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燕
摘 要:我國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普遍存在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尚未建立、全程指導的教育體系尚未形成、就業指導的功能與內容單一等問題。學校和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積極措施,對學生的就業現象、職業規劃意識等方面給予合理指導,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與良性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22-01
隨著高職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和高職教育改革步伐的前進,高職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同時用人單位的“擇才”標準和高職生的“擇業”標準都發生了變化,導致高職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各高職院校要幫助高職生在畢業之前做好求就業指導,幫助在校高職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職業需求,選擇并確定有利于發揮個人才能和實現個人理想的職業,幫助高職生及時、充分就業。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隨著高校發展,就業指導的社會意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譬如,它在維護社會穩定,減少失業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國高職的就業指導起步較晚,還屬于“年輕”學科,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1、對就業指導缺乏正確的認識,指導形式單一
首先,各大高校的就業工作者對就業指導內涵缺乏正確的認識,對“指什么”、“導什么”了解不夠,簡單地理解為:傳達就業政策、收集并發布就業信息、舉辦招聘會、上就業指導課、為畢業生辦好就業手續等,脫離了就業指導的本質內涵,直接影響到就業指導工作在高校的科學進行;其次,學??粗禺厴I生就業率,認為就業率上去了,學校的就業就成功了,忽視了學生的就業滿意率;最后,通過調查發現60%的高職生漠視就業指導,認為就業指導可有可無,上課不認真聽講,對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理不睬,導致的結果是教師忙忙碌碌,學生無動于衷。
2、就業研究與人才培養脫節
就業研究是通過分析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和杰出人才的職業發展道路,研究高校應該培養怎樣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從而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專業設置、學科建設乃至招生、德育工作等方面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然而,就業研究目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就業部門中基本上處于空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少學校的就業工作體系與人才培養體系是脫節的,而就業研究水平不高又導致就業工作部門難以對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3、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傳統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中,院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下設的部門比較單一,仍停留在依托院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來負責整個學院的就業和職業教育輔導工作,沒有調動各個系部來協助院指導中心開展工作。
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新途徑
開展就業指導,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解決當代高職生成長與發展面臨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增強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應積極探索和開辟就業指導新途徑,使學生順利就業。
1、職業指導部門工作的職能轉型
傳統的就業工作中,就業部門在就業管理上投入精力最多、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上較少,而就業研究幾乎沒有。在新形勢下,就業工作部門應該從過去高校的一個職能部門上升為學校高層的戰略部門,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學校人才培養、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就業部門的工作職能需要轉型,突出就業研究工作,強化就業指導工作,改進就業服務工作,優化就業管理,集中精力做最富有價值的工作,簡化價值含量低的工作,使就業工作向高水平、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2、構建全員全程化職業指導體系
進行全程就業指導,必須充分調動院、系兩級就業部門和全校每位教師、管理人員的力量,把就業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結合起來,把就業教育與教書育人結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程就業指導體系以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為主,輔之以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和報告會,同時通過模擬擇業過程,開展訓練活動,鍛煉學生的就業技巧,真正提高學生的就業綜合素質。此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個別就業輔導和咨詢。因為理論只能面對共性問題,而大學生擇業、就業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是因人而異,并不能靠理論課全部解決,許多問題需要在課外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咨詢與輔導。
3、加強高職生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有必要建立專業化就業指導師資的隊伍。首先,對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舉辦就業指導理論研究座談會,推動職業輔導實踐同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融合;其次,應培養就業指導課程教師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為目標,要注意配套措施的建設,比如要在職稱評定、評獎、晉級等方面支持鼓勵就業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最后,要多系統結合。一是專兼職結合,吸收就業隊伍中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教師,開展相關論文和課題的研究,推動實踐和學術的結合發展;二是校內外結合,調動社會資源,建設合作新機制,實現互惠雙贏。比如,可以聘請一些大型企業的人力資源的高官或者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擔任學科的兼職職業指導教師,或者到校園舉辦講座,開辟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總之,構建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就業指導模式有利于學生自身價值的實現,有利于實現高職教育的社會功能。作為高職院校,要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重點,真正做到“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開創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曾湘泉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2—65.
[2] 劉科榮,邱瑞玲.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發展趨勢[J]高教探索,2006(03):82—83.
[3] 卿云渡.構建“六位一體”的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的理論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09):31—34.
[4] 于兆國.論高職院校職業發展指導與就業指導模式的構建fJ1.教育與職業,2009(08):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