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
阿城電業局
深度解析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
王曉峰
阿城電業局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新時期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對我黨群眾路線的繼承與發揚,自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黨建科學水平,并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黨已經全面的展開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群眾路線轉化為我們實踐的力量,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新時代群眾工作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我黨工作的發展。本文作者分析了當前我黨群眾路線教育的內容,從而深度解析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涵
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主要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主要是進行學習與教育,第二個階段,主要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第三個階段則是建章立制,規范的制度化的體制化的。那么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群眾路線是什么,然后再結合我們當下的實踐進行群眾路線教育,也就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其中有一個轉化,將群眾路線的內涵轉化成進行實踐的力量,不但不影響我黨工作,同時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作者主要概述了新時代下群眾路線教育的內容,進一步深入解析我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
群眾路線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群眾路線也要與時俱進,在新時代要求下,我黨群眾路線則更應體現出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1.1 我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人民至上是我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這一群眾路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形成了,在毛澤東同志20、30年代的一些文章中就有談到,他說柴米油鹽、修路、建小學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在1982年的歷史決議中講到毛澤東思想的三個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在講到群眾路線的內涵時,說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我黨文件中表達的一個明確的群眾路線科學內涵。那么,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國社會在迅速的發展著,對群眾路線也有了更新的要求,根據十八大會議中的有關報告可以看出,新時代的群眾路線,一定要有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與價值追求,而人民至上也正是我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下面從四個方面來分析對我黨執政理念的理解:第一,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決定社會變革的巨大力量,因此,人民群眾的要求與實踐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第二,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中指出,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要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并進一步發展,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與能動性,這是我黨執政的深厚基礎與力量來源;第三,只有本著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精神,才能做到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尊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進一步實現為民、務實、清廉的目的;第四,小平同志曾經講道,我黨的執政能力、水平與先進性要如何體現,就看人民答不答應。可見,人民群眾是檢驗執政能力與先進性的根本標準,是檢驗我黨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
1.2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從理論上講,人民至上是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一點從我們現在經常談論的實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就可看出,首先,我們都學習過十八大中八個必須堅持的基本要求,第一條就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這里強調要將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這一要求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另外,在總書記講到的“中國夢”中,他講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每一個人的夢。沒有人民就沒有精神與力量,更沒有實現中國夢的道路。再者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些年來,我國發展十分迅速,而發展后我們要面臨的是包容性,它既要包括農村還要包括城市,是我們13億人口的共同發展。在我國發展最快的這三十多年中,依然會有一部份弱勢群體,這是因為有些人享受了太多的改革成果卻沒有承受相應的代價,而有些人可能承受了很大的改革代價卻享受到很少的改革成果,因此,我們應當反思我們的工作,將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到全體人民。最后,依據上面小平同志提到的那句話來分析,將我黨改革與發展,以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落實到人民的幸福才是對我黨執政得到的最大認同,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價值的肯定。
群眾路線教育的價值即將人民至上的的價值追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強調以人為本,更好的實現人民的利益,并加以維護與發展,本著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態度,針對近三十多年發展中出現的人民群眾在貧富等方面的差距較大的問題,應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正義,不但要把蛋糕做大,還要分好,而且,我黨還應努力構建一個照顧群眾關切的各方面的機制與平臺,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呼聲,帶動大家一起發展,共同富強,最后,必須著力于改善民生狀態,為人民造福。
3.1 習近平講話為主要依據
首先,強調人民至上,將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只有解決為民的問題,才能繼續后面的務實與清廉,其次是以照鏡子,整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然后以整風精神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征求意見,再者要以轉變作風為這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重點,克服四風主義,最后以落實黨中央的八項規定為主要突破口,嚴格按照這八個規定來做。
3.2 體現人民至上這一時代要求
體現人民至上關鍵是要轉變工作作風,這一次中央將重點工作放在了轉變工作作風上,這樣將轉變政府職能,建設起服務型政府,解決我國政府有時候出現的缺位、失位、錯位以及越位等的現象,克服不作為與冷漠的問題,創新群眾利益的協調機制與保障機制,創新社會矛盾高處機制與民意訴求表達機制,搭建一個可照顧群眾各方面關切的機制與平臺,化解基層問題,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中。
[1]謝朝暉.國家治理現代化語境中的群眾路線——兼論群眾路線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5.(01).
[2]董淑昌.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強化“三種機制”[J]東方企業文化.2013.(22).
[3]田澤鵬.師旭巖.員工的需求就是行動的方向——煤銷長治長子公司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側記[J]山西煤炭.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