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縣教育局
有效的課堂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王海燕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縣教育局
在一節音樂課上,有的評價環節的設計是一節課的亮點,它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有的卻流于形式,為了評價而評價。在學生評價中,也存在很大差異,有能力的差異、性格的差異、經驗的差異等等。新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音樂教學中的評價應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這一變化突出了當前音樂教學評價的新理念,鮮明地體現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精神,更加符合音樂教育以審美體驗為核心,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特點。
自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以來,讓我們更加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標準分層,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
學生學習上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在音樂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音樂技能的掌握,學生的差異十分明顯。因此,在評價中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享受成功,得到發展。
比如在河北少兒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梨園樂》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首先選用的重點欣賞和學唱的內容是《花為媒》選段“報花名”,因為評劇這種藝術形式起源于河北,曲調學生們也十分熟悉。在設計這節課的課堂評價時,我考慮到學生自身能力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了評價標準。對于喜歡音樂,自身素質、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能有感情,自信地進行表演唱;對于聲音條件不是很好,但是音準很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自然的、完整的演唱曲目;對于聲音條件和音準都稍差一些(就是我們常說的唱歌跑掉、五音不全)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夠跟隨原唱進行演唱或者大聲誦讀曲目唱詞,理解和感受評戲唱詞之美,我認為也不乏是一種評價手段。當然,課堂評價標準的制定也是要經過學生們認真討論后,每個同學依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而行的。我發現,當我開始運用評價關注每一位同學的差異,考慮每一位同學學習音樂課的感受后,同學們反饋給我的是更多的信任和欣賞。記得有一次一位女同學下課悄悄對我說:“王老師,謝謝您沒有讓我在全班同學面前難看,因為我盡管喜歡唱歌但就是唱歌跑調。”我鼓勵她說:“不用謝,我知道你們這個年齡自尊心都很強,但我相信只要多聽、多練、反復矯正,你是可以將音唱準的,日本曾有一位音樂人說過一句話‘五音不全是可以改變的',相信自己!”通過關注學生差異性評價避免了單一評價給一部分學生帶來的尷尬,使得孩子們在音樂課堂上表現的都很輕松、愉快,孩子們既獲得了成功,又增強了自信。
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與學生對話、交流,讓評價更富人性魅力,師生雙方的精神更加愉快。
性格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而性感差異正是由于遺傳的因素,成長的環境等的不同而對于同一現實存在的不同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在音樂領域,這種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因為音樂是一門強調體驗的藝術,如果用標準答案去衡量顯然不合適。因此,在評價中,我們應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采用多元評價標準,讓學生個性得以發揮,讓音樂課堂呈現豐富多彩的格局。
在欣賞莫扎特管弦樂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時,我首先讓學生聆聽整部音樂作品,對樂曲有一整體的認識。再次欣賞時我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根據音樂的進行想象符合音樂風格的畫面,然后將你想到的畫面用文字表述出來。課后我將這些文字信息進行評定,發現全班34名同學寫出了34種答案。有的想象主題清晰,畫面感極強,有的想象內容積極陽光,而有的同學想象內容則很沉重。有的同學寫到:聽到主部主題部分讓我想到了期中考試沒有考好時緊張局促的情景,糾結如何告知父母,父母又將怎樣懲罰于我。副部主題部分讓我看到了媽媽無奈的看著我的試卷,我羞愧的低下了頭,心中暗自發誓下次一定要考好,不讓媽媽失望。其實這名同學平日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但是上進心很強,不允許自己的失誤,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是一位不愛表達,性格內向的孩子。
不同的性格特征,對于音樂的理解與想象也是多元的,在音樂的教學評價中,無對與錯之分,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的差異其實是對音樂的豐富性與不確定性存在的尊重,更是對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尊重,對發展學生個性是很有幫助的。
每一個學生都是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享受著不同的生活,他們的生活經驗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也應該得到尊重。
在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愛滿人間》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于愛的理解與詮釋。張輝同學為大家演唱了一首關于同學、朋友之愛的歌曲《友誼地久天長》,聲音渾厚而有磁性,感情真摯而又飽滿,因為張同學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歌唱家,而現在的業余時間也在學習美聲演唱方法,他的演唱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和鼓勵,我用肯定的眼神對他說:“繼續努力,我們期待你更加優秀的表現”。我想簡短的一句話,他能夠感覺到我對他的認可,也能夠堅定學習聲樂的信心;李麗和姚菲同學共同為大家演繹了一曲表現祖國之愛的舞蹈《愛我中華》,扎實的舞蹈基本功,柔美的肢體動作,自然的面部表情,將對祖國的熱愛深情的表達出來,感動著班級的每一個同學;還有很多同學用他們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對生活、對同學、對父母的愛。我認為無論是唱歌、演奏、跳舞、朗誦哪種方式,作為教師都要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評價作品時只要感情是真摯的都是值得表揚和肯定的。
我們創造一個平臺,讓學生的才能得以展示,讓學生在展示中增強自信,個性得以發揮,天性得以釋放。讓教師的評價充滿生活情趣,學生盡享成長的快樂。
很多的課堂評價看似是即興產生,其實是源于教師用心的準備和扎實的教學功底,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特點、教學內容,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評價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我們的教學評價改變以往的單調、拘泥、刻板的狀態,走上人性化,個性化、生活化的軌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