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留英
云南省昆明市尋甸塘子中學
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可行性措施
施留英
云南省昆明市尋甸塘子中學
語文的學習,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初中是銜接小學和高中的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語文也成了不容小覷的科目。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初中語文老師來說,“怎么教,教什么”就成了一個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再考慮到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比如受到應試教育的干擾、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激情、老師自身素質(zhì)欠缺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新課改對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比如,學生應做到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讀課文,在閱讀文章時能夠?qū)χ行乃枷胗写笾碌陌盐眨⒂凶约邯毺氐囊娊狻⒄J真給出評價,對文章有深層次的剖析等,這些要求對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是十分艱巨的、苛刻的,同時這也意味著,扮演引導者身份的老師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zhàn),在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下,守著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這種二元對立的局面下,沒有意識到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不能運用現(xiàn)代新型的教學設備,“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成了語文課堂的全部,可想而知,這遠遠的不能達到新課改下對初中生的培養(yǎng)標準。而且就目前來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棘手的問題。
第一,老師和家長會在平時向?qū)W生經(jīng)常念叨:“你們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一個重點高中。”學生也就受到了這種應試教育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考上高中,從而不關注自己其他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老師也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視關于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維定勢,做不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與新課改的最終目標背道而馳,離得越來越遠。
第二,上文提到,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設備落后,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興趣與熱情,老師平時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學生也被定義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機器,在課堂上學生們與老師的互動很少,老師也不能具體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導致事倍功半的局面,使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大打折扣,學生的成績也得不到切實有效的提高。
第三,部分老師上課不認真,不能全身心投入課堂,不注重講課方式與提問技巧,認為自己只要講完四十五分鐘即可,草草應付了事,造成語文課堂混亂;部分老師自身素質(zhì)欠缺,不能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不懂得操作電腦的技巧,不會使用新型教學設備,不思進取,試問,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在這種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怎么能夠提高成績,多方面發(fā)展呢?
在對現(xiàn)階段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就應該對癥下藥,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不但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還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使他們能夠在欣賞文章時把握文章的主旨,深入剖析,牢固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筆者有以下建議:
第一,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目的,更新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多注重學生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不僅僅是以簡單的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考重點學校為最終的教學目標。
第二,注重現(xiàn)代新型教學設備在語文課堂的合理運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近些年學校也在不斷的斥資引進新的教學設備,比如利用網(wǎng)絡資源、多媒體教學等,它們都是集聲音、圖片、動畫等于一體的設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黑板--粉筆”的枯燥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他們高度集中精神,充分利用語文課堂,做到快樂學習、高效學習。基于此,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跟隨社會發(fā)展的潮流,掌握電腦使用流程,學會在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以蘇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濟南的春天》為例,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放映一些濟南冬天的美景圖片,讓他們切身體會到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的魅力,并談談自己對冬天的感情,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把握提問技巧,增強學生們的信心。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和學生們之間的互動頻率,這就涉及到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一項問卷調(diào)查顯示,一部分學生語文基礎薄弱,怕回答錯老師的問題遭到周圍同學的嘲笑,從而不敢回答問題;老師們有時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傾向于提問成績好的同學,忽略了那些“語文困難戶”的學習,這也成了阻礙了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的因素之一。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們平時在授課時,應該注重自己的提問技巧,既不能提問偏難的,又不能提問過于簡單的,而是應該采取循序漸進、層層引導的方式,合理啟發(fā)學生,開發(fā)他們的思維,增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感覺到語文課堂的溫暖、可愛之處。比如,在蘇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朱自清的《背影》的學習中,老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請描述一下印象中你們爸爸媽媽的背影”,接著問他們“你們出遠門看到父母送你們的時候是什么感覺?”以這種方式進入文章的學習,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濃濃愛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孝順父母的美好品德。
除了上面的建議,當然還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請專家蒞臨學校指導語文老師,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并提出更好的措施;在授課時結合生活情景,加深學生們對文章的理解;創(chuàng)建語文學習園地,鼓勵他們隨時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劃分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等,這些都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降低語文的難度,改善課堂的枯燥性,從而真正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1]張青民.課改十年:初中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調(diào)查報告[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2)
[2]張春陽.語文想象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3]孟令君.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喚情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