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琨
摘 要 文章從語篇分析的角度,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二十一篇閱讀文章進行了分析。分析內容包括語篇寫作目的、一般修辭功能的使用、修辭技巧的使用、中心句位置以及中心句與段落對應關系,并將研究結果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閱讀理解的要求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大學英語四級測試內容符合《課程要求》的規定。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了一些關于教授閱讀的建議。
關鍵詞 語篇分析 大學英語四級 閱讀理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35
1 研究背景
2003年12月26日,教育部召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新聞發布會”,下決心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打基礎多多益善,基礎扎實終身受益”(董亞芬 2006)。然而,時至今日,基礎教學的教學內容已經很難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蔡基剛(2012)認為,我國大學英語的定位應當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
在實際推行ESP教學的過程中,地方高校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比如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需求等。為了解決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問題,大學英語ESP教學可以推行后續教學的辦法,即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打下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后,在大學三、四年級繼續推行ESP教學,實行大學英語四年不斷線。然而,面對學生進行后續階段英語學習目的做的調查表明,很多學生還是認為后續階段的英語學習是為了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推行ESP后續教學不但和學生通過四級考試沒有矛盾,而且是可以滿足學生對于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需求的。為此,作者用了國外ESP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語篇分析法,具體為Louis Trimble(1985)為科技英語篇章設計的篇章修辭程序表將我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的21篇閱讀文章進行了語篇分析,結果發現,運用于專業領域的篇章分析同樣也可以運用于一般類型文章的語篇分析。
2 研究理論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將我國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這三個層次對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如下:“一般要求: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文體的材料;較高要求:能基本讀懂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雜志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更高要求:能讀懂有一定難度的文章,……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章。”這三個不同層次的英語閱讀理解要求的目的都是期望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能夠讀懂真實的文章(authentic materials)而獲取知識,即來自真實世界中的各種閱讀材料。而大學英語四、六級閱讀考試的文章就是來源于真實的世界各種閱讀材料。比如,2009年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試題中的快速閱讀就出自USA Today一篇題目為 “Colleges taking another look at value of merit-based aid”的文章。傳統閱讀的第一篇文章出自Newsweek一篇名為“What Michelle Can Teach Us”的文章。
國外ESP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是語篇分析。本文作者將Louis Trimble(1985)為語篇分析設計的篇章修辭程序表進行了部分修改,用修改了的篇章程序表來分析我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閱讀文章并收集了數據。
Trimble(1985)將科技英語篇章的修辭程序表分為四個層次。A層次是用來說明整個篇章的目的的。B層次是幫助展開A層次目的的一般修辭功能。C層次是為了展開B層次一般修辭功能的特殊修辭功能。該層次的語篇通常由幾組關系緊密的段落或單個段落展開,這些段落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B層次的一個章節。D層次是為了連接C層次各修辭單位的修辭手段,換句話說,D層次的修辭手段是用來編排C層次各項信息的順序或者邏輯關系的。四級文章的篇幅有限,一篇文章不可能分為多個章節,因此,作者保留了原程序表中的A層次(寫作目的),C層次(修辭功能)和D層次(修辭技巧),并增加了關于中心句的位置,以及中心句與段落對應關系的分析內容,即,為了表達一個中心意思并由一段文章展開說明的一一對應關系(one-to-one correspondence)和為了表達一個中心意思但由多段文章展開說明的一對多關系(one-to-more-than-one correspondence)。主要是對篇章段落內的結構關系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3 實證研究
本文從篇章寫作目的,一般修辭功能,修辭技巧,段落的中心句位置和中心句與段落對應關系這五個方面對我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以下簡稱CET-4)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的21篇閱讀文章進行了語篇分析。
3.1 CET-4閱讀理解篇章的寫作目的的分析見表1
表1所示,四級閱讀文章多是報道性文章,非常符合《課程要求》關于閱讀理解的三個層次的要求,即:能夠讀懂來自真實世界的各種題材的文章。這些文章都以客觀的原則向讀者報道了諸如交通運輸、醫療、廣告傳媒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話題,向讀者傳授了新知。隨著社會的發展,諸如此類信息的文章應該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應該是在以后考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閱讀理解文章。
因為本次用以分析收集數據的主要工具是Trimble為科技英語篇章分析所設計的表格,議論性文章不在科技文章的范圍內。因此,以下的數據是除去了兩篇議論目的的文章后的十九篇文章的數據分析結果。
3.2 CET-4閱讀理解篇章的一般修辭功能使用分析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四級閱讀使用的一般修辭功能主要是描述,占到了68%,指令和分類是其它兩種使用頻率較高的一般修辭功能。而下定義是使用最少的一般修辭功能。四級閱讀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新聞報道或報刊雜志,它的目的主要是要讓人們了解新知,學術性不會太強,這樣才便于普通人在生活中去閱讀來獲取信息。
3.3 CET-4閱讀篇章的修辭技巧使用分析見表3
從表3的數據結果來看,四級閱讀理解文章經常用對比和比較來做到段落與段落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緊密連接,使文章的邏輯性更強。其次最常用的修辭技巧是因果關系(21.80%),舉例(21.51%),咨詢權威(10.47%)。其它的一些修辭技巧的使用頻率不高。
3.4 CET-4閱讀篇章中段落的中心句位置分析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四級閱讀文章的中心句大部分出現在段首(73.33%),這非常符合英語國家人士寫作的特點,先講明目的,然后再進行論述。需要解釋的是,表4中出現的“未明示(Implied)”是指閱讀文章中沒有明確表示文章的中心句。
3.5 CET-4閱讀篇章中中心句與段落對應關系分析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四級閱讀篇章中心句出現后,或者用一個自然段對本段的中心思想加以解釋說明或闡述,或者以多個自然段對出現的中心句進行描述、說明或解釋。
綜上所述,四級閱讀理解所選文章具有非常明顯的篇章寫作特點,一般都是以報道為寫作目的,向閱讀者傳達生活領域中的各種諸如醫療、道路等信息。這也符合《課程要求》對閱讀理解的要求。此外,在一般修辭功能和修辭技巧的使用上,四級閱讀理解篇章也具有明顯的特點,一般修辭功能中的描述和修辭技巧中的對比/比較都是比較常用的。四級閱讀理解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現在段落前面的位置。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這十九篇四級閱讀理解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四級閱讀理解文章具有一些較為明顯的篇章寫作特點。所以,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語篇的角度閱讀文章,帶領學生進行語篇分析,從整體層面把握篇章的意思。
首先,閱讀前,重點是喚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已知背景知識的記憶以及訓練學生根據文章標題、小標題、圖片等對文章做基本的大意或中心思想猜測。教師可以多用些啟發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閱讀。比如,讓學生看文章的標題,問他們關于這個話題他們都知道些什么;讓學生閱讀文章的前幾自然段,通常文章的主題也出現在這幾段當中,讓學生找出文章的主題;然后讓學生閱讀每段文章的第一句話,也就是通常段落的中心句出現的位置,找出展開文章主題的有利說明或論據;閱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通常是文章的總結或展示作者觀點的段落。通過以上步驟讓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組織自己的文章并進一步展開論述的。
其次,通過閱讀前的分析和語篇知識明確語篇的題材,類型,宏觀結構模式等。比如,先確定語篇的宏觀結構模式,是否是“問題—解決”型結構,“情景—問題—反應—評價/結果”型結構等。然后找出一般修辭功能,分析修辭技能的使用以及微話語模式,也就是語篇中用來使文章上下自然銜接和使文章連貫所使用的話語標志詞。這樣的分析就是從語篇到段落再到句子及詞匯的分析過程,可以看到文章深層次的意思,從而才能了解讀者的寫作目的和要傳達的信息。
最后,根據語篇分析來檢驗學生們在閱讀前關于閱讀材料一些內容上的推測是否正確,為什么不正確,從而訓練他們更高水平的思維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延安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基于ESP理論的地方高校大學英語后續教學研究與探索——以旅游專業為例(YDJG12-0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http://www.usatoday.com/news/education/2007-03-14-merit-aid_N.htm [OL].
[2] http;//www.newsweek.com.id/166857[OL].
[3] Trimble,L., EST: A discourse approach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 蔡基剛.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路在何方[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65.
[5] 董亞芬.《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第二次修訂的思考與設計[J].外語教學與研,2006(4):51-54.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