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波,周紅巖,郭軍華
威海技師學院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理性追問
沈 波,周紅巖,郭軍華
威海技師學院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社會發展的一項歷史使命。要想完成這一使命,要求我們必須把握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從而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互通的教育機制。本文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理性追問,并給出建構合理教育體系的一些建議。
職業教育;教育體系;教育資源
為了滿足我國現代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需求,構建一項具有開放性、周密性、規范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刻不容緩。要想構建符合現代法治理念的職業教育體系,首先要對職業教育的本質進行深度的研究,時刻關注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建立和完善社會所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實現學習型國家、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合理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如何合理有效地優化和重組現有的職業教育資源,從而實現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全面改革,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已成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思考的問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協調發展職業教育的前提條件。要充分利用社會現有的職業教育辦學主體的職業教育資源,調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盡力改善職業學校、職業教育中心以及其他一切教育機構的辦學條件和環境,有效地緩解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資源缺乏的實際情況,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推進現代職業教育以就業為方向的全面改革。
1.技能與技術的關系
從形態上講,技術分為空間形態的實體性技術、時間形態的規范性技術和時空形態的過程性技術。其中,實體性技術是可以脫離個體而獨立存在的。對于這一特點,規范性技術同樣具備。而過程性技術卻必須依靠個體而存在,即實體性技術與規范性技術是基于“物”載體的技術,多以“結果”形態出現;而過程性技術是基于“人”載體的技術,更多以“過程”形態出現。而技能就是一種基于“人”載體的過程性技術,即人所掌握的一項應用專業技術。通俗點兒講,技術是一種知識,是身體認知,可以通過后天學習獲得;技能則是人們在熟練掌握了某項技術后,在長期的實踐練習中加以運用的。技能是“人化”的技術,通過“人”這個載體實現“物化”技術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技能可以使形態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術。技能與技術兩者是伴生的、等值的。
2.技能教育與技術教育的關系
技能教育是指采用教育手段來開發挖掘人自身的潛能,從而使潛伏的一些實體性技術和規范性技術變成實在的技術,以此來為人類創造真實存在的價值。技術教育是指由于對知識思考的增加而產生的更加復雜的技能教育.通過技能教育培養出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工作過程難度大的特征,而通過技術教育所培養出的技術型人才具有工作過程知識含量高的特征。
1.兩者的主要區別
判斷教育類型是否相同的第一個標準就是看其培養的目標是否相同。職業教育所要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其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而普通教育則是以培養學生自身素質和創新能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為目標。判斷教育類型異同的第二個標準是教育內容的異同。職業教育要遵循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強調的是對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著重體現在制訂工學結合的培養方案上,包括專業職業分析、學習及工作導向和對師資培訓的要求定向等。普通教育則是對學科知識的系統化的基礎教育為主,強調培養適應企業發展和社會變化的人才。
2.兩者是平等的關系
由“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的有關規定可以看出,從中學教育開始,教育便可分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兩大類型,由此可見兩者并列平等的地位。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需要關注職業與教育的相互融合以及職業成長規律與教育認識規律的相互滲透。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本質區別在于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已跨越傳統學校的界限。普通教育是定向于學校的思考,而職業教育已然有跨界的思考。職業教育的跨界思考體現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根據對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技能可分為經驗技能與策略技能。經驗技能指的是個體在經驗學習中通過觀察學習對其進行信息加工的技能,即解決“怎么做”的技能;而策略技能是個體在學習中通過觀察反思逐步建立的操作系統,具有遷移運用特點的技能。所以,經驗技能與策略技能可以說只是對同一技能的不同層次的掌握。
結語: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如何建立一個結構合理并符合市場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1]蔡澤寰.淺析高職教育的創新模式[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鄧友川.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3]徐志鵬.國外職業教育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19期
[4]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年33期
[5]周建松.關于全面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