8個。
生: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有頂點的小正方體一定涂色3個面,有棱的一定涂色2個面,有面的是涂色1個面,內部是不涂色的……
師:總結非常好。請用自己的總結去推想一下5×5×5的情況好嗎?
數學學習不是解題,而是通過必要的訓練獲得更多的積累,形成活動經驗,養成對應的技能,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就要走出唯答案的格局,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規律,從總結方法中實現學習突破。
三、提升學習活力
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驗、假設猜想等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基本途徑。如果能再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技術參與到這類習題的分析研究中,那么一定會有更為精彩的收獲。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10×10×10的正方體,你們能猜想出來具體的情形嗎?
(學生進行了探討)
師:對!除了頂點那8個小正方體能容易知道,其他都很麻煩,對吧?那我們就看看電腦的本領吧!(電腦動畫演示)移動8個頂點的正方體,12條棱上的正方體,6個面上的正方體,當動畫演示移開外層所有涂色的立方體時,只剩下干凈的內核。這時學生不約而同發出“哇”的贊嘆聲,一雙雙眼睛緊緊地盯著屏幕……
師:通過今天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生:我很喜歡上今天的課,我們能夠自己動手做,也能看到電腦的強大本領。
生:我發現簡單的正方體給它的表面涂涂色,還有很深的學問。
生:我發現合作能讓大家更聰明。
活動能豐富感知,而現代媒體技術的引入更讓課堂學習變得靈動起來,讓學生有更為真切的體驗,更有利于學生空間感覺的生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