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李亮
【關鍵詞】初中物理 家庭實驗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75-02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教學的新理念,從生活中教會學生學習,必然會促進學生做科學、學科學,提高學生的觀察、預測、推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家庭實驗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親身體驗的科學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在生活中應用知識。在物理學習中,大力開發家庭實驗成了必然的趨勢。下面筆者結合初中力學知識來談談家庭實驗的設計。
一、明確目標,忽略個數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沒有明確的實驗目標,會讓他們對實驗感到迷惘,不知所措;確定了實驗目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確定了方向,讓學生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實驗中來,有利于準備生活的材料,有利于對知識的拓展。近幾年學生的學業負擔有了一定的減輕,但是對于一名初中生來說各科的作業加起來還是比較多的,占用了他們絕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家庭實驗個數不要多,應少而精。實驗的目標明確了,就有了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家庭實驗——力的作用是相互且相等并同時發生的
【目的】初步認識力的作用相互關系
【器材】兩根相同的橡皮筋A和B、刻度尺、筆、白紙
【提出問題】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時,這個物體是否也會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呢,效果相同嗎?
【做一做】
1.將兩根橡皮筋A和B,用細線C(C的長度和質量不計)緊緊地串在一起(如下圖所示),將A和B自由放在白紙上,并分別將A的左端、C點和B的右端用鉛筆在紙上做上標志。
2.將A的左端和B的右端同時向相反方向施加力,并記下A的左端、C點和B的右端用鉛筆在紙上做上標志。
3.重復2再做一次。
4.用刻度尺測出A的左端到C點的長度,以及C點到B的右端的長度進行比較。
【結論】力的作用是 且大小 ,方向 , 發生。
有了具體的任務,學生就更容易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易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我們可以拓展實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橡皮筋,作用是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新的問題,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也要“授之以漁”。
二、便于操作,現象明顯
制約著多數學生物理探究興趣的是器材,而不是時間和智力。學生們想在家里展示或演示或探究實驗,但是往往因找不到上課用的器材而煩惱。這說明了學生還沒有學會把生活中的素材當作器材,缺少靈活運用和變通的能力。教師需要通過家庭實驗設計來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器材”。當然,我們的實驗要盡量現象明顯,鼓勵學生去觀察、體驗和記錄。
例如:家庭實驗——大氣壓的存在
【目的】了解大氣有壓強
【器材】一只礦泉水瓶、熱水
【提出問題】如果大氣有壓強,會對物體有力的作用的效果嗎?
【做一做】
1.向礦泉水瓶里倒入四分之一容積的熱水,蓋上瓶蓋子,搖晃瓶子幾下,然后再將熱水倒出來,旋緊瓶蓋,觀察到 。
2.旋開蓋子,又看到了
。
【結論】大氣存在 。
當學生觀察到瓶子扁癟了時,就會表現出很大的驚訝、興奮以及熱愛、向往,激發探究熱情,增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再如,我們的家庭器材可以用簡易翹翹板代替杠桿,可以用礦泉水瓶和泡泡(當橡皮膜),以及水,讓學生去探索液體內部的壓強;用自行車帶人與不帶人去體驗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用坐沙發和木凳子體驗壓強大小與受力面積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實驗,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就在身邊,身邊充滿了物理,真正做到“始于歡樂,終于智慧”。
三、注重要點,減少環節
家庭實驗的設計不能局限于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對于那些一看便知的簡單的實驗,我們要側重現象的收集;對于操作的實驗,我們注重的是操作的先后順序和注意點;對于數據類的實驗我們注重的是分析與總結。不同實驗的探究步驟是可以有差異的,但是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通過實驗來獲得新知與體驗樂趣。
例如:家庭實驗——杠桿找平衡
【目的】學會制作和調節杠桿
【器材】粗細均勻的筆管,長螺絲及螺母、橡皮及細線
【提出問題】如何制作杠桿并使它水平平衡
【做一做】
1.按如圖所示制作杠桿,并懸掛起來,你發現了什么?
2.動手操作,看看如何使杠桿平衡,螺絲有作用嗎?
【結論】調節螺母可以使杠桿平衡。
學生在操作中領悟知識,學會了方法,有利對生活現象的探索,也有利于“變廢為寶”的節約理念的形成。還可以在家做模擬翹翹板實驗,既讓學生懂得細心操作的重要性,也讓學生認識到數據收集的準確性,同時也要發現數據的規律性,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進而揭開杠桿原理的神秘面紗。
四、學會總結,自我創作
家庭實驗的設計并不是要追求難度,而是要求簡單,又能夠讓學生記錄、總結,便于去創新。家庭實驗從內容分為已學知識的應用和自我創新學習新知。因此,我們設計的家庭實驗要讓學生學會總結,并能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創新。比如下面的一個家庭實驗:讓學生吹分別放在兩個相同的空礦泉水瓶中(一個是完好的,一個是底部有一個小洞)的兩個相同的氣球。在吹的過程中,學生發現有洞的礦泉水瓶中的氣球很容易吹起,而另一個怎么也吹不起來。從操作中學生很快就會總結出與洞有關,無洞的封住了氣體,氣體有壓強,很好地將大氣壓強拓展為氣體壓強,促進學生的探索。再如在學習杠桿平衡后,可以讓學生回家利用一根線去分胡蘿卜,分得的結果怎樣,合理嗎?進一步讓學生動起來,感受知識帶來的喜悅。
總之,大力開發家庭物理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我們一定要下大力氣設計物理家庭實驗,便于學生透過物理現象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