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階段而言,水利工程在我國的防洪、發電、灌溉及航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了社會主義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但是,水利工程所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通常會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使得生態環境嚴重失衡。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提出了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 TV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8-51-1
現代水利工程建設在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水利工程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自然帶來了生態的破壞,如今,水利工程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來實現水利資源的開發。
1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1 對地質的影響
大壩在修建后有可能引發塌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水體在水庫內的大量集聚會給地殼機構的地應力造成影響,由于斷層中水的不斷深入,使潤滑度增加而引起地震的發生。尤其在高壩水庫的修建過程中,其地震發生的概率較大。此外,庫邊土體抗剪強度會因水庫內水位的升高而降低,從而容易引起山體滑坡及塌方現象。而且,水庫滲漏常常會使得水文條件發生較大的變化。如果水庫碰巧為尾礦水庫或污水庫,則會因滲漏而對地下水體及周圍地區造成污染。
1.2 對河流等水體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往往建立在天然的河道之上,這就嚴重影響了河流的長期演化,造成河流局部形態的非連續化,改變了生物環境的多樣性及河流的自然形態,使得河流中的含沙量和水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進而影響河流的水質、地質環境、水溫及局部地區的氣候。下游河道的流量受水利工程建設的影響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汛期時,水庫存蓄了大量的洪水,而在非汛期時,卻攔截了河道的基流,從而使得下游河道發生斷流的現象時常發生。由于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導致池塘或天然湖泊的干涸及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態問題的發生。
1.3 對氣候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勢必會對當地的氣候造成一定影響。水壩在被使用時,由于儲水量較多,因此水壩地區的水會隨溫度升高而大量蒸發,最終使得大氣層出現了較多的水氣,從而致使了當地的霧氣和降水量隨之增多,并最終影響了當地的氣候。
1.4 水利工程對于陸地環境及生物的影響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對土地的占用,勢必會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致使大量植被被破壞,人口發生遷移等。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如果不把這些污水處理掉,一旦流入土壤中,將會使土壤沼澤化、鹽堿化,使河道兩邊的環境被破壞,給爬行動物的生存帶來一定威脅,并最終打破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
此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會淹沒大量的土地,從而縮小陸生生物的覓食地和棲息地空間,使得兩棲動物、微生物、鳥類和昆蟲的多樣性遭到破壞,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2 關于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的幾點看法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 不能忽略其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要樹立“和諧發展” 的觀念,正確處理好水利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第一,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在建設中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的施工,從而將對生態壞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構建生態補償機制,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水利工程在預算時就應該考慮到環境補償資金的投入,使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能夠得到及時的修復,從而將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改善當地的生態壞境。
第三,優化施工方案,建立科學的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就是指在施工之前對水利工程給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全方面的評估和預測。然后根據預測結果,充分考慮到施工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因素,優化施工方案。
第四,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落實到水利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水利工程處于設計階段時,要以“和諧發展”理念為導向,盡可能的為動物棲息和植物生長創造有利條件。當處于工程的建設階段時,應合理選擇環保技術措施,盡可能的采用有利于動物成長、植物生長的環保型材料。水利工程在竣工階段,應建立相關的監測和反饋機制,對環境進行跟蹤,以便于能夠及時的發現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而采取改進措施,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3 結語
水利工程的建設在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而必須要對此引起重視。在實際的水利工程建設中,要做到與生態環境同步實施、同步規劃、同步發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促進社會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蓉,鄭垂勇,馬駿,趙敏.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水利經濟,2009,(02).
[2] 陳兵.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中華建設,2013,(04).
作者簡介:邵金梅,本科學歷,遼源市西安區河道堤防管理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