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露露 李小寒
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遼寧沈陽 110013
隨著世界經濟和醫療衛生技術的發展,醫療的主要任務已經由治療急性病和傳染病向慢性病轉移,慢性病已成為嚴重危害人們尤其是老年人群健康的首要問題[1]。據WHO報道,2005年全球5800萬死亡患者中有3500萬死于慢性病[2]。在我國,慢性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比例已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目前的82.5%[3],并且還將繼續升高。慢性病已經成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4],而高血壓又是慢性病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由于慢性病病因的多樣性、病程的長期性和病種的復雜性,其管理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國內外經驗表明,社區防治被認為是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5]。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近年國內期刊發表的有關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研究的文獻進行分析,以了解我國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的研究現狀,明確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據。
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和維普數據庫截至2013年12月底的國內發表的有關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的文獻。分別以“高血壓”“護理干預”“社區”“社區護理干預”作為檢索詞,共檢出文獻1162篇,將其導入Note Express,查重后剩下863篇;然后又手工查重,剩下829篇文獻,將這829篇文獻以Note Express的格式導出。利用書目共現系統及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對文獻計量及年度變化、期刊分布、合作撰文情況及核心作者狀況、基金資助情況、關鍵詞和地域分布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文獻搜索的開始時間沒有限定,但2000年以前沒有社區護理研究干預的相關研究,搜索的截止時間是2013年12月,故到目前為止,我國社區護理干預的研究發展了14年,在這14年中,國內共發表高血壓社區護護理干預的相關文獻829篇,平均每年發表59.21篇。在2005年之前文獻量較少,2005年的文獻量達到了20篇。具體的發文情況見表1。
最早的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文獻是2000年,共有2篇文章,一是高秀梅[6]發表在《中國衛生事業管理》上的《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研究內容是在對社區44 714人進行普查的基礎上,從已檢查出的97例高血壓患者中隨機抽取27例進行社區護理干預,提高其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采取綜合措施控制血壓,從而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二是張建鳳等[7]發表在《齊魯護理雜志》上的《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研究內容是連續6個月追蹤隨訪老年高血壓患者46例,就家庭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血壓、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等方面的影響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其對高血壓的影響。

表1 文獻的年度分布
829篇文獻發表在國內211種期刊上,前12種期刊共載文255篇,占文獻總數的31.7955%,其他文獻分布在另外的199種期刊上。見表2。

表2 文獻的期刊分布
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研究的829篇文獻共有作者1349人,第一作者770人,每篇文獻作者最少為1人,最多為 14人,文獻合作度為 1.627(1349/829),即平均每篇論文由1.6214人合作完成,遠遠低于我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的3.43的指標[8],表明我國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方面的文獻合作度比較低。
在社區護理干預研究中,作者出現次數最多的為5次,第一作者出現次數最多的為3次,文章作者數量眾多,但是沒有核心作者,大部分的人只是寫了一篇文章。這說明我國尚沒有人對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及其效果進行長期專門的研究。
社區護理干預文獻中有47篇(5.67%)立項并獲得科研資助,資助一共有14個省市,以南方居多,特別是廣東省。具體分別是廣東省26篇,浙江省和福建省各3篇,湖南省、江蘇省、山東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2篇,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海南省各1篇。在這47篇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獻中,有3篇國家級資助、14篇省級資助、25篇市級資助、5篇院級資助。刊載期刊有30種,分別是護理研究6篇,護理學報和護理學雜志各4篇,齊魯護理雜志、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全科護理、現代護理和現代臨床護理各2篇,其余的雜志各1篇。這表明我國目前對于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研究方面的基金支持力度尚不夠大,不利于研究的進一步開展,而且南方省市的基金資助項目遠遠多于北方。
干預對象主要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頻次為169次,其他還有妊娠高血壓患者、絕經期高血壓患者等。干預方式主要是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干預效果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分別是生活質量、遵醫行為、依從性、生活方式、服藥依從性及自我管理等。這表明在我國目前高血壓社區干預領域的研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是主要的干預方法,生活質量、自我管理能力、依從性及遵醫行為等是主要的努力方向。
按省市自治區進行統計,第一作者分布于31個地域,排名前10位的分別為廣東(154篇)、江蘇(84篇)、浙江(63 篇)、山東(54 篇)、四川(33 篇)、湖北(33 篇)、湖南(25 篇)、廣西(24 篇)、新疆(22 篇)、北京(18 篇),共510篇,占總文獻的61.52%。
在2005年以后,我國高血壓社區干預護理研究相關的研究逐漸增多,作者分布于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特別是在2011年以后,每年相關文章數量超過了100篇。這表明,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和深化,我國臨床護理人員逐漸重視對高血壓的社區干預,研究不僅僅是停留在原來的觀察性的基礎上。但是,文章的質量還需加強,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數量較少。北方地區的文章數量遠遠低于南方,在文章地域分布前五位中,北方僅占一個。鑒于我國北方地區高血壓狀況比南方地區嚴重[9],更需加強高血壓在北方的社區干預。分析原因,一是南方地區經濟發達,并且開放程度相對較高,護理科研的發展也比較快;二是南方地區得到的基金資助較多,這一點可以從文獻基金資助的情況中看出來,在受到資助的47篇文章中,北方僅有9篇,占19.15%,遠遠低于南方,特別是廣東地區的資助特別多;三是南方護理人員的科研意識較強,科研能力較高,領導階層比較重視,而北方則相對較差。這方面,我們應加以重視。
在社區護理干預的研究中,作者眾多,但是比較分散,沒有核心作者。說明我國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研究尚沒有形成體系,沒有相關領域的專家,這不利于本領域的長遠發展,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這也是我國護理科研發展中的一個問題,在護理科研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一個一個點地去研究,沒有將這些點聯系起來,形成面,再形成體系,如果能朝這方面發展,護理科研將會有質的飛躍。
現在我國護理干預研究的主題比較全面,但是仍然需要繼續細化,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本研究發現,社區護理干預的主題主要包括生活質量、遵醫行為、生活方式、依從性及自我管理等。干預的對象主要是老年人。干預方式仍然以健康教育為主,效果不明顯。分析原因,一是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不全面,社區的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二是社區護理干預研究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許多內容仍處于探索的過程中,尚未完善;三是在實際工作中,工作量大、干預對象眾多,許多干預措施僅流于形式,健康教育作為目前最主要的干預形式,其作用僅僅是傳播知識,方式比較單一、無趣,對于主要的干預對象老年人來講,很難長期堅持。
我國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研究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模式,只是在經驗基礎上進行一些不成體系的嘗試,而國外的研究則比較成熟全面,例如慢性病照護模式(chronic care model,CCM)[10]和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CDSMP)[11]。 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時間較短,資助比較少。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護理模式,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創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實用的護理模式,最終促進我國高血壓,乃至慢性病護理的發展,改善國民的健康狀況。
在我國目前的社區高血壓慢性病護理中,社區護理干預得到了廣泛的開展,患者的健康知識得到了提高,認知態度、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善,治療依從性有所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壓控制率也相應有所提高,節省了一些醫療資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和干預對象人數眾多等原因,一些干預措施僅流于形式,導致效率很差、效果欠佳[12]。健康教育作為社區護理干預最主要的形式,目前多數只停留在疾病知識的普及和信息的傳播上。而且,對于干預對象中人數最多的老年人群,健康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和枯燥,大部分人難以堅持。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及其他形式的社區護理干預不應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與監督行為。僅僅依靠護理人員而未調動患者對自身健康的責任心,不利于發揮患者及其家屬的作用以及其在管理和監測高血壓方面的潛能。應更加廣泛地開展患者的自我管理活動,社區護理人員可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電話隨訪等形式提醒和監督患者,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識,并定期進行家訪,對于比較嚴重的患者,給予特別的關注。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予以更多的協助與指導。由于每個患者的認知和病情狀況不同,在干預時,我們應因地制宜地針對具體患者進行干預,有的放矢,從而才能獲得成效。同時應該吸收國外經驗,在系統理論基礎的支持下,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血壓社區干預護理模式。
[1]荊淑杰,焦輝,王波.社區慢性病護理干預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1):267-268.
[2]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Chronic disease and health promotion[EB/OL].Available at:http://www.who.int/chp/en/index.html.Accessed August 5,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主要情況 [EB/OL].http://www.moh.gov.cn/wsb/pxwfb/200804/33517.shtml
[4]張璐,孔靈芝.預防慢性病:一項至關重要的投資——WTO 報告[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1):1-4.
[5]Fortmann SP,Flora JA,Winkleby MA,et al.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s:reflections on the stanford five-city project experience[J].Am J Epidemiol,1995,142(6):576-586.
[6]高秀梅.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0,(3):170-171.
[7]張建鳳,李志菊,楊尚真.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0,6(3):387.
[8]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9]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國高血壓雜志,2011,39(7):701-743.
[10]Wagner EH.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what will it take to improve care for chronic illness? [J].Eff Clin Pract,1998,1(1):2-4.
[11]Lorig KR,Mazonson PD,Holman HR.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health education for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rthritis has sustained health benefits while reducing health care costs[J].Arthritis Rheum,1993,36(4):439-446.
[12]許亮文,馬海燕,楊廷忠,等.居民飲食行為分階段轉變的現狀調查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4,38(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