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供銷合作社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引擎引領系統發展新常態
2014年全省系統通過415個“一縣一品、百縣百品”工程建設的實體店和銷售終端,實現了“零門檻”上柜、“無縫對接”市場,農副產品銷售同比增長48%。
去年以來,陜西省供銷合作社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核心,以社有資產為依托,通過與多種經濟成分所有制企業的股權合作、業務合作、項目合作、品牌合作,使陜西供銷合作社走上了一條全面復興道路。2014年全省系統通過415個“一縣一品、百縣百品”工程建設的實體店和銷售終端,實現了“零門檻”上柜、“無縫對接”市場,農副產品銷售同比增長48%。
加強與國有資本合作,組建供銷企業集團。2013年12月,陜西省政府委托國資委以貨幣資金出資2億元、陜西省供銷合作社以系統資產出資4.6億元,共同組建了陜西供銷企業集團,實現了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的有機結合。
加強與民營資本合作,發展系統行業龍頭。先后與全國獼猴桃儲藏量第一的陜西齊峰果業公司、西北地區擁有電子拆解資質的九洲再生資源公司等15家有“三品一標”的行業龍頭企業或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民營企業聯合合作,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加強內部規范管理,采取陜西供銷集團持有不低于35%的股權比例、民營資本單個股東持股比例不高于集團,用相對控股的方式與民營企業合作。通過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采取穩妥的“委托—代理”模式,在最大程度激發經營層積極性的同時,增加集團的知情權和控制力。探索建立科學考核管理辦法,制定集團內部融資管理辦法、合作公司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堅持對采取股權受讓方式出資的企業審計評估,對子公司所有融資實行資產抵押或股權質押。組織律師對所有簽訂的出資協議、業務合同、勞動合同進行審查修改,促進企業進一步規范化運行。
省社先后與30個縣政府、11個市區及列入綜合改革試點的11個縣供銷合作社合作,著力建設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搭建名優新特農副產品銷售終端。
省社通過集中打造陜西供銷農特產直銷一條街工程、秦茶展銷一條街,一期近千種農特產品、近百種茶品在27個直銷店亮相。與30個縣政府簽署了共建陜西農產品展銷工程合作協議,推動大宗農產品進入省內外大市場。
省社先后組織舉辦或組團參加了“全國農產品產銷合作論壇暨絲綢之路供銷合作社一縣一品展銷會”“中國西部國際茶葉博覽會”等省內外各種農副產品展銷會20余次,參展參會企業700多家、參展產品1000多種,充分發揮了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作用。
大力推進公益平價銷售平臺建設。積極實施“陜西供銷蔬菜直通車工程”,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品直接進社區、進校園,實現“產銷對接”“農超對接”。目前,蔬菜直通車工程在8個地市落地,省社在西安建成常態化蔬菜銷售點150個、公益平價超市5個。
在試點縣區重點抓好產業型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設,引領成立了白水縣四季香蘋果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鎮安縣栗鄉生態茶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6個產業型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目前,共有84個專業合作社加入聯合社,帶動農戶達64720戶,年銷售產品額6.5億元。
總之,省社通過與企業、政府及市縣社、合作社聯合社在3個層面的混合所有制發展,有效解決了企業缺人才、缺資金、缺品牌的問題;解決了市縣政府缺渠道、少途徑的問題;解決了帶動農戶集體闖市場問題,全系統健康發展“新常態”局面正在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