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娜,張守紅
天津商業大學TUC-FIU合作學院
試論高等學校國際化教材建設
牛 娜,張守紅
天津商業大學TUC-FIU合作學院
高等學校國際化教材建設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詳細闡述了國際化教材建設的意義,通過對比國內外高校教材的特點,指出國際化教材建設的策略,即更新觀念、健全制度、借鑒改編和完善配套四個方面。
高等學校;國際化;教材建設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培養出了解國內外知識、技能等諸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國際視野的人才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高校的重視。其中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必須率先注入國際化元素。各大高校為應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沖擊,實行國際化教材建設勢在必行。
首先,國際化教材建設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教育國際化包括諸多要素,如信息要素、人員要素、財務要素和結構要素。在信息要素中,包括教學方法、教育理念、課程與教材建設和教學知識。國際化教材建設是信息要素國際化的重要支撐,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國際化教材建設也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各要素中較容易開展工作的要素,各高校可以以國際化建材建設為切入點,帶動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
其次,國際化教材建設有利于培養國際化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國際化教材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通過使用國際化教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該學科國際上最前沿的知識和信息,使學生具有國際化的觀念和視野,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1.國外高校教材特點:①引用學科前沿信息。國外高校教材內容不僅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介紹大量的學科前沿信息,使學生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學科動態,知識更新速度快。②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國外高校教材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倡導學生學以致用。③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國外高校教材不急于直接呈現知識點,往往采用大量案例,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提高學生歸納、理解和比較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性。④配套教輔材料豐富。國外高校主教材更新頻繁,配套教輔材料豐富,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支撐材料,有利于豐富學生學習形式。教輔材料包括課堂演示文稿、考試題庫、課堂討論建議、學習指南、教學錄像和閱讀材料等。
2.國內高校教材特點:①具有較強邏輯性。國內高校教材內容知識體系完整,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術性和規范性,學生可以較為清晰地了解學科體系的基本原理,在編寫基礎課教材方面,具有一定優勢。②知識更新速度慢。國內高校教材對新知識、新問題、學科新發展涉及較少,同時從編寫到出版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待正式出版時教材中提及的一些知識和問題已經跟不上當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同時,國內高校教材普遍存在版次更替緩慢的問題,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材的知識更新速度。③教材重理論、輕實踐。國內高校教材尤其是基礎學科教材,理論基礎扎實,但教材引用實際案例較少,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可以輕易找尋到知識點和結論,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內容較少,導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提升。④配套教輔材料匱乏。國內高校重視主教材編寫,往往忽略教輔材料的編寫工作,一般主教材會配備一本教師用書,其他教輔材料匱乏,教師需要自己制作課堂演示文稿和考試題庫等。通過對比國內外高校教材特點,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其差異性。國外高校教材遵循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采用大量的圖片、案例,側重相關知識的拓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配套教輔材料豐富。國內高校教材基礎性、系統性、邏輯性強,但先進性和前瞻性不足,配套教輔材料不完整,不利于學生創造性和科研能力的培養。
國際化教材建設策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拿來主義”,直接引進原版教材,;一是自己編寫高水平國際化教材。
1.引進原版教材原則。引進原版教材是較為簡便、易行的國際化教材建設策略,但在引進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切不可盲目引進。①堅持精選性原則: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一本優秀的教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國外教材品種繁多,各高校在引進原版教材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比較、精選原則。堅持引進國外著名學者撰寫、由著名出版社出版,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優秀原版教材。同時,可以參考國際一流大學的教材信息,并注意多渠道收集對擬引進教材的評價,保證引進教材的質量和效果。②堅持一致性原則:引進原版教材要與人才培養方案相匹配,教材的內容和深度應考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科生應注重教材內容的邏輯性、穩定性和科學性,以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為目標。研究生要側重教材內容的前瞻性和創新性,以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為主要目標。③堅持系統性原則:引進原版教材應考慮學科知識體系的相關性和完整性,應制定系統引進教材方案,保障學生學習效果。根據奧蘇泊爾的學習理論,我們得知有意義的學習只有在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的條件下才能發生。因此,在引進教材的過程中,應根據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系統引進相關教材。同時,在引進主教材的基礎上,應充分利用原版教材配套教輔材料豐富的優勢,將主教材和配套教輔材料打包引進,全面提高教學效果。④持思想性原則:材以文字作為媒介,介紹知識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傳播著本國的文化、信仰和習俗,對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快速發展,外來思想的沖擊日益加劇,我們在勇于接受挑戰的同時,也應審慎鑒別。在引進原版教材的過程中,應以敏銳的眼光、客觀的心態,冷靜審視其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屬性,統籌考慮教材的思想性、先進性和科學性。
2.高水平國際化教材。編高水平國際化教材,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新觀念:國高校教材的顯著特點就是邏輯性強、知識體系完整,但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較少;編者的語言規范性強,但缺乏生動性,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編者不能及時更新觀念,依然延續固有的模式,這必將影響我國教材建設的國際化進程。因為,在教材建設過程中,應首先樹立國際化理念,加強對國外優秀教材的研究,積極參加國際交流,從教材結構、寫作風格、圖表運用、案例選取等多方面進行認真學習,加快我國高校國際化教材建設的步伐。②全制度:編著一本高水平國際化教材需要編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國高校對教師編寫教材沒有相關的激勵政策,導致大部分高校教師專注于科研而忽視教材編寫工作。因為,為全面改善教材編寫質量,可考慮將國際化教材編寫的數量和質量與職稱評定直接掛鉤。在評定的過程中,尤其應注重教材的質量,建立相關的評定標準,考評得分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影響因子,提高教師編寫高水平國際化教材的積極性。③改編:教材國際化建設的過程中,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教材是必經之路。為加快國際化教材建設的速度,可考慮在引進原版教材版權后,對教材進行本土化改編。本土化改編既可以保留原版教材的精華,又可以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要求增減、整合相關的內容,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學習效果。④善配套:國外豐富的教輔資料相比較,我國教材在配套資料建設方面差距較大。教輔資料的匱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國際化教材建設過程中,完善教材配套資料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配套資料包括的種類很多,如課堂講義、課堂活動建議、習題庫、考試題庫、課堂演示文稿、教學錄像、教學光盤等,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教材出版的經驗,即在首次出版教材時,同步發行一部分教輔材料,隨著教材版次的更替,根據師生反饋意見,不斷增加教輔材料,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輔資料體系,為教師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幫助。
綜上,國際化教材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苦的工作,對我國高校而言,任重而道遠。只有高校領導和教師共同樹立國際化教材理念,共同探索,才能有效推進我國高校國際化教材建設,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
[1]毛一國,高躍新.引進原版教材,加快高等教育國際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55-58.
[2]譚詣.論國外原版教材在中外合作教學中的使用[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雙月刊),2010(6):76-78.
[3]劉平,于險波.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J].2010(5):140-141.
[4]鄧俊.論高校雙語教學原版教材的本土化[J].2008(16):145-146.
[5]任福兵,王青.高校外國原版教材引進使用的原則探究.2008 (10):41-43.
天津市十二五規劃課題高等學校教材建設管理創新研究與實踐CE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