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金婷
強化制度提升執行力完善供銷社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 文/李金婷
內部控制體系是基于防范風險為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組織、調節、制約、監督的規章制度與方法。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對于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防止社有資產流失,促進社有企業實現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部控制體系是指企業為了實現經營目標,保障正常的管理活動,基于防范風險為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組織、調節、制約、監督的規章制度與方法。
供銷合作社企業經過多次轉型、合并和重組,企業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改革的縱深發展,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保護社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社有企業經營活動的經濟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義。
控制環境薄弱。供銷合作社企業按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等“三會一層”法人治理架構,推進員工、管理層入股,由此容易導致經營管理層控制公司,即“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發生。由于經營者掌握企業的籌資、投資、人事權等,出資人(供銷合作社)很難對經營者的經營決策行為實施有效的監督,同時供銷合作社采取的經營業績考核與經營者薪酬掛鉤政策,促使出資人利益與經營者利益存在沖突,如經營者的短期行為、過度投資、決策失誤等,都可以損害大股東(供銷合作社)的長遠利益;同時,供銷合作社以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等指標達標情況考核經營者,一定程度上會促使經營者調整賬務,提高經營利潤,制造出誠信程度低的會計信息。
內外部監督缺位。供銷合作社企業大都設有內部審計部門,但內審部門大都與財務部門、監事會合署辦公,不受董事長、總經理或董事會、股東大會直接領導,內審人員配備不全或者身兼多職,人員素質層次不齊,內審部門獨立性不夠,得不到企業的重視,不能很好的發揮內部監督作用。供銷合作社企業的外部監督主要是中介機構的監管,供銷合作社聘請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年度經濟效益審計,并以審計結果作為經營業績考核的依據,但審計費用由被審計企業負擔,當前會計師事務所競爭激烈,為開展業務拉攏客戶,出具審計報告時容易被審計單位牽著鼻子走,并且幫助隱瞞企業財務存在的問題。
風險評估機制缺失。供銷合作社企業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幾次改革重組,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不少風險,如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融資風險、市場拓展風險等,但有的企業經營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為健全風險管理部門或配備專(兼)職的風險管理人員,不能采用專業的風險識別技術、風險預警機制、風險處理機制,不能提前預測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行業發展潛在風險等,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防范風險,經濟環境不好時貿然拓展業務,經濟環境趨勢好時卻收縮業務。有的供銷合作社企業歷史悠久,建立了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并設有相應部門,但經營者卻無視制度,凌駕于制度上作出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經營決策,導致企業風險評估機制形同虛設,不能發揮相應作用。
制度執行力差。供銷合作社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仍局限于完善制度、規章形式上,員工制度培訓也浮于表面,激勵和約束機制與經營業績、利潤等指標掛鉤,內控制度的檢查也僅局限于內部財務控制,參與內部控制遵循與執行的僅僅是財務人員。因此,企業自覺執行制度的動力不足,執行力差,有些決策不按制度規定的流程、審批程序辦理,有的決策打著“急事特辦”的名義跨越制度亂辦,有的經營管理層審批中經常會超越內控審批流程,出現省略審核的情況發生,這種凌駕于制度之上的情況多了,勢必造成內部控制體系形同虛設。
強化內部控制環境。供銷合作社企業規模擴大,不斷引進外部投資者、吸引員工入股等,必須在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后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三會一層”真正發揮作用。增設外部董事、獨立董事,促使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和透明;強化監事會作用,提升監事會主席的待遇,直接向供銷合作社、股東大會匯報工作,除監督財務報告外,還必須加強對經營決策、制度執行過程的監督,減少管理層為集體和個人利益操縱財務報告“美化”利潤等經營數據、掩蓋經營管理存在問題的行為,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提升內部審計獨立性。供銷合作社企業要提高內審的地位,由董事會、股東大會或董事長(總經理)直接管理內審部門,聘請有經驗、具備相應執業資格的內部審計人員,確立內部審計在檢查監督內部控制制定、執行情況的獨立地位,以事前、事中審計為主,強化過程審計監督的可控性。由供銷合作社聘請中介機構審計,審計費用由資產經營公司支付,減少外部審計被審計單位操縱的可能性,增強外部審計監督的獨立性,通過中介機構審計評價企業內控制度和制度執行情況,促使企業結合實際不斷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企業要設立風險管理部門或配備專職的風險管理人員,針對關鍵風險控制點,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評估機制,全面防范和控制經營管理風險。
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供銷合作社企業歷經多年發展,經常出現規模擴張經營不善、求速度不求效益等問題,主要是風險意識不強。如今企業經營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也就意味著除關注重大事項、金額大的投資等外,更應注重關鍵環節、關鍵部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主動加強內部控制。企業要設立風險管理部門或配備專職的風險管理人員,針對關鍵風險控制點,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評估機制,及時關注各種風險信息,察覺潛在未知風險,通過風險識別、評估、分析、報告等措施,全面防范和控制經營管理風險,采取合理的規避風險、轉移風險等防范策略,盡可能降低風險失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
提升制度執行力。內部控制執行力要得到較好的發揮,必須要健全與內部控制相配套的監督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供銷合作社要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檢查監督機制,將內控制度執行完善情況列入企業監督的常態事項,中介機構要評價其內部控制,而且內審部門要重點分析內控制度的完善執行情況,并將其作為經營業績考核報告的一個重要評價內容來反映;供銷合作社要將內控建設和制度執行力情況作為經營班子業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量化指標納入社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評價體系,與各項經營硬指標結合評定,與經營班子的薪酬相掛鉤,激發出經營盤子重視內控制度、嚴格執行內控制度的內生動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供銷合作社)