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首先,本文對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剖析,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存在著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控制手段落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后勁不足以及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操作效率和質量不高的問題;接下來,又對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的對策提出了一定看法,包括加強技術支持、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加大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范能力以及提高員工素質,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力度三個方面。
關鍵詞: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創新
貿易融資指的是進行商品交易時,靈活使用結構型融資工具,以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以及應收賬款等資產為應用平臺的融資手段,商品交易中涉及到的商品種類一般為原油、金屬或谷物等。相對于其他融資手段來說,貿易融資的流動性更好、自償性低,且不易發生風險,經濟資本占用較少。由于貿易融資具備上述優越性,因而成為當前商業銀行的主要競爭領域。近幾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十分迅猛,對外經濟聯系加強,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傳統的融資手段顯然已無法滿足現階段的貿易需求,因而必須加快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面的創新。
一、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的主要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類型較多,但大多能夠以有效的技術手段來防止其發生。但對于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說,顯然還不具備先進合理的風險防范系統,以至于無法對貿易中的資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進行全面監控。如果商業銀行不具備足夠的風險掌控能力,在保理業務辦理過程中,幾乎不存在無追索權的保理,而是以追索權的保理為主。同時,在進行國際結算業務過程中,國內銀行通常慣于以傳統方式來完成結算,經營比較分散,而國際結算、外匯信貸,以及會計部門則分別單獨運作,未能對各個部門進行統一的管理,因而協調程度不高,更不能有效防控風險。
2.開展力度和系統支持不足
一方面,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其擔保能力不強,因而商業銀行很少對這些企業提供貸款,為了防控風險的發生,銀行需要對企業客戶事先進行認真的考察,在考察過程中往往會對企業客戶的擔保能力提出過高要求,卻極少對其業務質量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了解。從另一方面來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與企業間的業務協作體系還尚未建立起來,因而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這種不足有時會造成融資時限與貿易周期無法取得一致。銀行在提供貸款業務的過程中,通常只著眼于業務本身所在的環節,而不能對國際貿易鏈條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因此也就無法使設計出的方案符合客戶的需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商業銀行在技術領域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對先進技術的引進缺乏時效性,無法及時應用最新技術,面對著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銀行所使用的核心處理系統已越來越難以完成業務要求。
3.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操作效率和質量不高
首先,有些銀行工作人員對國際貿易的了解不夠深入,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也未對客戶資信進行調查分析,從而造成有些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額較高;其次,對于出口應收款融資而言,有些銀行不具備量化風險工具,因而只能將融資標準提高,并同時規定客戶應提供足額擔保;最后,我國銀行在授信融資過程中,往往需通過許多復雜的審批程序,內容繁瑣,效率不高。審批方式及流程千篇一律,根本未對業務本身的風險程度進行考察,針對性較差,因而在結算業務時明顯具有滯后性。
二、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的對策
1.加強技術支持,提高產品創新能力
技術力量的缺失,是造成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水平不高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必須進行合理的技術資源配置,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使我國商業銀行間的網絡規劃更加健全,在電子商務技術的支持下,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手段平臺,從而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多便利。通過這樣一個平臺,不僅可以實現無紙化的證件傳輸,還可以完成貿易信息交流和共享。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還應積極展開與國外銀行的業務協作,不斷學習對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還可以通過引進高技術人才,從而使先進技術為國內所掌握。在學習借鑒這方面,印度尼西亞的商業銀行為我們樹立了成功的范例。印尼商業銀行的技術應用主要通過外資引入而獲得,這些銀行專門設立了一個叫做“CITYBANK綜合管理開發項目”來作為技術培訓平臺,通過這一培訓平臺的良好運作,使得印尼國內的銀行管理階層得以進一步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而帶動國內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
2.加大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范能力
首先,銀行應進行科學化的組織結構配置,在其內部成立貸款審批部門,該部門將負責對提出融資申請的客戶進行資信及經營情況的分析、考察及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來確定允許提供的融資額度;其次,為了抵抗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商業銀行還應加強對業務環節的內部控制,使其職位配置能夠囊括多種類型的結算及融資業務,以完善的崗位和內控體系來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在對內控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其關鍵在于對控制對象的準確定位,應重點加強對外貿融資從業者的控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獨立運作的監督機制,最大程度保證制度內容能夠得以貫徹落實。具體來講,應當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實施:第一,做好貸前調查工作,實行貸前風險管理制度,對融資額度進行嚴格審定,控制操作風險;第二,對貸款審查及管理進行認真把握,實行風險監控制度;第三,建立風險評估制度,以便于開展事后監督,并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第四,加強對信用證的業務管理,保證其得以嚴格執行;第五,積極構建管理信息系統,制定信息共享制度以及相應的控制制度。
3.提高員工素質,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力度
為保證商業銀行具備良好的競爭優勢,必須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從而大力推動銀行在技術,業務辦理以及組織結構方面的創新。商業銀行應積極進行經營理念的轉變,在經營管理中應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加強對員工的業務能力培訓,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開展講座,或者委派優秀員工進入國外銀行學習交流,關注國際貿易的最新動態信息,從而不斷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
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還應從更多角度和渠道來完善業務創新,銀行的管理人員應當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完善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環境
首先,對于國家立法機構而言,應大力重視貿易融資業務,在認真研究借鑒國外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需要,對典型案例和重要資料進行分析,從現行法律的不足之處出發,依照國際慣例,制定出科學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引導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向規范化方向發展;其次,對于我國商業銀行而言,需時刻保持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關注,及時掌握相關法律詳情,并嚴格遵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行事,使銀行開展的業務內容更趨于規范化,減少因操作不當而引起的訴訟案件。例如,當銀行辦理外貿押匯業務時,應保證使用的押匯合同,信托收據,以及保證合同等證件在基本條例上相互一致。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研究進行深入分析,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貿易融資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加以總結,指出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能力不足的缺點;同時,又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的對策。
參考文獻:
[1]胡曄,廖秀梅.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城市金融,2012,13(11):90-91.
[2]林治海,姜學軍.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商業銀行面臨的新課題[J].財經問題研究,2014,10(11):79-80.
[3]紐行.結構性貿易融資在現代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一)[J].國際金融研究,2011,19(03):45-46.
[4]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國際業務部課題組,龔芳,武皓月,張東巍,藺凜.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風險的識別與控制[J].金融論壇,2012,10(08):190-191.
[5]劉艷.創新是結算業務發展的動力源——談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創新[J].中國外匯,2012,19(03):171-172.
作者簡介:趙勝男(1982.4- ?),女 ,河北省廊坊市人,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廊坊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