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樹林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鎮總校
淺談在小學語文中情境教學的應用
魏樹林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鎮總校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情境學習的理論開始出現。這種學習理論最先出現在國外,并且這種教學方式最先應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在時代不斷發展、課程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各學科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而作為學生來講,最喜歡的還是情境教學,同時在運用情景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對學習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育學、心理學為基礎,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營造師生之間的情感氛圍,并且創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
小學語文;氛圍;理論;發展;情境
情境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推動情境教學研究的深入進行,并且使得學生思維處于一種上升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人需要形成新的認識,也就是說當知識進入到人的大腦中以后,內化成為人們認識結構中的組成部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要顛覆人們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平衡,引發人們的好奇感、好勝感;而第二步才是自我調節的過程,同時會形成全新的認識結構。
1.1 聯系實際的生活
通常情況下,人生的閱歷主要是來源于生活,主要是生活中的種種情感的感受,同時也是每個人最為熟知的。如果將語文課堂上的情感體驗變為實際的生活體驗,也就相當于將語文轉變成為生活,可以讓語文更加靠近人們的生活。
1.2 運用生活中的物品扮演對應的情境
有這樣一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就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情況來講,給人們的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親身的感受以及體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講,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結合具體的事物構建出相應的情境,使得學生對教學的內容有深刻的認識以及真實體驗的感覺。但是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內容都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任何聯系的,所以大多數的小學生對于這些課文缺少一種直觀的感受。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幫助小學生學習課程文化知識,并且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小學語文教育經常會用到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來構建符合小學語文學習的情境,同時讓小學生對這一物品有直觀的感受。
1.3 扮演適當的角色,體驗情境
通常情況下來講,角色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情感以及語言等等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角色效應,讓學生參扮演一個角色(這一角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所特定的并且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小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對學習內容的情趣,從而使得教學的內容與學生更加地靠近,促使學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去學習教材中的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情感去學習。讓小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可以充分地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可以使他們變得更加興奮。
2.1 科學地運用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俄羅斯著名的教育學家贊克夫曾經這樣說過,在教學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如果可以與學生的情緒以及學生的意志相接觸,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得以高效進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出與之相匹配的情境,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并深入地理解教學的內涵,推動學生的發展,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2.2 對教學目標的優化有幫助
通過對認知心理學進行研究,可以得出對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在學習主體積極參與的情況下進行,同時也需要經過認知結構的調整以及重新組織,最后將新學習的知識加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維,通過構建學習情境,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2.3 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所幫助
全面構建親、助、樂的情境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構建美、趣、智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構建出的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教學的氛圍變得更加和諧。
在對情境教學進行研究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則:
3.1 情境教學的真實性原則。具有真實性的情境教學有利于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以及應用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真實本領、真實態度以及真實的情感,同時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非常大的幫助。
3.2 情境教學的實效性。一則小故事、一次操作或是實踐活動、比賽甚至是游戲等都可能會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激發出小學生的探索意識。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而不僅僅是為了建立情境而建立情境。
3.3 情境教學的生活性。需要對小學生的生活背景進行關注,以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出發點,將生活化的方式導入到學生的學習情境中,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語文這一學科的價值,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3.4 情境教學的趣味性。主要是讓構建的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行為會受到興趣的影響。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對于學生來講學習是最好的刺激。所以在學生的小學階段對于學習情境的設計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相符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建立相應的情境可以使小學生主動地、帶有激情地去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越高,其學習的注意力也就越集中,學習的效率也就隨之提高,在課堂上的收獲也就會越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盡量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實際情境中,促進其對課程中的故事情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最終使學生處于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
[1]崔巒.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J].小學語文教學,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歐陽芬.多元智能與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