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斌
摘 要:物理學是由人類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而產生的,而自然界又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因此物理學屬于一門與人類生活具有廣泛聯系的地道生活科學。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物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最終實現“生活教學”的核心教學思想。本文主要通過剖析高中物理教材中隱含的生活化物理元素,在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將高中物理教學問題簡單化、生活化,同時根據學生接觸到的生活實際展開科學的思考和探究,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78-01
自然界中許多物理現象都蘊藏著無窮的奧秘,而人類對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充滿樂趣,這也是物理課程的構建和設計的關鍵。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因此,物理課程只有反映社會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才能體現學校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一本質的特點。而實現高中物理課程的生活化教學,并非將社工獲得零散片段牽強的搬進教室,而是通過將生活化知識進行加工和提煉,使學生真正理解物理學的意義,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
一、利用生活實例,巧妙引入新課
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而生活的實際問題是具體存在的,學生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看見過有經歷過,因此,教師巧妙利用生活實例引入物理新課,可以激發學生躍躍欲試和學以致用的興趣。例如,在講解《摩擦力》這節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比比誰的力氣大”這樣的游戲引入,通常情況下男生要比女生力氣大,在游戲之前,教師準備好兩瓶水,一瓶是自來水,一瓶是肥皂水,讓女生用兩個手指頭將瓶子提起來,然后讓男生將手指頭在肥皂水中浸泡一會后,再用兩個手指頭將瓶子提起來,結果是女生可以輕易的提起瓶子而男生卻不能將瓶子提起,接著教師提出新課題“摩擦力”,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這時候學生就會充滿好奇心,想要解答心中的疑惑,從而提高了聽課效率。
二、結合生活經驗,創建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其實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許多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都可以反映一定的物理概念,是事物現象的本質屬性的一種反映。高中生在生活實際中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由于對物理知識的不了解,經常對一些物理現象熟視無睹,更不會深入思考這些現象的來龍去脈。教師通過切入學生的親身生活經驗,將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現象還原出來,并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分析、歸納以及總結,然后提煉出現象的共性和特點,從而創建新概念。這樣的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例如,學習“力”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與“力”有關的經驗,像人推車、手提重物、握手以及拉拉力器等。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一起對這些生活經驗分析,并思考和總結出這些現象的共性,從而可以順利的進入教師的概念教學中。
三、通過生活現象,理解物理規律
所謂物理規律,是指人類在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經過大量實驗并進行歸納、推理而得出的科學結論,是一種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論。因此,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將物理規律用到生活中,通過生活現象來創建和理解物理規律,實現物理規律的形象化和人性化,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規律的實際意義。例如,在講解《波的衍射》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比喻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波長可以比作人的步子,腿長的人們在走路時遇到小障礙,會很輕易地越過,但是腿短的人在走路上遇到大障礙,越過去就比較困難。因此,可以通過加長步長的方式或者減小障礙物的尺寸解決,保證障礙物的尺寸小于步長,才能順利通過障礙物。這樣的生活實例,可以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波的衍射條件,幫助教師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四、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當中,真正實現物理源于生活而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善于尋找和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因此,善于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物理教學,讓學生養成物理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習慣,能夠靈活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運用物理知識激發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問題,自發地運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相關問題。例如,在學習《功 功率》的時候,舉兩個搬運工搬運水泥上樓的實例,讓學生分析兩個人為什么所用時間不同,但是卻做功一樣。再例如,學習完《自由落體運動》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己在家設計側重力加速度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領會生活中物理現象,從而養成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物理問題的好習慣。
總之,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習慣和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精心設置課堂問題,將物理教材中潛在的生活實例挖掘出來,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學習用物理思考實際問題的興趣,另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分析,通過結合實際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最后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物理學習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做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耀方.情境化.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探析[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4, 32(4):25-26.
[2] 周小松.基于生活化的高中物理教學研究[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4, 32(3):10-11.
[3] 蔣 鑫.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探究[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4, 32(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