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介紹茄子的品種選擇、苗床的準備、播期播量的確定、浸種催芽、播種、分苗、嫁接和嫁接成活后的管理,闡述了茄子嫁接育苗技術的關鍵環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對茄子的生產有所幫助。
關鍵詞:茄子;嫁接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6-72-1
1 品種選擇
1.1 砧木品種
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砧木主要是從野生茄子中篩選出來的高抗或免疫的品種,其特點為抗病性強、根系發達、抗逆性強,與接穗親和力好、對生產無品質影響。如托魯巴姆、托托斯加、茄砧5號等。
1.2 用于接穗的品種
一般對于接穗的品種選擇,要重視茄子品種的產量、抗病毒性,以及商品的優劣和成熟早晚等條件,選擇優質的品種來進行接穗。
2 苗床的準備
冬季嫁接育苗應在溫室中進行,保證育苗時的溫度要求。夏季育苗在大棚中進行,要有遮蔭降溫設施。苗床最好選用育苗盤,砧木營養土選用1/3充分腐熟的廄肥、2/3無病原物熟土,混合過篩后作培養土,每立方米培養土中加三元復合肥1.5公斤、磷酸二銨1公斤,再均勻摻入50%多菌靈80克。
3 播期與播量的確定
對于播種期的確定需要結合設施的不同、茬口的不同以及定植期的不同來定。在砧木播種時要注意考慮茄子發芽的速度,根據砧木比接穗提前的天數來先進行砧木播種,然后進行接穗,當砧木有1~2片真葉時再播接穗。用托托斯加作砧木,播種量為每畝5克,接穗播種量每畝25克。
4 浸泡種子及催芽
4.1 利用砧木浸泡種子
將濃度為100~200毫升/公斤的赤霉素浸泡砧木進行處理。赤霉素需要先按照1∶50的比例與白酒融合,再將2.5升的水對入其中,浸泡1天,然后將種子取出進行清洗,用清水洗3次之后再進行清水浸泡,然后才可進行下一步催芽。
4.2 利用變溫進行砧木催芽
砧木浸泡好之后,放置到溫度為20℃的恒溫箱之中,進行16小時的恒溫處理,然后將溫度調至30℃,處理8小時,這樣反復進行調溫和恒溫處理,并保證每天對其進行清洗一次。砧木在經過6~8天的處理之后開始發芽,當長出1毫米的胚根,可以進行播種。
4.3 接穗并進行種子浸泡和催芽
先對種子進行水溫為55℃,時間為20分鐘的浸泡,然后將溫度調制30℃處理16小時,再調制20℃處理8小時,通過變溫進行種子催芽,可以保證整齊而粗壯的芽苗。大概3~4天后,種子一般都已經破嘴露白,這時進行播種就可出芽。
5 播種
播前苗盤先澆透水,水滲后將苗盤刮平,隨即均勻撒播種子并鋪蓋0.5厘米厚的過篩細土。播完后在床面上覆地膜以增溫保濕。保持白天溫度不超過35℃,夜間溫度不低于17℃。種子在幼苗期一般不用澆水,除非需要時可進行局部補水。待子苗長至2片葉子時即可分苗。在分苗前兩天需要對苗床進行徹底澆水,以助于起苗。
6 分苗
在砧木和接穗真葉長至2葉1心時進行分苗,將砧木進行8×8厘米營養缽的移植,將幼苗進行8×8厘米的營養土移植。
7 嫁接
7.1 適時進行嫁接
砧木嫁接的最佳時期為5~6片真葉長出時,幼苗嫁接最佳時期為3~4片真葉時,對砧木進行嫁接要將2片葉子之上的全部去掉。嫁接時一定要將溫室或大棚遮蔭后進行。嫁接之前需要將小夾子、托盤,以及遮陽網、消毒劑等準備好。
7.2 嫁接方法
可采用兩種嫁接方法:劈接法和貼接法。
7.2.1 劈接法 將接穗苗處理成1葉1心并削成大概1~1.5厘米的楔形,砧木進行莖中心的1~1.5厘米的切口處理,然后迅速將切好的接穗苗插入砧木中,使得兩個切口處緊密結合,再用嫁接夾進行固定。
7.2.2 貼接法 將砧木進行30°斜面的斜削,注意保留2片真葉以下的部分,削成的斜面為1~1.5厘米。將幼苗保留上部分的2片或3片真葉,并削成和砧木的斜面相反的斜面,長度也保證在1~1.5厘米之間,立刻將兩個斜面緊密貼合,用嫁接夾固定處理。
7.3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7天內的管理至關重要,必須精心護理,溫度和濕度的管理尤為重要,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去做。
7.3.1 濕度的管理 嫁接之后要注意在前3天,保持95%以上的濕度,且密閉拱棚,或者通過地面補水來保證濕度;4天之后就可降低拱棚的濕度,進行通風和排濕處理,防止過濕爛苗;不要讓水滴抖落在苗上,小拱棚要做成拱圓形。
7.3.2 溫度的管理 嫁接之后對溫度同樣要注意,前3天要保證白天溫度25℃~30℃,晚上17℃~20℃,地面溫度25℃;3天之后可將溫度進行降低,保證白天23℃~26℃,晚上16℃~18℃;在嫁接處理8天之后撤棚并正常進行管理。
7.3.3 遮蔭管理 為了保證育苗棚內溫度可在小拱棚上加蓋遮陽網,嫁接后前3天要以遮蔭為主,10:00~16:00時都要進行遮蔭,早、晚適當見光;在嫁接后第3天到第6天,需要避開中午的強光照射,并進行遮蔭與見光的交替處理;逐漸加長見光的時間,并在葉片見光后葉片萎蔫的時候進行及時的遮蔭處理;根據嫁接苗的成活率,逐漸加強中午的間斷性見光時間,幼苗逐漸見光不萎蔫時即可以去掉遮陽網,10天之后可以將小拱棚拆除,并正常管理。
8 嫁接成活后的管理
嫁接苗成活后進入正常管理階段,這時要注意溫度不要忽高忽低,及時去掉砧木側芽,防止幼苗期發生病害。要根據要求控制溫度,白天25℃~37℃,晚上15℃。對水分的控制要注意營養缽的表土應見干見濕,防止水分過多或過少。若需要對表土已干的秧苗進行澆水,需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注意水量適中。在定標之前5天~7天,要注意通風,降低拱棚的溫度,保證秧苗的健壯成長,以適應后期的田間環境。
作者簡介:李光遠,大專學歷,公主嶺市黑林子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