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盈盈
現如今,提起物流一詞已經并不陌生,我國的第三方物流需求規模伴隨著物流行業的振興也在逐漸壯大。但第三方物流在我國行業發展尚處于積累階段,本文就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現狀予以闡述,并就其發展所存在的問題,結合第三方物流發展的趨勢,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義
第三方物流(3PL)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首先由歐美的學者提出,1988年在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5年其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的一項關于顧客服務的調查中,第一次提到了“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中國國家標準GB/T 18354-2006,《物流術語》中,第三方物流的定義是“獨立于供需雙方為客戶提供專項或全面的物流系統設計或系統運營的物流服務模式”。
二、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之現狀
1.第三方物流在我國行業的發展尚處于積累階段,其正在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逐步過渡。社會物流的主要形式依舊是公眾物流和企業物流,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在短時期很難有所改變。
2.我國第三方物流存在較強的企業需求不平衡,由于不同企業之間的物流理念,物流需求層次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國第三方物流需求模式為傳統與先進并存。其一,國內中小型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需求層次相對較低,絕大多數是對常規項目的需求,對于那些綜合性強、增值性高的物流服務需求非常少,與之發達國家相比較,顯現出了差距。另一方面,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對第三方物流需求層次相對較高。不僅僅停留在倉儲和貨物運輸等低層次的需求,還對庫存管理方面和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等有著迫切的需求。
3.我國幅員遼闊,人力資源豐富,但文化素質整體不高,并且存在明顯的地方文化和區域經濟差異,加之貨物的不同特性對物流有著各種特殊要求的原因,我國物流業發展在技術上融合純手工勞動、半機械化、機械化和半自動化,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技術結構。
4.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以中小型的運輸或倉儲企業為主,其各自為政,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取得規模收益,并且對供應鏈的增值效應關注不夠,成為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瓶頸。
三、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之問題
1.法律法規方面,不能適應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隨著物流行業的興起與發展,我國已有的物流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基本上可以維護目前物流行業的經濟秩序,但第三方物流涉及領域多,服務范圍廣,不僅鏈接產業的上下游,同時又融會在其他產業之中,存在于經濟活動的各方各面。要滿足第三方物流速高發展的需要,物流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和滯后性就顯現出來了。
2.基礎設施和硬件設備方面,不能適應伴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我國現有的第三方物流的基礎設施絕大部分相當陳舊、落后,機械化程度非常低。僅擁有少量的自動化倉庫。滯后的信息化建設,造成了信息不能順暢的流通,難以實現信息運用一體化模式,因此不能做到隨時監控物流服務的過程,以及不能全面的掌控物流市場的各類需求。
3.人才團隊的建設方面,不能適應伴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由于我國物流業起步晚,物流教育相對落后,造成了現有的從業人員素質遠不能跟上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需要 ,極度缺乏物流人才,他們需要了解現代物流知識,可以運用物流信息技術的且善于經營的管理型人才。
4.理論研究程度方面,不能適應伴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物流理論研究大部分是援引前人或是國外的觀點,調查結果和案例, 都是脫離實際的理論研究。國內的物流企業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發展的每一步幾乎都是經驗和教訓的積累。所以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適應國內情勢的理論作為基礎支持。
四、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之趨勢
1.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化,第三方物流市場的持續擴大,要求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進行變革與創新以適應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引導客戶從以往追求簡單的基礎的物流服務向追求高層次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轉型。第三方物流企業也需要從惡性的價格競爭轉向物流優化與物流解決方案,形成規模不斷擴大的全新的專業化供應鏈物流市場。
2.我國第三方物流從注重供應鏈的物流技術轉向了商業模式的創新,隨著第三方物流專業化的不斷加強,服務鏈的不斷延伸,持續加深的供需雙方間的合作,服務模式也隨之日臻完善。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了更充分的發揮其專業優勢,開始專注于特定的目標市場。從過去的涉及各領域的物流需求轉變成了更加專業化的細分市場需求,根據生產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的趨勢要求,企業做出相應調整。
3.第三方物流的服務范圍開始向金融領域擴展。目前我國信用體系與歐美國家相比還不算很完善。因此,以質押和監管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務的發展大大緩解了中小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而造成的采購與供應短缺,其發展也標志著第三方物流和金融行業的相互融合,服務范圍也隨之由原來的靜態倉單質押向著貨物的在途質押轉變,進一步發展和延伸了第三方物流的服務內涵。
4.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格局正在改變。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以收購和兼并為主要特征的物流行業整合已經延伸到中國,越來越多的外資開始參與到國內第三方物流的并購浪潮中,這將使國內物流企業越來越多的被國外資金并購,加快了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之全球化進程。這就使競爭擴展到了資本市場,資本手段被看成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圖強的有效途徑。
五、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之對策
1.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企業的引導和支持。其發展離不開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光要在規范、合法的前提下,鼓勵物流服務市場向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開放,還要對固有的限制措施進行調整,鼓勵跨區經營的開展。政府應不斷發揮其組織、協調、規劃的職能,努力建立公平、開放、有序的市場大環境,為發展第三方物流的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
2.提高企業的服務規模。通過制定一系列措施,如行業規范、市場準入等,限制未達到規模經濟的企業,使之被排擠或淘汰;采取一些市場舉措,如投資、合資、整合、合并、兼并等,鼓勵企業的服務規模擴大。只有遵從科學的、符合經濟規律的發展方法,才能使正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逐步參與到全球化的競爭。
3.促進標準化、信息化,提高現代化水平。要做到術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和數據傳輸的統一,使得物流的各個環節做到協調一致,從而得到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物流信息化程度之高低,是衡量企業實力的一個主要標志。信息技術使企業充分整合業務流程,適應于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得以將資源共享于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此外,增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信息網絡、合理布局,將全國物流網絡進一步構建和完善。
4.實施人才戰略,大力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我國應著手建立完善的物流培訓和教育體制,積極進行先進的各項學科和技術的培訓和普及,包括物流管理、物流技術知識、電子商務、經濟貿易、信息管理等技術和學科;增強企業與科研院所間的協作,更好的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快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育,使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系統得以形成;密切企業與海內外的科研教學機構的聯系,憑借多方位教育培訓,大量造就出為我國物流業服務的人才。
5.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企業的資源整合,是指以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依靠優化現有的資源配置,將企業內彼此相關卻又彼此分離的一些職能相互聯系起來,整合成統一的、以為客戶服務作為目標的完整系統。在此過程中,資源的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滿足程度達到最佳匹配,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得以充分體現。具體來講,通過戰略定位和資源整合,企業可以有效地調配戰略層面的經營性資產,并且完善服務的功能,提升對社會資源的利用程度,提高物流環節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市場的影響程度,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營銷能力的具體表現,對市場影響程度深,就能轉化潛在的競爭優勢為現實的利潤收益,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凝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再一方面,通過企業合作提供的全方位優質服務,同客戶增強業務聯系,發展戰略伙伴合作關系,大大降低企業的經營費用和運營風險。
6.加強物流理論的研究和物流業基礎性的學術研究。我國物流基礎性學術研究,現階段還相當薄弱,遠遠無法滿足中國當前第三方物流產業的需求和發展。通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學會的共同努力,中國物流研究系統正在逐步形成,由研究機構、物流院校、物流企業、客戶供應鏈和相關人員所構成的研究組織也正在建立。通過這些,中國物流研究的發展將得到很好的促進,物流研究也將在廣度和深度上更進一步提升,我國物流業的科學發展必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愛萍,陳漢明.第三方物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3-2014). [M].中國財富出版社,2014.
[3]姜春華.物流企業管理. [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