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亮
摘要:一方面:“流程再造”管理思想的提出,在管理科學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發展迅速的信息技術已經在內部審計的各項業務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內部審計業務的不斷拓展,必將賦予信息技術更重大的責任。“中國審計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可是,信息技術如何使內審工作取得新突破呢?“流程再造”這種先進的管理思想能否在內部審計中借助信息技術而得到廣泛運用呢?,本文為此提出一個創新理念—審計再造,或許,這個理論將在若干年后得到廣泛的驗證。
關鍵詞:信息技術;內部審計;審計再造
1990年,美國的哈默教授首次提出“流程再造”的概念,隨后幾年,他又和錢皮等人詳細闡述了這一創新理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這個管理理論隨即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討論,有些公司也已經在實踐中運用這種管理理論取得了巨大的績效。例如:美國福特公司北美分公司運用這一理論,對銷售收付款業務環節進行重組,結果使管理應付款的財務人員從500多人減少到100多人;廣東津津食品公司運用這一理論,對營銷環節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結果使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7700萬元迅速在2004年增加到15000萬元。
同時,我們又處于一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到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這樣的歷史發展潮流,2012年在全國審計工作座談會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觀點:中國審計的出路在于信息化。這個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審計技術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信息化應該也必將在審計工作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
“流程再造”理論的提出和信息技術在審計中得到越來月廣泛的運用,這兩件事情看起來并沒有多大關聯,可是換個角度,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否能夠借助于越來越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也進行一定的流程再造,以取得更大的審計收益呢?本文試圖就此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創新觀點。
一、內部審計中信息技術的現狀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企事業電腦已經得到普及,各種軟件系統技術日益完善,這些,都給我們在內部審計中基于信息技術進行流程再造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各類組織的內部審計信息化也還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
1、沒有引起各方面足夠的重視
這里所說的重視程度不夠包括兩類人。一是單位領導重視不夠。有些單位領導特別是有些非營利性組織的單位領導,由于不用考慮盈利問題,所以大都對內部審計的作用沒有充分認識,雖然形式上表現得很重視,但實際上心里不大瞧得起。“說起來非常重要,用起來比較次要,做起來基本不要”,對于內部審計信息技術要不斷發展,相應要增加人、財、物的投入不感興趣。進行流程再造?更是覺得在沒事找事!;二是有些內部審計人員自己也不夠重視。這些內審人員往往有比較長的審計工作經歷,經驗豐富、業績突出,對于近幾年才蓬勃發展起來的內部審計信息技術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原來沒有信息技術,工作一樣做得好,現在再花時間精力學習新知識,不值得,更遑論進行什么流程再造,不再造不也工作這么多年了嗎?還造什么!。
2、人才問題還有很大的短板
我國目前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數都是財務出身,對于信息技術,實踐操作一下可以,要說在實踐中基于信息技術進行流程再造,恐怕就力不從心了,而難得有一些學歷高、審計和信息技術兼修的人員也基本上在政府部門或大專院校里,離一線的工作很遠,客觀上造成了我國目前內部審計信息化很難取得突破,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流程再造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面臨著不少的困難,我們仍然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對審計工作進行流程再造,以使得內部審計工作更完善,幫助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內部審計流程再造展望
筆者經過多年的思考與實踐認為,要想使內審工作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必須要換一種思路。為此,筆者提出一個創新概念—“審計再造”。
1、定義
所謂審計再造,是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流程進行合理的重新設計完善,希望取得更大的收益或更高的效率。
2、前提假設
筆者給這個概念的運用提出一個前提假設,就是本文所論述的“審計再造”,只適合內部審計,而不適用于外部審計。為什么要提出這樣一個假設條件呢?因為這是和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工作目標不同相聯系的。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工作目標完全不同。外部審計的目的就是要確認單位提供報表的完整性、真實性、合規性,只有能夠對報表提出確認意見,外部審計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目的也就達到了。而內部審計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單位增值,如果是非營利性單位也是要資源利用和管理效率更高。
從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工作目標不同我們可以想到:外部審計不用為被審計單位做過多管理方面的考慮,而內部審計則要本著為單位增值服務的思想去審計,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也就是進行“審計再造”。
3、實際運用前景
目前實際“審計再造”這個創新概念還有待完善,尚未在相關領域得到大規模運用。以我國目前情況,比較正規的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技術基本上與單位內部網絡系統相結合,已經得到一定的普及,看似發展空間已經很小,但是如果換一個思路,也就是用“審計再造”理論來指導審計,那么信息化技術將完全海闊天空,能夠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下面試舉兩例說明:
(1)在對組織進行生產管理的全面審計中,由于要涉及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整個生產管理過程,從計劃到組織,從領導到控制,這個過程可能涉及眾多的人員、設備、生產工序。傳統的審計工作程序由于各種限制因素,特別是大量數據的及時有效處理,各種非數據信息的準確及時傳達等等,因此并不深入研究這些生產過程和工序是否合理,是否有可改進的空間,而如果基于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審計再造”觀念,那么在審計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對單位的生產管理流程進行有效審計,考核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顯然,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這也為信息技術的運用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舞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內部審計,對組織重新確定關鍵生產工序和關鍵生產路線,重新計算生產時間、資源和成本,重新繪制作業網絡圖,不斷改善生產計劃,以求得綜合優化方案,還有大量的各種管理信息及時準確地溝通交流等等,從而達到為企業審計增值的目的,
(2)在具體的一些投資項目(包括基建工程)的審計中,對于一些常規的審計內容比如材料價格、工程質量、采購招投標等等,都可以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充分使用信息技術,以盡量取得更大的效益。除此以外,還可以按照“審計再造”理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重新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財務數據進行詳盡分析,包括項目計算期、折現率、每年的凈現金流量、殘值、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等數據全部重新計算取值,如果得出可行的結論,還要進行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總之,運用信息化技術對大量數據重新驗算,重新得出是否投資項目可行的結論。如果不是基于信息技術平臺,內部審計的再造效果恐怕只是一句空話。
以上論述僅僅是就信息技術在內部審計方面的運用進行討論,實際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比如目前的云計算技術的推廣運用,“流程再造”可以在很多的領域發揮重大的作用。比如上文提到過的財務、營銷、組織機構等等,這些對包括高校在內的各類組織都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吳照云.管理學 經濟管理出版社 [M].2003.
[2] 江蘇省內部審計協會 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資料 [M].2012 {3} 楊雄勝 高級財務管理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M].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