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華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528000)
當今,發展教育成為中國各級政府的主要發展任務,教育強,國則強,教育弱,國則弱。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很多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已經不適應社會需求。其中的高職院校舞蹈教育也不例外,許多高職院校的舞蹈教育仍然采用舞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盲目追求專業性,脫離了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對高職院校舞蹈教育定位不準確;舞蹈教育過于追求技術技巧,忽略舞蹈情感的培養;舞蹈課程沿襲舊有的教學內容和模式,沒有創新;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特別強調本身的主導作用,忽略學生是主體,忽略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舞蹈教育缺乏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過于重視課堂教學;本人再高職院校從事舞蹈教育十多年,將以一個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來審視高職院校舞蹈課程改革思路,下面談談對于高職院校舞蹈卡成改革思路的一些看法:
高職院校舞蹈教育有著自己特殊的一面,,所以,舞蹈教學在定位方面相當重要,是我們進行舞蹈教育教學的最首要,最重要的環節。自高等高職院校創辦以來,舞蹈教育以其學生生源、專業素質普遍較差,缺乏學習舞蹈的“條件”,其中它包括身體僵硬、協調能力差、年齡偏大等,已過學習舞蹈專業的最佳時期,因此,對他們的舞蹈教學只能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始。
要讓學生了解學習舞蹈的重要作用,不要過于強調舞蹈的專業性,要從普及舞蹈,學習舞蹈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著手,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觀這些方面來進行舞蹈教學,在教學中,從簡單到復雜,一步一步推進,堅持每天練習舞蹈,學習舞蹈,課堂上學習,課后自己多練習的方式,這樣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舞蹈表現能力。
舞蹈的精髓在于:“舞之以心,動之以情”。很多大學生心理和情感雖然發育成熟比較早,雖然具有比較豐富的情感和細膩的處世心態,但是在舞蹈學習過程中還不能和好的把握舞蹈情感和舞蹈動作結合,身體比較僵硬,動作和情感結合還是不協調,不一致,舞蹈表演中還不是自己真實感情的流露。所以舞蹈舞蹈教師在舞蹈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注入一些情感訓練,比如:我們在進行手位、腳位、以及頭、身、腰、動作組合等的訓練的時候不要總是過于強調舞蹈動作的方向、力度、準確性、到位程度,我們在進行這些動作訓練過程中,應該多注重學生舞蹈情感的培養,注重細膩情感的表達,因為畢竟高職院校舞蹈不是舞蹈專業的,所以,不必過于強調動作的細膩程度,不必過于強調動作的準確性。通過,一個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個動作組合,然后到一個成品舞蹈,老師都要重視舞蹈情感的練習和培養。這種由“點”的情感表現,到“面”的情感塑造,可以讓學生掌握的舞蹈語匯會越來越生動、形象,而這種情感動作的訓練是培養美、創造美的良好方式,只有通過舞蹈動作美的傳達,才能真正使舞者掌握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
馬洛斯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對學習舞蹈的學生而言,它體現在學習中對舞蹈表演欲望的需要,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表演成功的體驗,學生的學習情緒一定是積極的,身心是愉悅的,并形成勤奮好學的習慣。同時,舞蹈學習和表演也能促進同學們的感情越來越豐富,良好的情感和學生豐富的舞蹈情感逐漸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
我國著名的舞蹈理論家資華筠曾經說道:“應用學科建設,強化對普遍規律的科學提煉,少而精準的傳授方法。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可持續性發展的人才意識。”這段話突出了舞蹈必須以創新思維為核心,面對大眾化教育的深入,舞蹈教育角色需要重新樹立創新思維,除了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調整不符合時代的教學路子以外,還必須具有舞蹈創新意識.教學原則是教學的法則和準繩。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它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是舞蹈教學方法創新必須嚴格遵循的。舞蹈教學中的創新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所有的課程創新一樣,應當是在繼承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創新,而不是天馬行空式忘我的創新,之前優秀的教學方法應當繼承下來。繼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創新。所以,必須做到繼承性與創新性密切結合、有機統一。
舞蹈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創新,不能以主體是自己,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變“學什么”為“怎么學”。舞蹈教師只起到主導作用,而不能包辦代替。要做到主體性與主導性密切的有機結合,使教和學達到最佳效果。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舞蹈人才為教學目標。與此同時,要考慮到實現這一目標的復雜性、艱巨性,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要做到目標性與步驟性密切結合、有機統一。
舞蹈教學中的新穎性只是外在的形式特征,其本質與目的是為了提高舞蹈教學的質量,引起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和熱情。新穎性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新穎性是為舞蹈教學的有效性服務的。所以,舞蹈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必須做到新穎性與有效性的有機統一。
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同學是懷著一種喜歡這個老師上課,不喜歡那個老師上課的心情去上課,那么,為什么有的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有的學生不喜歡那個老師,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師生關系不和諧。舞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老師的溝通指引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極其重要。
舞蹈教和學的過程,和諧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它是舞蹈教學很夠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老師不僅自己要掌握豐富的舞蹈知識,教學內容要不斷順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教學手段要不斷的創新,而且還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要求應當嚴格,確保上課有紀律,舞蹈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同時在課后應該成為學生的益友,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需求,力所能及的為學生解決一些困難、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多換位思考,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問題,多關心學生的冷暖。
一個好的老師,一個多為學生著想的老師,我想沒有學生會不喜歡,學生不僅是你的學生,而且也成為你的朋友。有了和諧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舞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事半功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良好的舞蹈教學效果又能促進的師生關系良性發展。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內容繁多,時間緊迫,學生從進入學院到畢業,短短三年,就要掌握舞蹈的各種基本技巧和技能。所以一定要把所學知識要充分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鍛煉、提高。在科學的舞蹈訓練教學體系指導下,在積極的社會實踐中,舞蹈教學效果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院的各種晚會,學生都要積極參與,社會公司、企業的各種文化演出、主題晚會,學生應該積極參與表演,把學到的舞蹈知識投入舞蹈社會實踐中去,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力和水平,從而讓自身讓舞蹈表現力得到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