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義
摘 要: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家庭所關心的重要問題,但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如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等負面效應讓學生身受其害,并且,因其正處在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重視,可能會為他們今后的健康和生活埋下隱患。本文通過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研究,確定其合理的生活習慣及科學的生活方式。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偷懶的機會:發達的交通和通訊網絡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人們徒步越來越少;家用電器的產生使人們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體力勞動的機會大幅度減少,學生更顯突出。
關鍵詞:影響;小學生體質;健康;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78-02
青少年群體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是科技興國的根本動力。21世紀除要求當代青少年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外,健康的體魄,強壯的身體是他們為國家健康工作50年的重要保證,其體質狀況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民整體的體質程度,關系到國富民強的興衰。學校體育在增進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技能習慣,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發展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義不容辭地肩負著塑造當代學生的健康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首要目標。
一、身體形態:身高、體重分析
身高與體重是衡量人體形態發育的一項基本指標。身高受到遺傳、營養和體育鍛煉諸因素的影響;體重則間接的反映出人的生活水平和體育鍛煉水平。身高體重值是將身高和體重綜合起來以厘米身高的體重分布確定學生的體形勻稱度,能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非正常體形,相應的身高階段對應相應的體重。評價學生生長發育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通過訪談了解到肥胖學生缺乏體育鍛煉,不喜歡運動,或運動時間過少,造成了肥胖現象。低體重的學生飲食結果不合理,大部分不食早餐,沒有合理的飲食習慣。針對超重的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最佳方式應選擇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持續的周期性運動。隨著體重的減輕,再選擇其他的運動方式。針對肥胖的同學,首先應制定科學的合理的飲食習慣,然后定身制作運動處方。通常可以采用先易后難,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適當延長運動時間的方法進行。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看到減肥成功后,學生就會逐步對體育課產生興趣。針對個別學生的較低體重的現象,在增加營養保證休息的前提下加強科學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健康。針對以上的種種情況,平時在教學中,應以表揚鼓勵為主,逐步增強其對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最重要的是減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設施特別是教學內容上開設一些適合他們喜歡的項目,如健美操等。
二、身體機能:肺活量分析
肺活量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一項重要生理指標。肺活量的大小與體重、身高、胸圍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它能反映出學生的肺部功能,因此,為了將學生身體發育的不同步因素在肺臟機能的評價中得以體現,根據學生體質的健康標準規定,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采用肺活量體重指數的測試結果來進行評價。
通過測試了解到學生心肺系統功能處于健康狀態,但肺活量指標較低。目前產生這一結果是由于體育鍛煉時間有限,特別是運動項目選擇上缺乏一些長時間中等運動強度的運動項目的鍛煉。但針對不及格以及只有及格標準的學生,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一般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耐久跑練習,注意要堅持經常,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其次經常性的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同時也可以參加踢足球、打籃球、折返跑等等體育鍛煉的項目。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選擇那一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練習才能有效。從而達到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彈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功能。
三、身體素質:速度分析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的距離. 短跑能磨煉人的意志和毅力,增強韌性和耐心,提高靈敏度,促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在完成定量工作時有三大特點:1、行動快;2、潛力大,能發揮最大的機能潛力去完成任務;3、恢復快,疲勞消除徹底,能迅速恢復到平靜水平。心臟是全身血液供應的總樞紐,生命的動力。堅持跑步,會使您心肌強壯有力,蛋白和肌紅蛋白量增加。骨骼是身體的支架,人體活動的杠桿。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堅持跑步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骨細胞營養物質的供應,提高骨細胞的生長能力,從而促進了骨的正常發育。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于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過訪談了解到小學生對于短跑的概念比較模糊,造成這一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對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不夠:目前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都是自發無序的,對學生沒有約束力,學校對學校體育的理念仍然僅僅停留在體育課上,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均未引起高度重視,這是導致現行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觀念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對學校體育缺乏科學認識,認為學校體育就是體育課,而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積極分子和學校運動隊的訓練時間,與己無關,因此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導致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主觀原因;3、家庭體育開展較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目前的家庭教育工作開展較好,但家庭體育工作由于受到世襲觀念的影響開展的較差,這是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之一;4、體育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一個體育教師根本無法顧及幾十個學生的鍛煉、需求和無法滿足沒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體育課僅僅能傳授鍛煉的方法和手段,而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鍛煉,這是影響學生體能下降的原因之一;5、重智輕體現象嚴重:近幾年來,我國就業形式不容樂觀,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學生及家長重智輕體的思想更加嚴重,淡化了以體育促健康的價值觀念,導致絕大多數學生身體素質指標下降;6、部分學生根本沒有需要保持并提高身體素質,強身健體的概念:如某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家長的過分溺愛,一點不如意就覺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絲毫沒有健身健體的意識;7、意志力薄弱:少數學生思想上重視了也有行動,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夠堅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缺乏恒心。
綜合上述分析表明學生的體質呈下降趨勢。在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模式下,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課外活動時間指導學生進行多種有效、易于接受的活動,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協調的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