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莎 孟嬌 楊揚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國際金融一體化的到來,我國銀行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成為了銀行能否長遠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提升銀行經營效率成為銀行在競爭中的脫穎而出關鍵所在。
一、文獻綜述
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分析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銀行業的重點問題。劉信群、劉江濤(2013)利用權益凈利率衡量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DemirgueKunt and HusZsnga(2000)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80多個國家的銀行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發現金融發展對銀行績效有著顯著影響。隨著商業銀行經濟績效評價體系研究的深入,國內外學者越來越重視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
現有文獻建立的經營績效衡量體系未考慮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對經營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只分析了單個因素的影響。本文認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從資產利潤率、流動比率、資本充足率等8項因子中提取的公因子,能夠作為評價經營績效的直觀指標;將銀行規模、資本結構、創新能力、貨幣政策等因素引入研究模型將使經營績效影響指標的研究更具全面性和客觀性。
二、建模依據與模型設計
1.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本文從盈利性指標、流動性指標、安全性指標以及未來增長潛力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選取總資產利潤率和權益凈利率衡量其盈利性;選取存貸比率和流動資產比率作為流動性指標;以不良貸款率和資產充足率作為銀行安全性的衡量指標;將非利息收入占比作為另一個衡量成長性的指標。
2.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因素依據其特性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內部因素
考慮各種因素對經營績效影響的重要性,本文從銀行經營規模、股權結構、創新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2)外部因素
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和政策監管兩個方面。這兩個因素對商業銀行產生的影響主要是系統性風險,是銀行所不能控制的外部變量。
3.模型構建
本文是分析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與銀行規模、資本結構、創新能力、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和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因此,根據面板數據模型建立以下的式子進行分析:
三、實證研究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4年-2013年間16家上市商業銀行數據作為樣本,進行面板數據分析。
2.指標構建
(1)被解釋變量
本文構建了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涵蓋了商業銀行經營的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與成長性四個方面,該指標數值越大,經營效率越高。依該指標計算公式為:
經營績效=0.3553*總資產收益率+0.2340*存貸比+0.0525*流動比率-0.0793*不良貸款率-0.0773*資本充足率+0.0700*資本充足率+0.2242*非利息收入占比+0.1387*存款增長率
(2)解釋變量
內部影響因素包括:總資產、資產負債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總和、存款占總負債比例、中間業務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重;外部影響因素包括GDP增長率、CPI、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定期存款利率。
3.檢驗結果
將上述自變量和因變量帶入回歸模型得到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 實證研究回歸結果
四、結論及建議
通過實證研究與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股權結構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銀行股權越集中于少數幾個股東手中,越有利于銀行經營績效的提升。
第二,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產生正效應。金融創新能力越強,銀行經營績效越高。
第三,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上市銀行經營績效存在正向影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績效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實現的。
基于上述結論,我們對商業銀行提升經營績效提出了如下建議:
第一,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完善股權制衡。商業銀行應當繼續完善股權結構,適度增加法人股股東、外資股股東的比例,優化銀行股權主體結構,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提高銀行經營能力。
第二,提高業務創新能力,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商業銀行應加大綜合性零售業務的開展,將服務主體“平民化”;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科技化經營方式;積極開展國際結算等國際金融業務,將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為先進的國際銀行。
第三,建立貨幣政策應對機制,實施動態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對政策的研究與判斷,針對不同政策采取不同經營方案,實施動態管理,從而帶來經營績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仲常,劉佳,林川.商業銀行績效評價體系及影響因素研究[J].工業工程.
[2]虞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3]王清照.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4]劉信群、劉江濤.杠桿率、流動性與經營績效——中國上市商業銀行2004-2011年面板數據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
[5]John P. Bonin, IftekharHasan, PaulWachte.iBank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Ownership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05(29).
作者簡介:林莎(1990- ?),女,漢,福建福州,金融學碩士,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孟嬌(1990- ?),女,漢,遼寧營口,金融學碩士,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楊揚(1990- ?),女,漢,陜西西安 ,精算學碩士,中央財經大學,精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